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30日 · 加拿大皇家銀行是全國最大銀行。 (明報記者攝) 【明報專訊】全國最大的加拿大皇家銀行 (皇銀)昨 (29日)宣布,已達成135億加元收購加拿大匯豐銀行 (HSBC Canada)的協議,交易預計將在2023年底完成,但還需要監管部門的批准。 根據協議條款,皇銀會以全現金收購匯豐加拿大100%的普通股。 從今年6月30日到收盤,匯豐加拿大的所有收益都將歸皇銀所有。 皇銀預計將實現約7.4億元的年度稅前費用協同效應,佔55%,並產生約10億元的總收購和整合成本。 有形普通股權益邊際回報率27% 此次收購預計將增加約6%的每股收益,收購的內部回報率預計為14%,有形普通股權益的邊際回報率為27%。

  2. 2021年12月9日 · 1. 常見的持份者角色: 政策制定者、領導者、立法者、執法者、監察者、資源供應者/資源分配者、協調者、支援者、教育宣傳者、參與者、倡議者、推廣者、召集者、協作者等. 2. 持份者的角色受到其身分、地位、職能、權利、責任、價值觀及信念所影響. 3. 作答題目時,學生可根據資料顯示持份者在該議題上的行動或行為模式及關注點,歸納出他們擔當的角色. 模擬答題. 推論步驟. .論點一 (表) 文:元朗商會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助理校長 黃鳳鳴. [通通識 第735期] 加拿大溫哥華明報新聞網.

  3. 2024年1月25日 · 2023年6月9日,許小姐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登陸自己的BMO網銀帳戶,先發現原密碼不能用,重新設置新密碼後發現存款餘額為負數,即不僅此前3.3萬元的存款沒有了,甚至帳戶還出現透支。 當時身在中國北京的她,立即撥打國際長途向銀行報失。 許小姐告訴本報記者,後來她得知,其3.3萬元存款在2023年4月28日至6月1日期間,先後分16筆,都以e-transfer的形式轉入了4個陌生帳戶。 最令她震驚的是,這筆錢中還包括一筆基金 (mutual fund),也在她未授權的情況下,賣出轉入支票帳戶,然後又被轉走。 她指,整個事件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通常e-transfer的收款人在收到款項後,轉出款項的一方會自動收到一封確認郵件,但她從未收到過。

  4. 2024年3月22日 · 【明報專訊】加拿大皇家銀行 (Royal Bank of Canada)昨 (21)日表示﹐將關閉25間匯豐銀行加拿大分行﹐並在下周完成收購交易後﹐對數十間分行進行品牌重塑。 皇銀發言人斯圖爾特 (Christine Stewart)表示,關閉部分匯豐分行是今次收購行動的一部分。 「以充分利用分行網絡﹐好讓客戶和銀行業務得到最大好處」。 被關閉的匯豐銀行地點都是靠近皇銀分行。 客戶已於3月初收到有關通知。 關閉部分匯豐分店的同時﹐皇銀還準備在3月28日將其他匯豐 (HSBC)分行轉變為皇銀。 被轉變的分行和辦事處將於4月1日開放。 在2022年11月,皇銀宣布收購加拿大匯豐銀行的計劃。 當時,匯豐銀行擁有約80萬客戶、130間分行、4,200名員工和2%的市場份額。

  5. 《銀行營運守則》列明銀行須向客戶提供定存的章則及條款等資料,包括提前提取存款可引致的收費等。 金管局指由去年初至今年2月25日止,共收到12宗有關提早提取定存的投訴。 消委會表示,去年收到10宗涉及金融服務的投訴,籲消費者簽署文件時,應留意存款的到期指示,亦建議銀行主動向客戶披露相關條款及收費,減少爭拗。 立法會議員吳亮星估計,就銀行職員是否主動向客戶披露罰息安排,現時各銀行做法不一,考慮約見銀行界,討論是否將指引統一。 明報記者. 加拿大多倫多明報新聞網.

  6. 2021年1月11日 · 加拿大公用股. [2021.01.11] 發表 推文. 再生能源去碳化是環球趨勢。 加拿大現時建議由2022年開始每種燃料都有排碳強度目標,然後每年遞增直至2030年。 排碳強度目標計算以全周期 (由石油採探至提煉和消費者使用)為基礎。 有關計劃目的是希望減少碳排放,支持潔淨能源科技投資以及創造一個碳信用交易系統──不能達到碳排放強度的能源商可以從其他製造潔淨能源公司手上買入碳信用。 聯邦政府估計碳排放強度目標可以每年減少超過200萬噸碳排放,等於加拿大需要承擔的氣候變化改善責任的10%。 加拿大現在是全球第十大溫室氣體製造國,每年製造大概730萬噸溫室氣體;加拿大承諾在2030年前將數目減低至511萬噸。 有關建議正在75日諮詢期,如果明年開始採納將會在2022年底開始實行。

  7. 2014年12月16日 · 【明報記者馮伃新、張伶銖報道】聯邦政府硬性規定金融機構必須上報所有市民匯款超過一萬元的措施,將於半個月後、即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屆時匯款報告不僅會交給防止洗錢及恐怖活動的聯邦情報單位,還會同時呈交加拿大稅務局。 稅局官員強調,將會用這些資料來對比分析,清查隱瞞海外資產及收入的「積極避稅」人士。 有稅務律師分析,新法例讓稅務局更輕易取得這些匯款資料並與報稅紀錄對比,只是不知道稅務局會動用多少人力,利用這些資料查到多麼深入的程度 (見另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