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13日 · 很多女生都非常在意自己身形,因為肥胖不但會影響外觀,更會引發三(膽固醇、血壓、血糖)問題,所以對於天生「瘦底」人都極為羨慕。 然而,你可想過,瘦人也有機會出現膽固醇、高血壓問題? 其實看來體重標準「瘦人」也「不可貌相」,潛藏膽固醇風險! 膽固醇原因一:先天因素. 不少人以為膽固醇是由於進食太多蛋黃、魷魚、鮮蝦等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引致,但其實美國膳食諮詢委員會早在2016年已取消膽固醇每日最高攝取上限,因為人體內膽固醇只有兩成靠飲食攝取,其餘則靠肝臟合成。 換言之,我們肝臟掌握了最大決定權,所以無論過瘦或過重,均有機會出現膽固醇。 膽固醇原因二:飲食因素. 雖說飲食只佔兩成,但其影響力絕對不能小覷!

  2. 2020年10月9日 · 「當血液流通不暢順,未能有效地輸送營養到肌肉時,可能令肌肉養分不足,失去彈性,出現僵硬甚至纖維化,引起痛症。 」况且,肌肉失去彈性,在活動時受傷風險也較大。 當個人體能下跌及血液循環轉差,也會拉低代謝功能效率,代謝出來廢物要用較長時間排走,乳酸便是體內廢物之一。 運動時,即使是輕量,肌肉也可能製造出乳酸等廢物,需要通過身體代謝排走。 「如果身體血液循環快,肌肉新陳代謝率也會,自然可有效地送走乳酸等廢物。 可是,當新陳代謝率減慢,肌肉未能有效排走廢物,它們便會積累在體內,最終影響肌肉力量及耐力,也易引致疲勞。 促進血液循環 消除肌肉疲勞. Ida認為,要解決這些疲勞問題,除了適當地提升運動量,增加血液循環,運動後伸展也非常重要。 但在肌肉疲勞繃緊時候,可先做按摩,然後才做伸展。

  3. 2020年11月16日 · 拉筋必備:Barry Sir健身好物 – 環形彈力帶. 動態拉筋動作1:伸展動作 —— 肩膀. 動態拉筋動作2:伸展動作 —— 肩胛骨. 動態拉筋動作3:伸展動作 —— 貼牆上下手. Barry Sir提提你:練肌 x 伸展 保持肌肉 平衡. Bio – Barry Sir. 近年興起「掌上挑戰 (Push ...

    • 有氧運動 促進血液循環
    • 只做阻力訓練 長遠難進步
    • 多元運動紓緩「平台期」問題
    • 肌肉在運動中「被消失」?
    • 4式訓練 消脂強化肌力
    • ■有氧運動示範
    • 好處:強化肌力、鍛煉肌肉
    • 知多啲:有氧、阻力運動 勿同一時間做

    周志清表示,阻力運動和有氧運動應是相輔相成的,兩者配合,長遠而言對整體運動表現及體能方面也有裨益。原因是當做完一定強度的阻力訓練後,肌肉纖維會有輕微損傷,在休息過後,肌肉能自行修復,會變得較之前更強壯有力。而在休息期間,如能做適當的有氧運動,有助撕裂了的肌肉纖維加快復元。 「有氧運動可提升心肺功能,讓血液循環運作理想,血液可以輸送氧氣到身體不同組織,修復撕裂了的肌肉纖維。」

    若單一地只做阻力運動,雖然短期內應可見肌力提升,但也較易令訓練進入「平台期」,即肌力與體能進步到某個階段會放慢。「對於平常少做運動的人來說,如果只專注阻力訓練,開首的8至12星期,肌力會明顯提升,但之後的1至2個月,表現有可能停滯不前,較難有進步,原因是訓練不夠多樣,肌肉適應了同一模式和強度便難再有『反應』」。

    一旦進入平台期,即體能維持在某一水平,短期的影響並不明顯,但長遠而言,隨年紀增加,肌肉流失速度會較快,新陳代謝率減慢,體能可能會走下坡。「長時間在運動表現上沒有明顯進步,也可能會削弱個人的推動力,難以堅持繼續做運動。」 因此,無論是想提升體能或操靚身形,周志清認為也要配合適量的有氧運動,令整體的訓練變得更多元,有助紓緩「平台期」的問題。與此同時,亦可增強血液循環,幫助肌肉修復,更可減少運動時的受傷風險,持續提升運動表現,間接延長運動生涯。

    但坊間傳言,常做有氧運動會令辛苦鍛煉得來的肌肉流失。周志清指大家不用擔心,因肌肉很難從運動中「被消失」。他進一步解釋,身體可運用的能源主要來自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其中蛋白質是肌肉的主要營養來源之一。而不同強度的運動,會傾向消耗體內不同的能源,好像運動強度高,身體會傾向先消耗碳水化合物;相反運動強度較低時,會傾向消耗脂肪。 一般情况下,肌肉中的蛋白質並不會因做運動而被消耗,唯有在身體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即差不多耗盡體內儲備的碳水化合物時,才會把肌肉中的蛋白質轉移為能源。但在飲食充足的香港社會,這些情况相當少見。

    有氧運動及阻力訓練各有好處,註冊物理治療師翁頴桐建議大家每周最少做5天達中強度運動(心跳率維持在個人最高心跳率的60%至80%)的有氧運動,每天30分鐘。另外,阻力訓練則建議每星期做2至3天。今次她分別推介可在家中做的有氧運動及阻力訓練,每項各2式。

    好處:提升心肺功能、幫助消脂 ◆原地踏步 做法:站直,雙手前臂提起至腰前,手肘成90度角,手掌向下,左右腳輪流抬起至觸及手掌。可做30分鐘 注意:上身挺直,身體避免左右搖擺 目的:提升心肺功能,幫助消脂 ◆原地踢臀跑 做法:站直,原地跑步,雙腳輪流往後踢起至貼近臀部,可做30分鐘 注意:上身挺直,身體避免左右搖擺 目的:提升心肺功能,幫助消脂

    ◆深蹲 做法:站直,雙腳與肩膀同寬,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慢慢向下屈膝至90度角,重複30次 目的:訓練股四頭肌、臀大肌及膕繩肌 注意:腰背挺直,若膝部感不適宜馬上停止 ◆掌上壓 做法:俯身以手掌和腳尖支撐,然後向下壓至手肘成約90度,返回開始姿勢,重複30次 目的:訓練前三角肌、胸大肌、三頭肌及腹肌 注意:上身挺直,臀部別翹高或下沉,做時主要以手肘發力 示範:註冊物理治療師翁頴桐

    既然有氧運動十分重要,每周應要做多少?周志清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2018年對身體活動要求發出的指引,一個健康成年人每周除了要有150分鐘至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或每周75分鐘至150分鐘高強度的有氧身體活動,同時應加上至少2天,針對主要肌肉組群的肌肉強化訓練。 他補充,以每周運動建議,有氧運動與阻力訓練最好安排於不同日子,讓身體以最佳狀態接受強度高的訓練項目,才能令效果顯著。可是,香港人生活繁忙,不少人會安排同一節內完成所有建議的運動,但此舉或會令身體出現疲態,影響效果,甚至會增加受傷風險。如果真的時間不許可,需要在同一日做有氧運動與阻力訓練,兩者之間應休息不少於3至4小時,予身體有足夠時間回復狀態。 文:許朝茵 編輯:蔡曉彤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

  4. 2022年11月7日 · 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首席物理治療師胡存孝指,腕管綜合症由手腕腕管內正中神經受引起,正中神經負責3.5隻手指(包括拇指至一半無名指)或感到麻痹、似針拮蟻咬,若嚴重受損,失去感覺之餘,還可能影響肌肉活動。 滑鼠「罪狀」在於令腕管長期受。 不止上班族危,經常重複按壓動作麵包師傅、懷孕期間易水腫孕婦等都常出現腕管綜合症。 不少人體工學滑鼠標榜可減輕手腕壓力,改善甚或避免腕管綜合症,胡存孝指暫時醫學界未有確實定論,「但參與研究用家認為使用人工滑鼠後感覺幾好,手腕沒那麼累」。

  5. 2021年4月30日 · 以上計算方法和自我測試只能作參考,初步估計自己能力範圍和受傷風險。 簡單訓練:按摩伸展扮蟹行 改善膝痛 行山不自量力,可誘發各種痛症,常見有髂脛束綜合症(Iliotibial Band Syndrome,ITBS),痛楚通常在膝關節外側位置,甚或膝關節屈伸困難。

  6. 2020年6月4日 · 3句口訣提升自理能力整理書包. Tips 加強抗解難能力. 在香港讀書, 甚麼都要「 贏在起跑線 」,令子女自我要求甚,而家長往往都想追求個「滿分孩子」, 都給了無形壓力。 尤其是近月受疫情影響,學生要留在家中減少社交活動,難免使生活規律受到影響。 當回歸校園,學生被無形競爭牽扯心情再次緊繃起來,究竟如何調整心理壓力呢? 相關文章: 復課備戰:專家分享貼士 作最佳準備 「5多」調整身心 親子迎復課. 臨牀心理學家黃詠詩(Karen Wong)從事心理評估與治療多年,她認為壓力大是現代人常見心理情況,因此當面對子女 壓力問題時,不用害怕被社會標籤為「有問題」而逃避;當面對 生活壓力時,年紀小一點孩子容易因壓力困擾,而變得情緒波動,甚至會失眠或發惡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