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6日 · 明報專訊改制後的首屆區議會選舉候選人須獲地區三會提名法例規定每名三會委員在一個直選選區只可提名1人本報記者翻查全港399名參選人的提名人名單發現11名三會委員在同一選區提名兩人即重複提名涉18名參選人

  2. 2023年11月7日 · 今屆區議會選舉提名期上月底截止本報記者整理各參選人提名名單發現逾2500名三會委員中有947人未有提名參選人。 有不獲任何三會提名的民主派向本報稱,曾聯絡該區所有三會委員,一直沒回音,盼當局改善機制,要求三會成員交代不提名原因。 今次選舉將於12月10日投票。 (鄧宗弘攝) 【明報專訊】今屆區議會選舉改制後,無論參選人參選地方直選或地委會界別,均須取得地區「三會」提名,有政黨抱怨未能獲提名而無法入閘參選。 本報記者翻查399名參選人的提名表格,繼昨日報道有三會委員於直選界別重複提名,亦發現全港18區共2539名三會委員中,有947名委員未有提名任何參選人,比率37.3%。 18區中,有3區沒有提名的委員更佔該區委員逾半 (見圖),其中一區為九龍城。

  3. 2024年5月6日 · 選委界別議員江玉歡亦認為,諮詢架構凡涉及公眾利益應「寧緊勿鬆」,北諮會、旅遊業策略委員會等牽涉重要政策和業界利益,應設利益登記冊。 她指雖然會議紀錄保密,可考慮公開委員上作出的利益申報,增加透明度。 因應特首政策組成立的「特首顧問團」及「特首政策組專家組」同樣不設利益登記冊。 專家組成員劉兆佳認為諮詢架構沒實際決策權,舉例專家組的影響力「不認為有咁大」,反問社會人士私下向政府反映意見需否申報利益。 他說諮詢架構成員須熟悉有關領域,通常牽涉一定個人利益,「否則給什麼意見」,稱申報制度太嚴格就不有人願意加入。 曾任多個諮詢架構成員的選委界別議員林筱魯認為,只要不關乎公帑或實務操作,申報要求理應較寬鬆。 明報記者 鄭啟智.

  4. 2024年4月2日 · 有權選出特首選委會及手握區議會選舉提名權的地區三會昨日換屆今屆共2999人獲委任較上屆卸任前的2539人增加近兩成其中977人是新委員全部委員即日上任任期兩年政府強調區議會三會及關愛隊需互相協作

  5. 2023年5月3日 · 本報記者翻查現時大約2500名三會成員名單發現638名在2019年區議會選舉中的敗選者有至少296人獲政府委任為三會成員(即佔四成六)。未來區選參選人須獲三會成員提名令三會成員操控區議會入閘生死權」,三會成員又可以互選再成為區

  6. 2024年4月2日 · 有權選出特首選委會及手握區議會選舉提名權的地區三會昨日換屆今屆共2999人獲委任較上屆卸任前的2539人增加近兩成其中977人是新委員全部委員即日上任任期兩年政府強調區議會三會及關愛隊需互相協作

  7. 2021年3月6日 · 立法會前主席范徐麗泰是循選委會界別晉身第一二屆立法會全國政協前常委劉漢銓亦曾是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他接受查詢時形容此立法會界別很有代表性」,直選是數人頭」,但是選委會議席要取得不同界別的支持更講質素

  1. 相關搜尋

    選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