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蘭桂芳踩人事件成為本港震驚公眾的悲劇歷史,政府官員從中汲取經驗,分析公眾集會的危機及影響公眾行為的原素。 通過本個案研究,學員可體驗香港保安局官員的工作,首先認識1993年蘭桂芳悲劇的背景資料及後果,然後從包致金法官的調查報告 ...

  2. 2019年12月23日 · 曾姿穎博士現任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助理教授。 在政府優配研究金的資助下,她帶領浸大受眾研究團隊對社交媒體的虛假資訊展開研究。 她同時擔任浸大事實查核中心經理,該中心矢志為公衆提供獨立透明的事實查核服務。

  3. 課程共三十二名學員參與,包括十九名醫生、九名護士、兩名救護人員及兩名醫院經理,他們在課程中獲得新知識及技術,包括在災難發生前妥善準備醫療設備,確保救援工作不受災難影響,以及有效進行災後復原工作。

  4. 2021年2月4日 · 許多香港都熟悉台灣,9.21大地震後更意識到台灣會經常發生地震。 我從少便知道地震是甚麼,但台灣以前很少發生大地震,父母雖有提及,但沒有認真對待,居住的地方也沒有地震演習。

  5. 為協助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教研中心及本港其他災難管理機構確立首要研究、培訓及合作的領域,教研中心進行香港災難防護情況概覽研究,評估本港現時災難防護情況。 美國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衞生學院FXB健康及人權中心合作帶領及協調有關研究,與哈佛人道行動、香港大學醫學院急症醫學部及香港中文大學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合作,進行涉及本港各界持分者的廣泛災難個案研究。 概覽研究評估各個界別對災情防護的需要,研究方法包括與主要持分者進行訪問、救災團體及個人問卷調查、醫護人員問卷調查及社區問卷調查,超過1,800名受訪者參與調查。 研究結果顯示,香港有良好災難防護培訓,指出政府或其他團體需投更多放資源於本港救災團體的專業化工作,以及發展所需的通訊科技。

  6. 2021年1月20日 · 心理學的「個人韌性」(ego resilience)概念指出如果我們擁有以下的特質,我們的個人韌性會比較高,當我們遇到困難或逆境的時候,會比較容易振作起來,亦能夠更快重建正常的生活。 面對疫情帶來的新常態,我們的「個人韌性」有多少呢? 你可參考以下五項特質,看看自己具備了多少項? 性格外向的(extrovert) 隨和的(agreeable) 勤奮和負責任的(conscientious) 情緒穩定的(Emotionally Stable) 態度開放的(Openness) 經歷整整一年的抗疫,相信大家都期待著疫情過去,希望能早日回復從前的生活模式。

  7. 2017年4月28日 · 政策簡報:早期預警系統的轉變—-提升災難決策及行動效率. 早期預警系統對保護市民免受災難傷害極為重要,剛發表的仙台減災綱領提出,改善早期預警系統應為各地政府優先處理目標,包括香港在內的多個地區皆已發展早期預警系統,然而通訊科技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