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日 · 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兼任教學副院長. 「利率」一直是臺灣壽險業經營上相當關鍵的變數,目前整個產業所面臨問題的核心,與2002年前後市場利率大幅降低,並長期持續維持低利率有高度相關,保險公司為填補過往利差損,經營主軸改為重利差益而輕死費差的營運架構,當壽險業開始習慣長期低利率的環境時,在2022年美國聯準會啟動暴力升息後,立刻讓保險公司學到利率波動可以帶來的巨大經營風險,也讓業者對利率的敏感度和警覺度大幅提升,對資產負債管理的看法也有了重大的轉變。 在過去低利率環境,利差損主要因為是銷售利率保證過高的商品,保險公司策略就是透過更多海外長期投資收益,弭補高利保單所造成的利差損失,但是這樣的經營脈絡是奠基在低利率持續且利率相對在比較穩定的環境假設下。

  2. 2023年11月1日 · 1.運用財務規劃探討2個重要風險. (1)短期風險──走得太早讓家庭無所依靠. *購買人壽保險以避免死亡的提早來臨. *創造一份資產以完成照顧家庭的責任. *提供替代的收入來源. (2)長期風險──活得太久沒有經濟支撐. *保證終身的經濟來源、收入的保障. *專業的資產管理,增值財富以對抗通膨. *傳承及遺產規劃,高齡時期的看護照養. 運用財務規劃探討風險領域對保險業務員來說尤其重要,且站在財務顧問師的角度來看,要確保一個財務規劃有品質,保險是最重要的基礎。 此外,在財務規劃過程中,要能教育客戶財務觀念,也要能探討一些客戶過去從未思考過的財務議題,只要客戶的觀念被打通,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資金,接受專業建議下的資產配置。

  3. 2023年1月1日 · 一、全面提升客戶服務. 1.身分驗證技術(MID),身分核對多元,強化數位服務與風控: MID可運用於行動投保服務、保全電訪確認作業、網路申請交易會員或密碼補發等。 運用MID技術搭配普及率高的手機門號進行身分驗證,即可降低作業風險。 同時,當客戶致電客服中心時,可免去繁雜的身分核對環節,於專人接聽後直接提供諮詢服務,亦可在電話內直接協助客戶聯絡資訊變更。 透過MID取代行動投保服務同意書紙本簽名,可讓行動投保再升級。 2.區塊鏈技術提升理賠效率,一次申請多家受理: 為使客戶可快速即時的享受保險服務的價值鏈,與多家壽險同業及醫院合作一起完成「電子保單」、「保全/理賠聯盟鏈」、「理賠金抵繳醫療費用」等系統建置。

  4. 2023年6月1日 · 保險業務員破困難背後的原因. 在保險業,人們常常用大數法則來概括成功的規律,其中普遍的認知是:列出10個客戶名單並一一約訪,結果可能有5位客戶答應見面;而在見面的這5位客戶中,可能有3位可以進展到遞送保險計畫書那一步;而遞送了3份計畫書後,最終可能只有1位客戶成交。 從這個演進過程可以發現,保險業務員的破冰成功的概率並不大,即使再優秀的業務員也難逃這樣的大數法則。 圍繞在客戶身邊的「冰」為何難破? 細究起來,主要是源於以下9個因素: 客觀因素1. 社會大眾對保險存在偏見,進而對業務員警惕。 在保險發展的起步階段,有些業務員的發展方式偏於功利而不正規,導致銷售糾紛不時見諸報端,讓保險知識本就不多的社會大眾對其產生了誤解和偏見,甚至延續今日。

  5. 2023年4月1日 · 在壽險業,傳統意義上的「破冰」是指接觸面談過程中的破冰,也就是初次與客戶見面時,是否能順利開啟交流與互動,並給準客戶留下好印象。 許多新進業務員雖然面談時很努力,但並沒有打破與客戶之間的冰層,這便是新客戶開發極為不易的一大原因。 由於過往某些不夠專業的業務員帶來不少負面印象,使得民眾難免對保險業務員抱有戒心,因此準客戶對陌生的業務員容易懷有較重的戒備心理,所以業務員在面對準客戶時,在面談開始的5~10分鐘可以先不談保險,而是以合適的方式化解緊張的面談氛圍,拉近彼此的距離,贏得準客戶的好感,這樣才能讓接下來的面談得以順利推進。 比如,與準客戶第一次面談時,應該以恰到好處的寒暄、自信的自我介紹、拋出對方感興趣的話題等作為開場白。

  6. 在新加坡友邦保險AAG團隊超過200位達標IDA的績優業務員中,有45%的背景是學生出身,這與他們已實行20屆的「大學實習生計畫」有密切的關聯。 在國際龍獎IDA百人團隊、新加坡友邦保險財務顧問公司AAG集團執行董事葉舜仁的....

  7. 2022年10月1日 · 疫情之所以嚴重影響香港保險業,主要原因有2個,一是對中國大陸的關卡封關,來自大陸客戶的保單因此暫時斷絕;二是疫情之下人心惶惶,不敢出門與業務員面對面交流。 不過這些對潘雪玲來說,問題其實都不大。 首先,她的客戶本來就都來自於香港本地,中國大陸的客戶不是沒有,但屈指可數,影響自然不大;而她的團隊夥伴大多也是這樣的客戶結構,少數以大陸客戶為主的幾位夥伴,也在其他夥伴的幫助下順利轉型。 第二,潘雪玲本身對疫情抱持謹慎但不恐懼的態度,或許是因為物以類聚,她的客戶中因為疫情而真的不敢出門的人也不多,再加上潘雪玲的勸說與邀請,堅持不出門的客戶只有不到2成。 潘雪玲笑說:「後來她確診新冠肺炎的客戶,幾乎都來自於那2成不敢出門的客戶群,或許是因為太過擔心,精神上的負擔太重反而影響了免疫力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