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27日 · 現時港股有不少反向產品,有追蹤恒生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或美股標普500指數等,而單純追蹤恒生指數表現的選擇不多,只有3隻,以下將會列出它們的每手入場費及槓桿比率等數據,讓大家參考! 恒指反向產品一覧 . 點擊圖片放大. 想知產品股份簡稱開首的一堆英文字係咩意思? 請睇 下一頁 ! 責任編輯:鄭樂怡. =====. 一鍵攞齊全港所有「疫苗優惠」、「疫苗抽獎」的參加辦法及連結【 按此 】 欄名 : ETF學堂. 更多. 港股昨早(26日)裂口低開近500點,失守27000點水平後,在尾市更跌逾1000點。 跌勢今日(27日)持續,尾市更一度跌逾1400點,最終跌1105點,收報25086點,險守二萬五水平。

  2. 2024年4月15日 · 強積金是港人退休儲蓄重要一環,涉數十年投資,基金長期表現自然是關鍵。 本文羅列「 滙豐強積金智選計劃 」20隻強積金基金近1年、3年、5年和10年的回報。 就以最新的2024年3月數據作分析,研究若使用滙豐,哪些基金可以取得較佳回報。 2024年第一季表現重點如下: 兩者美股基金近1年回報強勁,大賺逾26%,智優逸美股指數長線跑贏同行; 兩者歐股基金近1年回報亦不俗,賺逾11%,智優逸歐股指數長線處於行內前列; 環球股票基金長線處於行內前列; 「懶人基金」表現排名長期較佳。 數據來源: 積金評級. 滙豐強積金智選回報表現 . 點擊圖片放大. 要留意的是本文引用的回報率僅為歷史數據,不代表、不保證未來表現,而3年、5年及10年的數據,皆為每年平均回報率。 滙豐強積金智選計劃.

  3. 2021年10月15日 · 香港著名學者、財經分析員及專欄作家,曾任香港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主任,以及多家企業、機構顧問,多次受邀在中國、美國、香港、新加坡媒體和研討會分析經濟投資與管理方面的課題。 播出日期:8月23日至8月27日. 第一集: 曾淵滄為你講解大市走勢分析! 第二集: 曾淵滄:恒指未「極度悲觀」 入市仍需等一等. 第三集: 慎選收息股 曾淵滄:股息率高唔一定好. 第四集: 曾淵滄寄語年輕人 「輸錢可以但唔能夠輸到欠債」 第五集: 曾淵滄:永遠都是買樓時機. 瑋傑. 現任輝立資本管理董事,從事證券業超過20年,目前專責基金管理,管理資產超過10億元。 擅長評析宏觀經濟,為讀者發掘優質倍升股。 個人著作包括《股市是平的》、《炒得精叻》及《投資先知》。 播出日期:8月30日至9月3日.

  4. 2024年4月15日 · 撰文: 正軒. 發布時間: 2024/04/15 20:00. 分享: 【MPF】友邦強積金10年表現回顧 近1年4隻基金升逾20% 亞股長線全行第一. 強積金是港人退休儲備基金的關鍵投資,所以其成份基金的長線回報是否可靠,足以左右退休規劃。 本文羅列「 友邦強積金優選計劃 」20隻強積金基金近1年、3年、5年和10年的回報。 就以最新的2024年3月數據作分析,研究若使用友邦,哪些基金可以取得較佳回報。 2024年第一季表現重點如下: 近1年四隻基金升逾20%; 亞洲股票基金長線全行第一; 「懶人基金」回報表現較差。 數據來源: 積金評級. 友邦強積金優選回報表現 . 點擊圖片放大.

  5. 2024年5月1日 · 近來這一趨勢已蔓延至全球,據華德士 的數據,2023年,在英國和愛爾蘭發佈的招聘廣告中,標題中含有 「負責人」或「經理」 等字眼的比例上升了46%,而這些職位的經驗要求通常不超過兩年。 華德士香港的董事總經理John Mullally 指出,在2021至2022年間,香港的招聘市場因大量招聘和本地市場人才短缺而受到干擾,許多組織選擇增加職稱而非注重員工的發展或提供有意義的職業成長。 年輕一代亦急於晉升. 有供應亦有需求,與此同時,根據華德士香港在3月份進行的調查顯示,香港六成的年輕員工對公司內的晉升速度持有很高期望,他們希望在12至18個月內獲得晉升,這反映出職稱對這一代人仍具有很高的價值。 調查還顯示,將近一半的年輕職工將領導團隊視爲確定資歷高低的最關鍵因素。

  6. 2023年10月3日 · 《證券時報》稱,關善祥主要投資的是地產股。 2021年2月,他曾在「雪球」論壇上發表 專欄 稱:「未來頭部房地產企業將迎來盛世年華」。 同年5月他 自爆 :「從去年重倉地產板塊以來,已經一年了,沒有賺錢,還套了10%左右。 」但他表示,幾年不賺錢很正常,是「投資的常態,要接受這種常態」,並說:「具體到地產板塊,我認為目前是非常好的投資良機,當然前提是優秀的龍頭企業。 」同年6月,他再發文稱,應投資地產前1%的最優秀精英公司,並列出碧桂園、恒大、萬科、保利、融創的增長數據。 相關文章: 「長勝將軍」劉國傑:投資中國不看宏觀數據 經濟愈差愈要入市. 「軟著陸」成新共識? 施羅德︰經濟軟著陸面臨三大挑戰. 内房爆雷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專家:未現系統性風險 需要耐心和時間.

  7. 2024年5月15日 · 根據澳洲ARC人口老化研究卓越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Population Ageing Research)於2022年發表的 一項研究 ,一個成年人的金融知識和素養 在53至54歲時登峰造極 ,理財狀態最成熟、最精明,在信用卡使用、利息和費用方面犯下的財務錯誤最少。 50出頭正值壯年,已累積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同時分析認知能力未開始衰退,可以作出明智的理財決策。 領導上述研究的澳洲經濟學家Rafal Chomik表示隨着年齡增長,大家似乎更能夠依賴過去的經驗、經驗法則(Rule of thumb)和直覺來判斷哪些理財產品和策略更可取。 但年輕人難度必定要撞板損失慘重才會「學精」? 財務顧問經常教育人生階段各異的客戶,如何提防金錢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