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26日 · 80歲陳方安生宣布淡出政治 籲年輕人抱希望守護香港. 圖1之1 - 陳方安生(資料圖片). 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今(26日)發表聲明,表示已年屆80歲,決定從公民及政治工作退下來,過較平靜生活。. 陳方安生稱,其女兒陳慧玲最近猝然離世,對她造成沉痛打擊 ...

  2. 2020年6月27日 · 【明報專訊】離開政府後仍活躍政壇的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昨發表聲明稱,年屆80歲的她會從公民及政治工作退下,「過較平靜生活」,提到女兒陳慧玲上月離世,對她是「沉痛的打擊」,需時間與空間哀悼和復原。

    • 新選舉制度強化了關係政治?
    • 以「政治為終身志業」的院系教育
    • 「資本是沒有祖國的」
    • 「平等政治」與「希望政治」

    「完善選舉制度」落實,需通過「選舉委員」提名方能獲參選機會,門檻提高。不少人直觀認為「素人」及「新秀」更不易獲選委青睞,變相有利「政商後代」。政治領袖不取決於門第,重要的是,是否懂民生、有手腕、具遠見。本文想探討一個過去鮮有觸及的課題:究竟在香港有否條件在「政商後代」培養出政治領袖? 「貴族參政」在不少政體屢見不鮮。貴族參政歷史根深的英國,過去多屆首相都來自中產或以上家庭,部分更是富甲一方的貴族之後。可合理預期他們生活無憂,並與上層名流及跨國企業高層擁有特殊私人及家庭關係。簡單地說,英國首相年薪約170萬港元(香港特首年薪約500萬港元);實際上要維持上流社會生活,根本不可能沒家族支持參政,僅依賴微薄薪俸明顯是杯水車薪。 綜觀大部分政治領袖一生仕途,都要廣結人緣,累積口碑是很重要條件。無疑出...

    除了人脈,政治領袖能否具感召力,組建有相同理念的團隊,亦是重要條件。筆者發現,學院的教育,實際帶來相對穩定及公平的政治培養機制。比較英國的政治領袖及港督,會發現在學歷及學科專業上都有很特定方向。英國本地常有說法形容,牛津大學是國會議員的搖籃;工黨領導則有不少來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內地政治也有相似情况,政商領導不少出自「北清」兩所國家頂尖學府。 有云「學而優則仕」。收分要求最高的學府,吸納的都是被社會認可的精英。其一,不論出身,都需通過公開考試而被取錄,確保公平性及個人能力。其二,同窗在求學時期坐而論道,建立識於微時的信任;也對當下時政、未來政局產生共同理想與社會關懷,為團隊建立雛形。其三,個別學院的政治學科訓練定位明確,培養世界各國管治人才;學科設計上兼備理論和實用。 顯然香港各大院校的政治...

    回到本地,政商二代何以多年難有政治領袖?筆者私下訪談,歸納了幾個主要問題。 第一,政商二代對參政或加入「熱廚房」都心存顧忌,機會成本較高。大部分香港「政商家族」都有商業背景,即使不考慮自身情况,也要顧及企業或家族利益。過多參與政治,有機會影響企業發展。有時高調的表態更像是為滿足組織要求及需要,參與政治更像是社交、維持政商關係。 「資本是沒有祖國的」。香港絕大多數企業都涉及全球業務,香港只是板塊其中一部分;他們的利益不一定與中央及港府完全一致,缺少誘因共同維持管治;港英政府年代的匯豐銀行、怡和洋行的業務則全賴於亞洲和香港,有很大動機與港英政府同心同德。同樣情况與英國本地政治人物相似,大多是百年家族,家族利益已經在政商界盤根錯節,在情在利也需要共同維持管治。 第二,即使有意培養「政商後代」作為政...

    未來的政治制度,顯然已經為「愛國者治港」,定下政治底線及制度保障機制。「政治議題」將不會是未來選舉主要裂隙;取而代之理應是在民生、經濟、發展、環保、社會福利等問題上的完整構想和識見。 對港部門及建制陣營也應該與時並進。有意識地改變用人思維,放棄「計劃式」的培養,轉為循「市場式」的風險投資。根據不同政策領域中的表現及潛力,招徠在該領域中的人才,平等對待、長期關注和聯繫,作適當政治引導,並給予足夠空間和機會。尤其明確了「愛國者治港」的制度底線後,是時候減少以諮詢委員會及各類公職作為政治培訓場或友好酬庸——現時這些做法,有時反而削弱這些崗位的權威、信任及「行政吸納政治」的重要功能。 筆者一直認為香港有很多了不起的政商家族,如何在香港這個複雜的政治和經濟環境自處,一直游刃有餘。然而,新國際形勢已至,...

  3. 2020年9月16日 · 高等法院昨頒下判辭,狠批陳美珠為人自私、佔有慾強和向錢看,拒絕接納她的證供,裁定陳禹嘉勝訴,即為祖母遺產的唯一受益人,陳美珠須支付訟費。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閱讀工具: 200MB剪報、200個書籤、新聞搜尋器及個人化新聞設定.

  4. 2024年1月30日 ·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蘋果日報》3間公司涉勾結外國勢力案續審,張劍虹早前作供指前政務司陳方安生於2019年3月與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會面後,黎智英指示利用事件「達至最大效果」,亦指示他訪問已流亡的前銅鑼灣書店前店長林榮基,並呈上《星島日報 ...

  5. 2022年6月22日 · Emily留意到,在席嘅除咗有FCC主席瑞凱德(Keith Richburg),仲有久未露面嘅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 【明報專訊】香港外國記者會(FCC)上周搞咗個意大利晚宴,請咗意大利大廚同FCC之友歎意國美食,順便推廣吓去意大利旅行。

  6. 2021年3月23日 · 見證孖生細佬結婚 凱琳感動眼濕濕. 【明報專訊】陳凱琳(Grace)的孖生細佬Derek前日(21日)低調註冊結婚,Grace孖老公鄭嘉穎見證細佬的人生大事,他們比一對新人還要開心,笑到見牙唔見眼。.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