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1日 · 很多人都熟悉的,來自阿聯酋杜拜的Dr.Sanjay,在2020年2月底結束國外的工作返回杜拜的家中,隨即就遇上封城,他原本認為這樣的極端狀況不會持續太久,索性就先休息一個禮拜,同時觀察疫情的發展。 然而他漸漸開始發現,疫情並不會這麼快平息,於是開始認真地思考該如何繼續保險工作,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達成原先所設定的目標。 一年過去,Sanjay的首年度佣金超過了1,100萬美元,成交了146件,以阿聯酋的國際龍獎IDA申請資格來說,他獲得了315個IDA銅龍獎,亦即是35個IDA白金獎。 對比2019年憑藉一己之力達成135個IDA的他,2020年首年度佣金更是成長了40%之多。

  2. 2024年5月1日 · 本期火線話題邀請到東吳大學教務長暨財務工程與精算數學系教授詹芳書,從4個問題解析現象背後的因素,並點出保險業務員應當把握的契機。 從世界經濟局勢、監理機關、保險公司與業務員、民眾4個角度來分析歸納總保費收入逐年下滑原因。

  3. 2021年10月1日 · 投資型保單為何在今年異軍突起?本篇火線話題邀請到東吳大學財務工程與精算數學系主任詹芳書,為我們分享他對於目前熱門的投資型保單商機觀察。 1.您認為投資型保單於今年為何熱賣?

  4. 2018年7月1日 · 1.建立夥伴正確信念與價值觀. 年輕業務夥伴欲將保險業當作永續經營的事業,而不只當作一份賺取收入的工作,首重對於保險是否認同,藉由深刻瞭解保險的意義與功能之後認同保險,主管再引導夥伴找出屬於自己的信念或核心思想,如保險的功能是讓自己在有能力的時候,選擇為無能力的時候做好準備,為自己或自己所愛的人提供多一層的保障。 因為認同這樣的意義,推己及人,不只身體力行,更想將這樣的愛與責任傳達出去。 當上述的信念及價值觀建立起來,對於新進年輕業務的學習效率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幫助其找到職涯,乃至於生涯的目標。 就好比,中國人壽應許通訊處處經理徐苓芸對於新人的教育訓練,首重讓新人瞭解保險的意義,進而建立起新人的使命感。 2.教育訓練完整、有系統.

  5. 2018年5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本期專欄我認為有一關鍵議題值得討論——「保險業是否該重新認識他的年輕客戶 」這是在數位金融時代,以及進入金融科技時代的當口,保險業者必須要重視的未來關鍵課題。 比較需要擔憂的是,目前金融業的經營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他們距離年輕已有一段距離,過去他們在養成教育或是成為主管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現在已經很成熟的客戶群體,再隨著成為主管,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 就好比在職場中,30歲進入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35歲當上了基層主管、40歲坐上了部門經理、45歲可能當上協理或副總經理,到了50歲時掌握了公司很多的決策權,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換,共同決策者幾乎都是同一群人,但是面對的客戶卻是一直改變。 決策者看不到下一個世代的樣貌.

  6. 2020年6月1日 · 我從創立保險行銷集團之初,為的就是提升世界華人金融保險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形象及社會地位,為此有了《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與諸多書籍版品、有了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RFC與認證退休規劃師ChRP等資格課程、有了國際龍獎IDA與CIA500世界華人保險500強團隊等榮譽獎項,綜觀之下應該是沒有偏離初心的,真是何其有幸。 現在試問你,還記得自己的入行初衷嗎? 現在你前進的目標是否還與當初相同? 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唯有擁有一個值得追求的終極目標,才能突破難關,推動自己成為自己理想的模樣,當自己人生的老闆。

  7. 2024年1月1日 · 走過動盪且多變的2023年,面向世界且看回臺灣,大環境經濟對保險業帶來諸多挑戰,東吳大學芳書教授更提出3個考驗著業務員的因素,但同時也認為不斷強化自身專業及服務的業務員正符合現在市場的需求,且永遠不會被淘汰。. 標普全球(S&P Global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