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7月12日 · 最近西北太平洋上最受关注的就是三台风共舞上图是7月9号上午七时二十五分的卫星云图最左边的是即将登陆的1510号台风莲花”、向东依次是1509号台风灿鸿以及1511号台风浪卡”,在太平洋上一字排开。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由于台风登陆会带来狂风暴雨,给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害,因此气象部门非常重视台风预报。 此次三台风一起上阵,如果相互影响则使台风路径更扑朔迷离,给预报加大难度。 目前气象部门正密切监视台风动向,以使沿海地区做好防台准备。 那么,此次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吗? 台风究竟有哪些奇葩路径?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罕见,从2000年到2014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出现过9次“三旋共舞”的现象。

    • 名称由来
    • 生成
    • 路径
    • 强度分级
    • 命名及编号
    • 台风预警
    • 流行文化
    • 外部链接

    “台风”源自古汉语“风痴”,今吴语南支的温州话、台州话仍称风痴,而闽南语的“风痴”音变为“风台”,传入官话后语序颠倒为“台风”。痴指“长久”,古语有痴雨、痴云、痴风。痴风最早出处为1124年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海道之难甚矣...又恶三种险:曰痴风,曰黑风,曰海动。痴风之作,连日怒号不止,四方莫辨”。“风痴”在文献中见于南宋《增脩互注礼部韵略》,“飓风者,具四方之风也,永嘉人谓之风痴。”。“风台”最早出处是1566年潮州戏文《荔镜记》载“风台过了,今即会(回)南”。“台风”在文献中见于1688年《台湾府志》。部份闽南语把“风痴”俗写作“风筛”。 相比“风痴”,汉语对台风更早的称呼是“旧风”、“风旧”,旧在古语指“长久”。280年晋《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载“苍梧、南海,岁有旧风瘴气之害...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由于温度高,大量海水被蒸发到空中,形成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位于北半球)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称为热带扰动。只要气温不下降,海水温度也足够高,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台风。

    台风的主要生成地区为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当中以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数量较少。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基本上全年都会生成,而以七至十月次数最为频密。热带气旋生成的位置分布与季节有关,在冬、春季较为偏南,夏天和初秋较为偏北。 热带气旋生成后的移动路径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副高)外围气流影响,所以副高的位置和范围基本上决定了热带气旋的路径,其移动路径大约可分为:

    世界气象组织及日本气象厅以台风(蒲福风级12级)为热带气旋的最高级别,但部份气象部门会按需要而设立更高级别,如中国气象局、澳门气象局、香港天文台之强台风、超强台风,台湾中央气象局之强烈台风,夏威夷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之超级台风。

    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几乎每两年都会出现一次3个热带气旋同时出现的“三旋共舞”现象。最高纪录是1960年8月23日,贝丝、卡门、黛拉、艾琳、费依等5个台风同时出现而形成的“五旋共舞”。由于当时这5个台风构成了一个类似倒置的奥运五环的形状且当年举办了罗马奥运会,这个现象也被称为“五环台风”。 美国军方于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次大战习惯对热带气旋给予名字,方便识别。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从1947年至1999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区域的热带气旋非正式地采用上述名字。 早在20世纪初至中期,中国及日本已自行为区内的热带气旋编配一个4位数字编号,编号首2位为年份,后2位为该年顺序号。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

    台风预警是热带气旋盛行地区,于风暴可能侵袭期间,由各地专责机构发出的预告、警告。目的在于通知当地居民及民防组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加固房屋门窗、加强排水作为或预防性撤离。这些警告涉及警告范围内可能遭受的灾害,而不是单纯重复热带气旋的预测路径及强度,对于保障生命及财产安全更为重要。

    台湾台风资讯中心全球资讯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湾台风论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国际气象组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天文台: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热带气旋名字(20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2015年7月6日 · 中国天气网. (/阮桓辉信欣所谓三旋共舞”,指的是同一时间在西北太平洋上有3个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的热带气旋正在活动——不要觉得这不可思议看看北京时间今天上午9时的卫星云图吧下面这张图里,我们是不是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上有多个热带云团? 没错,从左到右,它们分别是1510号台风“莲花”、1509号台风“灿鸿”以及1511号台风“浪卡”。 台风“灿鸿”“莲花”“浪卡”同时在西北太平洋上活动。 图片:日本数字台风网. 除了这三个台风之外,你肯定也看到了另外一些热带云团,它们共同组成了图中红色粗实线串起来的狭长云带,这个云带被我们叫作热带辐合带。 热带辐合带是台风的摇篮,大约有80-85%的台风是从这里诞生的。

  3. 三台风是一种多个热带气旋共存的现象指的是同一时间在西北太平洋上有3个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的热带气旋共同处于活动状态亦称为三台共舞”“三旋共舞 多台风 的一种 [1]。 三台风并不少见,高频发生时间段为每年的8~9月。 从2000年到2014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出现过9次三台风现象,从次数上来看,不算少见,基本上每1~2年就会出现一次。 [1] 对比图. 一览表. 从三台风出现的月份来看,2000~2014年,7月份出现过1次,8月份出现过3次,9月份出现过3次,10月份出现过2次。 总体上,8-9月更容易出现三台风,主要是因为8月和9月是一年中生成台风最多的两个月份,基数大,台风“撞日”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1]。 类型图.

  4. 2015年7月7日 · 虽然西北太平洋热带海域面积广阔海水温度高但要同时支撑3个热带气旋发展成强台风以上强度也不是容易的事所以同时出现这么霸气三台共舞实属罕见1987年三个强台风以上级别的台风共同活动十分罕见。 (图片来源日本数字台风网没有最多只有更多其实在西北太平洋上还曾经出现过四旋共舞甚至五旋共舞的现象1960年8月23日西北太平洋上出现了五旋共舞现象这五个台风分别是6014号台风Carmen”、6015号台风Bess”、6016号台风Elaine”、6017号台风Della以及6018号台风Faye”,“五旋共舞始于Faye生成时8月23日14时,仅仅持续了不到12个小时。

  5. 2015年7月9日 · 图个明白(old) 主办:中国气象局办公室 承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协办: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气象服务热线:400-6000-121 中国气象局总机:68406114 网站值班电话:010-68409797(8:00-17:00) 网站标识码bm54000001 京ICP备05004897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46号

  6. 2021年三旋共舞卢碧银河妮妲全程云图+分析 拍摄卫星风云4号A星向日葵8号 BGM:Green Sun - Space Traveller (Original Mix) 这三个台风有两个生成于8号台风尼伯特的尾巴中虽然它们都没有比较高的强度但是它们都在比较高的纬度达到了巅峰,“妮妲 ...

    • 5 分鐘
    • 2.5K
    • ZG-历史飞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