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所以《文心雕龍‧辨騷》曾有評語云:「〈卜居〉標放言之致。. 」即指出這篇作品能暢所欲言,不受羈束,高談闊論,豁達自任,大大地抒發了不想再受塵俗世務牽絆的心志。. 一、以「問-對-答」結構表白心跡. 人在行事不順、遭逢困厄而又求救無門時,常會 ...

  2. 1.辯:所謂的「辯」,指的是說理明辨清晰。 公羊學者為了闡發春秋的微言大義,利用歸納出來的條例,逐字逐句把這些簡而義深的字詞賦予意義,並透過不斷延伸的自問自答方式,將某些問題及意涵反覆的辯明。 因此,春秋並無記事的第一條內容「元年春王正月」,公羊傳卻能從此句話延伸出十一個問題,並從首尾相銜的問答中,將整句話幽微的意旨完全明晰。...

  3. 清初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以天下為己任,提倡「經世致用」之說,起初是為了抵制晚明理學末流「束書不觀,游談無根」的流弊,進而這種思想開始奠定清代的學風和文風的特色並且影響清代文壇許久。. 唐宋以降,散文家們大都以「載道」、「明道 ...

  4. 談譯音字的音讀--「可汗克寒?. 「可」絕不音「克」!. 提要:本文凡分三部份,首先,由中古音、上古音的聲、韻、調來證明〈木蘭詩〉中「可汗」的「可」絕不音「克」;其次,舉中外一些不同的語言,在其名詞音譯時,因譯者不同,使用不一樣 ...

  5. 「公案」是人類社會的產物,它反映的是多元、複雜的現實,自封建時代以來,始終存在於人世之中。 一旦有偷竊、搶奪、殺人、強姦等犯罪行為產生,就必須用偵破、審判、刑罰、處決等司法行為來仲裁。 因此,法律和判決的公正與否,都是維繫人性尊嚴與生命財產的關鍵,官吏和升斗小民之間的對應關係,也常受因緣際會而有不同的境遇,自古以來,有關公案的事件不斷上演,史傳記載、口耳相傳或隨筆散記亦斑斑可考。...

  6. 試從《蘇氏易傳》的「思無邪」探究其性命之學. 本文提要. 蘇軾可謂我國文壇上的大文豪,向有「銅琵鐵板」1豪放的文風。. 殊不知其在思想上更有著曲折深刻的哲學內涵。. 《蘇氏易傳》是蘇軾在論義理、性命之學的一部重要著作。. 此思想主軸偏向道家思想 ...

  7. 為甚麼會這樣呢? 在臥碑的「序言」中,即已明白表示:政府對讀書人的種種優渥措施,其目的是在為國家培植賢才,以為國用。 諸生當知對上,勿忘國家栽培之恩;對下,務求端正己身的人品,為社會百姓作個好的典範。 或許有人對臥碑中的「朝廷」、「忠臣」、「衙門」、「國恩」等辭彙相當反感,認為這些封建時期的東西,已不適宜於當今社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