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5日 · 10Life比較市場上逾40款意外保險產品,並特設精算師評分,本文將針對物理治療及跌打保障等因素比較不同產品,以及闡釋10Life評分準則。 僅3款意外保險計劃的物理治療「賠得足」 在意外保險中,物理治療與跌打賠償機制類同,均獨立設有年度賠償上限。 所以投保人如果特別關心個別治療方式,應留意該治療方式的賠償限制,例如每次治療的賠償上限、每年治療次數和賠償上限等。 市面上物理治療費用大約是800至1200港元一次,10Life參考市場上收費水平,找出5款物理治療保障較全面的意外保險產品。 從表1可見,就上述物理治療假設情況, 保誠、恒生及藍十字的產品可全數賠償 ,所以得到物理治療保障評分10分滿分。 - 表1: 比較5款意外保險物理治療賠償保障(港元)- 假設投保人士為35歲文職人士.

  2. 2018年12月15日 · 肺癌及肝癌病人,一般首選是接受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但不少人一聽到化療已很抗拒,希望改為接受免疫治療,有些中產人士會doctor-shopping,期望有醫生「說出」符合他想要的治療方案,結果拖延一、兩個月甚至半年才進行治療,最終影響治療效果。 謬誤二:化療導致「作嘔作悶」? 謝醫生指,不少病人對化療和電療的副作用存在誤解,例如化療導致「作嘔作悶」的副作用,現時已可透過藥物改善。 謬誤三:電療導致嚴重「生痱滋」? 電療導致「生痱滋」的情況,其實可以透過服用維他命和營養補充品,大幅改善口腔潰爛情況,但脫髮和疲倦兩種副作用較難處理。 謬誤四:接受化療或電療期間不可進行性行為、抱嬰兒或要食得很清淡? 謝醫生稱,有病人以為接受化療或電療期間不可進行性行為、抱嬰兒或要食得很清淡,其實全屬謬誤。

  3. 2019年5月6日 · 肝癌是本港第3號癌症殺手,因患病初期沒有明顯病徵,逾7成人確診時已不能做手術,其中4成屬晚期,過往存活率僅3個月至半年,故有「King of Cancer」之稱。. 國際肝癌權威、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外科專科醫生潘冬平接受本報專訪時指,本港肝癌每年新症數目平穩 ...

  4. 2019年2月4日 · 要解釋因腸胃鏡手術需住院的「醫療需要」,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何謂腸胃鏡手術。 腸鏡或胃鏡手術,簡單來說是通過一條很長很長的特製攝錄內視鏡頭,經病人的口腔(胃鏡)或肛門(腸鏡)進入胃部內或腸道內,醫生可透過鏡頭實時看到腸胃內部情況,例如有否潰瘍,或瘜肉。 手術期間病人會注射鎮靜劑或麻醉藥,減免內視鏡進入體內的不適。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病人現時只需要在一些具條件的日間手術中心就可以做到,而不需要留院進行。 通常一個上午或下午已經可以完成整個手術。 保險公司在考慮醫療需要上當然也會與時並進,過往這些手術必需要留院進行,但現在一些日間手術中心設備已經非常完備,甚至媲美醫院級別,在日間手術中心進行腸胃鏡已是非常安全。 因此保險公司對於一些住院的腸胃鏡賠償個案,便會再考慮病人入院是否有必要。

  5. 2020年11月26日 ·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曾偉光說:「胰臟不如腸出了問題可能會出血這個位置少出血外病徵亦不易顯現胰頭是最常發現癌蹤的位置超過7成病人屬於此情況若腫瘤體積稍大可壓着膽管和十二指腸會感到吃東西難下嚥有機會令病徵早些出現如腫瘤在胰臟尾病徵更不明顯發現可更遲。 正正因為胰臟癌無特別病徵,不少患者確診時都已擴散屆末期。 部分病徵是消瘦、上腹位置有「陰陰痛」、胃痛以及背痛。 「反射至背部,是因為胰臟與背部的神經綫屬同一路向,有機會令人難以分辨哪個位置是源頭,胰臟出事卻誤以為是背痛。 到後期因腫瘤壓住胰臟膽管導致閉塞,會出現黃疸病。 當進一步擴散至肝臟,令肝脹大造成腹痛和腹水。 擁不良生活習慣易成高危人士.

  6. 2022年5月27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2/05/27 14:04. 分享: 現今醫學昌明,危疾不一定是不治之症。 以香港首位「致命殺手」癌症為例,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於2010至2018年間確診婦科癌及鼻咽癌患者數據分析顯示,確診第一期子宮頸癌患者,5年相對存活率為90.2%;確診第一期鼻咽癌患者的5年相對存活率亦高達92.7%,足見及早發現、及時治療的重要性。 【大灣區投保需求與日俱增 香港保險業有何優勢能突圍而出? : 按此 】 隨着危疾存活率大大提高,病人除了要面對疾病本身能否根治或受控等情況外,其後仍需接受漫長的治療和康復過程。 例如本港愈趨普遍的中風,多達4成急性期的中風病人因腦部受損出現不同程度的語言或吞嚥困難;半數以上患者甚至不能返回工作崗位,失去部份活動或自理能力。

  7. 2024年4月27日 · 醫療通脹之下,沒有團體醫保的自顧人士、或公司醫保不夠claim所有醫療費用的打工仔,可能會考慮購買一份個人門診醫保傍身。 不少門診保險可保障普通科、專科、中醫門診,一些計劃還包括物理治療、牙科服務、癌症治療。 不過若消費者患有一些常見慢性病,需留意自身疾病是否在不保事項中。 市面上的個人門診保險可分成兩類︰. 1.需要先持有一份個人/團體門診醫保,方可索償的計劃: 此類計劃要求投保時必需持有⼀份有效的個人/團體門診醫療保險方接受投保,任何索償必需先以已持有的醫保作出賠償。 blue Wemedi Top Up門診保要求現有醫保需由其他保險公司提供,中銀保險門診增值保未有相關要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