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9日 · 【明報專訊】聯邦政府早前提出對空置住宅用地徵稅的建議,作為刺激房屋建設的其中一種方式,大溫地區目前有超過1.1萬塊土地被劃為住宅用地卻處於空置狀態,若有關政策落實,受影響最大的地區將會是素里、北溫及蘭里。 總理杜魯多 (Justin Trudeau)早前提出對空置住宅土地徵稅的想法,聯邦政府表示正在考慮有關措施,並將於今年稍後進行磋商。 雖然大溫地區被認為受水域、山脈及指定作農業用途的土地所包圍,導致在建造房屋方面受到限制,但西門菲沙大學 (SFU)城市項目主任甄瑞謙 (Andy Yan)在審視加拿大統計局 (Statistics Canada)於2021年的數據後表示,大溫地區有超過1.1萬塊大大小小的土地被劃為住宅用途,但目前卻空置,「我們知道這些土地是空置,但不知道為甚麼。

  2. 2021年10月5日 · 今次亦是房協首次以購買私人地皮並合併政府土地方式發展公營房屋,整個項目總發展成本約13億元。 明報記者 黃俊鋒. 13億元建單幢28層 料明年過城規2024動工. 現時不少屋邨樓齡逾50年並呈老化,房協正啟動香港仔漁光村、觀塘花園大廈、九龍城真善美村等多條舊屋邨的重建工作,最新計劃重建的是北角健康村第三期。 房協總監 (物業發展及市場事務)楊嘉康接受本報訪問稱,去年房協向私人業主購入一幅位於明華大廈A座北面的土地,涉約300多平方米,該地毗鄰阿公岩道閒置政府土地,目前劃為「休憩用地」及「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用途,涉約4200多平方米,房協計劃合併作一個地盤,興建一幢28層高出租公屋,預料提供646個單位。

  3. 2015年5月26日 · 非位於豪宅的港島公務員樓中,以相連的北角英皇道寶石樓及怡景大廈重建潛力最大,以毗鄰私樓近日成交價估計,若房協收購價再比市價高一成,兩地盤的收購呎價最高可近兩萬元。 賓石樓與鄰廈合併 面積達3萬呎. 樓高11層的寶石樓樓齡逾50年,住了20年的居民代表張先生透露,早年曾獲發展商招手收購,但最終未成事,「因為地盤有高度限制,發展商估計最高只能重建成樓高20層的單幢樓」。 他指雖然寶石樓設升降機,居住環境較理想,但天台失修及漏水,「最近一次改善天台漏水情况要過百萬元」。 他指早前發展商有意收購時約八成業主同意。 他說有意拉攏毗鄰同屬已分契的公務員樓怡景大廈合併地盤,增加獲房協批准重建的機會。 謝偉銓﹕只重建成居屋「綁死自己」

  4. 2023年6月13日 · 【明報專訊】大溫一名地產經紀表示最近協助達成兩宗獨立屋成交,而業權是由兩個互不認識的家庭分比例持有。 業內人士指這個情況很不常見,不過出售業權時只要有人承接,只出售一部分業權在法律上並沒有問題。 據報在過去數個月,大溫一地產經紀協助完成兩宗溫東獨立屋的成交,但則形容為「合作買屋」,即指房屋的新業主是兩個不相識家庭,他們各持業權的某一份額。 萬象地產經紀公司創始人譚中偉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兩個不認識的人共同持有業權 (co-ownership)很不常見,一般都是家人之間業權平分並同住,或是兩個朋友共同購入來作投資。 他亦提到共同持有業權並共居,可能會有一方佔幾較多百分比的業權,有機會產生居住多少面積的爭議。 譚中偉說,若要售賣共同持有業權的房子,法律上沒有問題。

  5. 2019年1月3日 · 民事侵權是指侵犯他人財產、權利或利益的行為。 當受害人因他人侵權的行為而受到損害,就可根據民事侵權法提出索償。 民事侵權法的內容廣泛,與人身傷害有關的法律責任是民事侵權法的其中一環。 人身傷害與日常生活關係密切,例如在商場因地面濕滑跣倒受傷,便有可能牽涉到民事侵權法的應用。 民事索償 要證意外因負責方疏忽所致. 以案件Chan Wai Hing v MTR Corp Ltd (DCPI 1649/2015)為例,事發時原告人在拉開商場出入口的玻璃門時因地面濕滑跣倒,導致髖部骨折。 原告人向該商場的擁有者,即商場管理者提出民事索償,指意外乃由於商場的擁有者及管理者的疏忽或違反責任所致。

  6. 2019年11月11日 · [2019.11.11]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大埔醫院北面的大埔第9區,預計2023年有新公屋落成,邨內預留地方興建一間全新資助小學。 教育局將校舍分配予五旬節聖潔會香港總監督,該會回覆本報稱,新校擬取名「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小學」,現時正與教育局、建築署磋商校舍設計,預計最快2023年9月正式開校;又稱新校會引進芬蘭校園設計,讓學生置身豐富的感官體驗空間,激發學習靈感、創意等。 明報記者 魏綺婷. 據教育局資料,新校位於大埔第9區,設有36個課室、地盤面積7085平方米,暫定2023年中落成。 獲分配新校的五旬節聖潔會書面回覆本報查詢稱,重視全人教育「靈、德、智、體、群、美」,將學校營造成一所能給予學生信任、安全感和溫暖的家園,建立孩子及家庭應對21世紀國際社會轉變及挑戰的能力。

  7. 2015年3月5日 · 社區發展陣線社工黃穎姿在〈小販行業的生存空間與社會價值〉一文指出,政府一直懷疑小販自我管理能力,總認為小販「阻街、影響環境衛生、食物欠安全」,對其嚴苛檢控,令小販恍如「不見得光」的行業。 聯區小販發展平台成員葉寶琳則認為政府只有「管理」小販概念,沒有「發展」計劃,食環署就只是一味「剷除小販」。 香港小販管理系統. 早期. 戰後市民謀生方法. 本港早於1847年已設立小販牌照制度。 戰後 (1940年代),香港的輕工業剛起步,部分市民為求生活,在街頭擺賣,售賣日用品、食品或衣履,對象是低下階層。 1960、70年代,政府沒有監管小販制度,小販成行成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