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19日 · 據了解, 大火可以在三分半鐘內達致攝氏600度高溫, 同時室內亦會濃煙密佈, 伸手不見五指, 難以辨別方向, 加上缺氧而導致呼吸困難頭暈心跳加速, 會令人極度驚恐, 如果未能保持鎮定逃離災場, 便會葬身火海。. 要在大火中避免葬身火海, 唯一的方法 ...

  2. 13 July, 2021 Tuesday. 遇到緊急情況,你是否也曾“想都沒想就跳下去”?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資料圖片: 野外動向) 2017年4月中國湘潭發生一件事情, 引起我們的關注, 這是一件怎樣的事情呢? 一位媽媽用手推車載著兒子去幼稚園接人,在一條路邊,兒子吵著不願意坐車上,媽媽就將小孩放下,準備收起小推車。 正當這時候,她聽到一聲大叫,抬頭就看到兒子往路邊井裡掉。 說時遲,那時快,不會游泳的媽媽想都沒想,跑到井邊就往下跳,一把抱起已經淹沒在水中的兒子。 (資料圖片: 野外動向) 抱起兒子後的媽媽才發現,在這個深約2.5米,積水1米左右的井裡,她卻怎麼也爬不上去,怎麼喊外面也聽不到。

  3. 1、尋找辨別對個人和團隊造成威脅的因素. 威脅可能是危險的環境如雪崩,冰冷的水域,也可能是一個受到驚嚇的人。 無論威脅是什麼,你必須在開展急救前將威脅穩定。 2、隔離潛在的體液接觸. 很多疾病可以通過體液傳播,包括愛滋病和肝炎。 普遍的措施都是標準的做法:使用手套,眼部防護,面罩,吸收正確處理醫療廢物技術。 3、將對旁觀者和傷患造成威脅的事物移開.

  4. 04 September, 2018 Tuesday. 最新網上研討會:醫院及醫療設施的大型傷亡事故應變計劃及運作持續性. 網上研討會時間表現已更新! 災難可導致醫療服務受阻,醫院需有足夠應變能力即時恢復運作,在不受突發事故影響,繼續為病人提供質素的護理。 因此醫院的應變計劃,以至醫療服務的持續運作極為重要。 世界衞生組織提倡推行保障醫院免受災難影響的措施,減少傷亡風險, 同時指出災難期間確保醫療設施可進行整體運用,與保持設施個別完整同樣重要。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在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支持,舉辦災難應變進階課程,課程中的兩個環節──「醫院重大傷亡事故預防及應變計劃」與「醫院運作持續性介紹」更同時舉行了網上研討會,誠邀各位參與。

  5. 心理學研究顯示,「正常化偏誤」 (Normalcy bias) 指人們在面臨非常態的緊急事件時,由於慣性思維,會選擇視而不見,假裝一切都正常。 例如,當地震發生時,多數人都知道應馬上避難;但由於不知道地震會有多嚴重,故此地震逐漸加大時,還是覺得「應該要停了吧! 我不會有事吧! 」,因而輕忽危險,繼續坐著,最後錯失避難機會。 (圖片來源: capfredf.wordpress) 此外,我們亦發現大部分香港人的準備,多為簡單的一次性預防措施,例如在颱風來臨前張貼膠紙在窗上、或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保持個人衞生等。 這些固然有效,可是覆蓋面單一,難以預防較複雜的災難情景(例如:一旦玻璃窗真的破裂後,該如何應對)。

  6. 2019冠狀病毒病在香港已持續近11個月。 數據顯示,年齡較大或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例如高血壓、心肺疾病、糖尿病或癌症等),有較大機會出現嚴重情況 [1] 。 除了以上風險因素外,居住環境都是其中一個提高感染風險的因素。 例如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分間樓宇單位(例如劏房或籠屋)裡,患上2019冠狀病毒病的風險可能較。 究竟有什麼因素會增加劏房住戶受感染的風險呢? 室內通風:分間樓宇單位一般缺乏窗戶,而且物件因空間有限,需要向高處堆放,有機會阻隔主要通風口而導致室內通風較差 [2] ,加上居民的生活及走動空間有限,病毒較易在住客間傳播 [3] 。 廚廁共用:統計處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主題性報告》指出, 約30%的分間樓宇單位居民需要共用廚房,而約5%居民則需要共用厠所 [ 4] 。

  7. 2016年7月24日 · 香港大學急症醫學部在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支援下發展災難超聲波輔助臨床技術課程為學員提供在災難現場使用超聲波技術的最新知識以及現行重點式超聲波 (POCUS)處理創傷災難管理模式的一系列技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