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日 · 首先,準增員對象必須要對保險業有一定的瞭解,明白保險業的情況,並且具備決心與堅持的毅力,因為保險業是充滿挑戰且重視自律主動的行業,如果缺乏決心與毅力,很快就會因為逆境而流失。 另外,則是看準增員對象的人脈,是否能夠在入行初期帶來可經營的既有市場。 這項條件並非強制要求,但是如果具備可開發人脈的話,對於前一項條件的評估要求可以適度降低。 張耀光強調,這並不是為了業績而妥協,而是因為具備人脈條件時,從業的堅定心態更容易培養。 透過人脈經營,這些準增員對象能夠更早獲得業績,充足的收入與成就感會推動他們更加認同保險業,並且在成交中不斷累積自信與從業決心,而決心又會推動他們持續成長進步,再獲得更多業績與市場,形成良性循環。 不過自疫情愈發嚴峻後,張耀光增員時便更加偏重於前1項條件。

  2. 2019年10月1日 · 人工智慧的發展可以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是在一九五 ~一九八 年間,這時的人工智慧是簡單地模仿人類行為的技術;第2階段是在一九八 ~二 一 年間,這時人們可以使用統計方法使機器能夠透過經驗記憶進行改進;第3階段是二 一 年至今,這時可以使用多層神經網路計算指導機器,代表性案例如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研發的跳躍機器人;在圍棋上能夠擊敗人類的AlphaGo(人工智慧圍棋軟體);可以和人們調侃交流的人工智慧、智慧駕駛等等。 人工智慧潮流洶湧澎湃,但我們不應該害怕或逃避這種潮流,反而應該學習過去的經驗,對現況做出決策,並且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 當前,人工智慧已經對世界做出了很多改變,如可以改善國家安全、經濟預測、軍事防衛、醫療保健、自動化、企業經營、物聯網等。 這是否意味著未來人工智慧將替代人類的工作?

  3. 2019年5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19 年 5 月 1 日. 0. 3997. 業務人員在與民眾溝通時,應該先為民眾建立保險的價值,以及醫療險種「前、中、後」3區塊保障的觀念,讓民眾真正理解風險與需求,才能引導民眾接受真正足以保護自己的保險規劃。 許多民眾在購買保險時,往往有2種迷思:一是「有買就好」,輕忽了風險,也低估了風險來臨時需要多少保障;二是「先求好再求全」,只想著要購買終身險一次到位,卻因為保費較貴而預算不足,結果不但保額拉不高,保障也做不全面。

  4. 2024年3月1日 · 某日趙經理邀請了多位客戶來到職場準備向他們分享退休養老規劃方面的知識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分享並不是單純的知識分享趙經理還準備了其他驚喜簡單地開場後趙經理邀請幾位客戶穿上阻礙行動的裝備戴上減弱聽覺的耳罩和讓視線模糊不清的眼鏡為了讓客戶更有代入感她還準備了幾頂花白的假髮。 裝備穿戴齊全後,客戶宛若進入了眼花耳背的老後狀態。 當客戶進入「老年狀態」後,趙經理也跟著「入戲」,將體驗中的客戶當作真正的老年人對待,並帶領客戶進行一些簡單的活動,比如行走、看報等,然後客戶會發現他們行動遲緩、閱讀艱難。 透過這種沉浸式體驗活動,客戶可以從中切實地感受到老後的需求,從而引發其對養老規劃的思考。 這場新奇的活動也大獲成功,為趙經理帶來了不少業績。

  5. 2021年8月1日 · 925. 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 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保險業亦不例外, 但有一支團隊從逆勢中異軍突起, 達成前無古人、後難來者的全新紀錄。 來自香港的宏利保險南九龍團隊, 自2013年起已連續9年達成國際龍獎IDA百人團隊目標, 繼2019年409人、2020年411人的紀錄後, 2021年,他們再次突破自我, 達成國際龍獎IDA千人團隊佳績。 透過南九龍團隊創始人沈維燦, 以及提出千人團隊目標的龍子明, 2位團隊領導人的現身說法, 與業界分享他們突破紀錄、締造佳績的方法與思維。 以團結精神鼓舞團隊,南九龍成功挑戰IDA千人團隊世界紀錄. KOWLOON SOUTH 南九龍九大行星組織架構. 實現「百年南九龍」,千人IDA是實踐的基礎與力量.

  6. 2024年1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4 年 1 月 1 日. 0. 698. 面對銷售,人們總是會習慣性的提出拒絕,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人們已經厭煩了強迫推銷的手法,也不太願意接觸不熟悉的事物。 知道了這些拒絕原因後,業務員便能夠對症下藥,調整銷售的方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大多數人對自己不熟悉的環境、事物等,具有排斥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習慣性的拒絕行為,這在保險業也十分常見。 有時,客戶的拒絕不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好,也不是因為不認同保險,而是出於一種心理防禦機制的本能反應。 具體來說,客戶的習慣性拒絕可以分為2種: 第一種:對推銷行為的習慣性拒絕. 很多時候,人們之所以拒絕保險業務員,不是因為不認同保險,而是習慣性拒絕大部分的推銷行為。

  7. 2018年3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金融科技趨勢模糊了原本劃分明確的金融業務界線,也將各種新技術帶入法遵、監理的領域。 讓金融業者為了達成法遵要求,不得不提高法遵人員、治理、風險管理的成本,各種因素催生出監理科技(Regtech)一詞。 隨著監理沙盒機制的通過,很多人都把重心關注在——誰會進入沙盒? 多少人會進入沙盒? 進入沙盒要有什麼樣的條件? 這些問題可以明顯讓我們感受到金融業確實已進入了另一個階段。 過往談發展金融科技,想要怎麼做全憑公司意志,但接下來就與監理官有關係了,因為不管業者有多少的創意與想法,只要主管機關不點頭,創新也無法進行。 也就是說,不管金融科技如何發展,監理科技 (Regtech)勢必也得跟上腳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