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二手錶買賣地址 相關

    廣告
  2. ABRSM豎琴考試場及比賽 租售搬運全新二手豎琴 豎琴長笛鋼琴課 婚宴音樂. 豎琴長笛鋼琴課,一站式學習音樂,專業師資,個性化教學,快來報名!

搜尋結果

  1. 欧利时 OLEVS是2013年02月07日在中国商标局注册成立的品牌 ;提供 表链; 电子钟表; 贵重金属艺术品; 链(首饰); 手表; 手表带; 小饰物(首饰); 银饰品; 钟; 珠宝(首饰); [1] 永恒的追求,以崇尚文化、以真诚服务为目的,以环保优质、不断追求创新,力求给人们带来更

    • 概览
    • 发展史
    • 行业沿革
    • 手表机芯
    • 主要产品
    • 工艺技术
    • 钟表行业
    • 机械手表
    • 钟厂
    • 元件厂

    中国上海手表工厂

    1958年3月,A581型机械手表注册为上海牌商标,4月23日建成。当年共生产上海牌手表13600只。从此,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公司仍以“精益求精”为企业精神,坚持质量第一,服务至上,价格公道的经营理念,不断开拓、研制纪念手表、广告手表、礼品手表和各类手表机芯的新款式,以满足社会各界、机关团体、工矿企业、部队院校的需要。并为周年庆典、开张志禧、会议留念、产品促销定制各类礼品、纪念手表。

    1955年7月9日,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与上海钟表工业同业公会组织13家钟厂和建国仪表厂、华康钟表材料行、慎昌钟表店、以及艺星、和成、华成、中苏等4家工业社,加上6名从事钟表修理的个体技工共58人参加手表试制小组,第一批试制的长三针(17钻)细马手表150只零件均由参加试制单位和人员分头制造。到9月26日,试装成首批18只长三针(17钻)细马手表。翌年5月,试制工作集中到江阴路(原齐心发条厂仓库)进行,试制队伍扩大到150多人,采用简陋设备试制出第二批手表100只。1957年4月,试制小组抽调原搞火车头设计工程师奚国桢、原制造医疗针头技术人员童勤奋等参照《苏联工艺学》教科书,结合试制实践,用了4个多月时间,画出了150多张零件图纸,订出1070道工序的生产加工工艺,成为我国自己制订的第一套手表生产的工艺文件。

    1958年后,上海手表工业逐渐开始形成,但关键元件器件仍依赖进口,为填补我国钟表工业空白,支持手表元器件、材料基地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市政府又从文教、冶金、仪表、日用化学、日用五金、科研、财贸等15个系统选择一批企业转产,还抽调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大力发展宝石钻眼、防震器、游丝、发条等元器件加工,以及铜材、不锈钢材、易切削钢材、镍基合金材料、钟表仪器、模具、专用机床生产的专业工厂,使上海钟表工业很快形成协作配套较为完整的手表生产基地。

    1968年,上海手表厂第一次突破年产手表100万只大关,1970年又提高到228万只,两年翻了一番。从此,我国的手表消费开始摆脱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为了进一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上海钟表行业又进行大规模调整。上海秒表厂(原金声钟厂)更名为上海手表四厂(今为上海钻石手表厂),上海第五钟厂(原昌明钟厂)更名为上海第二手表厂。1970年,上海的小五金工业腾出人力用于发展手表工业。1973年,求精锁厂等18家厂组建上海手表三厂。在这段期间,为了追求速度,不少企业把办公用房、生活用房、生产辅助用房统统改为生产场地,还搭起了万余平方米的简易厂房,甚至在走廊、扶梯房、车间人行道等处堆放原材料、半制品,千方百计挖掘生产潜力。1968年,上海手表厂依靠3万平方米厂房生产100万只手表,以后产量连年上升,一直到年产突破500万只,仍然保持原来的厂房面积,所不同的只是搭建了大大小小的54只搁楼,这种竭泽而渔式的短期行为,使上海手表行业盛期不到10年就呈现出市场疲软态势,以致酿成20世纪年代时的全行业性衰退。

    民国29年(1940年)3月24日,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中,毛式唐借助维大洋行经理王宽诚、中国国货公司经理李康年,集资120万元在徐家汇路创办中国钟厂,聘阮顺发为工程师。产品商标为三五牌。在此之前,我国台钟、挂钟主要是参考日本宝时牌8天钟,阮顺发悉心研究创制我国第一台采用“活摆”结构、走时15天的台钟、挂钟,它以“挂歪摆歪虽歪不停,倒拨顺拨一拨就准”而声名遐迩。中国钟厂的创建与发展,使国产时钟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同时,使上海成为我国时钟制造的一个集中产地。

    中国钟厂创建后,又有亚洲钟厂、华强钟厂、远东钟厂、时民钟厂、文华钟厂以及金属表带、表壳、表油、发条、游丝、玻璃钻眼、木壳、表面、表针等近200家零配件厂相继开业。此时上海时钟行业基本形成。

    民国34年,抗战胜利虽给民族工业带来一丝生机,终因国民党政府热衷内战,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使不少制钟企业一蹶不振。民国37年,中国钟厂原有4亿元资本,贬值结果,帐面款仅为133元金圆券,使工厂难以为继,于1949年5月1日停产,每人发遣散费银元5枚,台钟1只。昌明、上海、金声、中华、时民、远东、文华等钟厂也濒临倒闭境地,整个行业处于奄奄一息。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虽有部分钟厂开始复工,但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国内解放战争尚未结束,原材料供应紧缺,电力不足,产品销售十分艰难。195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限制钟表进口,钟表行业产品由上海市中百供应站收购,生产开始复苏。1952年,上海钟表工业建立同业公会。通过国家加工订货,使上海钟表行业生产得以恢复发展。是年,上海时钟产量从1949年的4万只增加到12.8万只,从业人员从300人增加到500人。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中,又新开设亨得利、亨达利、中兴、中明、东方、大光明等制钟厂。由于亨达利、亨得利、大光明系由商业转向工商结合,从而成为最早的产销联合经营体系。

    1954年,中国钟厂、上海钟厂首批实行公私合营,文华钟厂、仁泰机器厂、顺兴螺丝帽厂、泰昌电镀厂以及钟才记木壳厂先后并入中国钟厂。

    1956年,全行业实现公私合营。是年9月1日,上海市钟表工业公司成立。从此,上海钟表行业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全业200多家企业按专业化要求组织生产,远东、大光明、亨得利、亨达利、东方、昌明、时民、金声、倍高等9家厂成为闹钟生产的主机厂,并将生产座钟、挂钟的上海钟厂并入远东钟厂,生产火车头牌、中字牌提环短三针闹钟。由大光明钟厂、中国钟厂研制长三针闹钟。到1957年,上海闹钟产量达120万只。翌年,亨得利、亨达利、东方3家厂又合并组建新上海钟厂,职工551人,成为全国最大的机械闹钟专业工厂。生产钻石、工农、火车头、海鸥等牌闹钟,1958年的产量达68万只。由于闹钟生产规模空前发展,产量超过实际需求,1962年闹钟开始滞销,是年6月,中百库存积压460万只,中百批发站要求生产厂年产量从200万只减少到150万只。上海制钟工业面临新的萎缩。

    上海手表主要采用ETA2750机芯和MST414机芯。如果稍微改变个别零件或增添附加装置,需改变型号,前边依然是ETA27,只改变后两位数,如ETA2752、ETA2783、ETA2789等。 [ETA2750机芯]

    ETA2750机芯

    ETA2750手表引机芯结构特点:(1)采用偏中心式结构,和条盒轮啮合的二轮不在中心位置,它是通过三轮齿轴驱动安装在中心部位的中

    心轮片来带动指针系,避免了长期使用因中心轴孔磨大而引起的指针倾斜。

    (2)采用不断发条,条长,条盒直径大,走时延续时间较长。发条的力矩大,条盒壁较薄,因而断条后容

    易损伤条盒。

    机械表

    1.男表 1955年7月9日,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与上海钟表同业公会成立58人参加的手表试制小组,由参加试制单位和人员分头制造零件,大光明钟厂工程师曲元德研制小钢马,中国钟厂工程师阮顺发承担主夹板试制。是年9月26日,分散加工好的150多只零部件全部集中到慎昌钟表店,共组装出18只长三针(17钻)细马、防水手表,成为国产的第一批细马手表。1956年4月,手表试制工作集中到江阴路(原齐心发条厂仓库里)进行,试制人员逐步增加到150人,有简陋设备50台,装配、测试检验在一间用隔音板搭成的“密封式”小房间里进行,用洋伞骨、绣花针、自行车钢丝等作材料,于当年9月研制出第二批细马手表100只。商标为东方红、和平牌两种。但零件按实样研制,精度不一,装配成手表正品只有12只,次品58只,废品30只,日走时误差为120秒。1957年4月,试制小组用4个多月时间,订出1070道工序、画出150多个零件图纸的生产加工工艺,成为我国自己制订的第一套手表生产的工艺文件。从1957年7月开始,按图进行试制,先后共试制14批3076只手表。 1958年,A581型机械手表正式在上海手表厂投产,注册商标为上海牌,当年生产手表13600只。 1962年2月,上海手表厂设计出A623A型机械日历手表。从这一年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一直佩戴此种手表,直到逝世后遗体火化时,人们才从他手上取下这块表,由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收藏。 到1965年,上海手表厂先后设计开发591型机械自动手表、611型、631型、657型机械中型男表,以及A641型24钻高级机械男表等。SSIA型手表经改型走时由40小时增为45小时。1968年产量第一次突破100万只,1970年又提高到228万只,两年翻一番。该厂在加快SSI型产品批量生产的同时,还先后设计开发SSI/1型机械中型男表,SS4H型、SS4H—K型19钻机械男表,SS4B型19钻机械日历男表,SS2C型29钻机械自动男表,SS4C型24钻机械自动日历男表,SS6P型机械自动日历男表及SS2B型29钻机械自动日历男表等。1972年,该厂把SSI型慢摆手表改进为SSIK型快摆手表,摆轴频率由每小时18000次增到21600次,使实走日误差由45秒减少为30秒,达到轻工业部颁布的一级表水平。1969~1973年,上海手表二厂、上海手表三厂先后生产SSI型解放牌、沪光牌、海狮牌机械手表。 1969年4月,我国首次采用偏中心结构的SMIA型钻石牌机械手表在上海秒表厂问世。 1972年,以宝石花命名的第一批统一机芯ZSE型机械手表在上海手表二厂试制成功,走时精度日误差不超过正负30秒,达到轻工业部颁布的一级表水平。1974年1月,ZSH型上海牌统一机芯机械男表在上海手表厂投入批量生产,并先后设计开发出ZJH型机械中型表,19钻ZSH/1型、ZJSH型机械日历男表,25钻ZCSH型机械自动男表等形成产品系列。 1982年1月,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广大消费者不同要求,上海市钟表工业公司组织上海手表厂、上海钻石手表厂、上海钟表研究所联合设计25.6毫米薄型表,机芯厚度为3.75毫米(统一机芯厚度为4.32毫米),日误差正负25秒,填补了国内薄型表的空白。1986年,上海牌25.6毫米薄型表获国家银质奖。到1990年上海钟表行业累计生产统一机芯机械手表6702万只,25.6毫米薄型表337万只。 2.女表 1959年,上海手表厂用A581型机械男表机芯,组装了第一批女表。1965年该厂自行设计上海牌机械女表,填补了国内空白。1974年,又设计SSA5型机械女表,日误差正负45秒,表直径为20.3毫米。1970年3月,上海手表三厂转产20.3毫米小女表,使用上海牌商标,当年即完成54000只。翌年7月,该厂自行设计出X3IB型上海牌机械日历女表。 1984年9月,上海手表厂把19.4毫米NBSH型单机和日历女表同步开发,扩大了花色品种。1984年10月,上海钻石手表厂设计出19.4毫米SB5Z型国内机芯最薄的机械女表。 随着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对女表的装饰要求也不断提高。1982年5月,上海手表二厂、三厂研制出国内第一只机芯最小的17.2毫米ESE型宝石花牌和S3—2型、S3—2B型海达牌、上海牌机械日历女表。1990年,生产女表达381.5267万只,占全行业机械表的36.11%。 到1990年上海钟表行业累计生产各种机械女表4066万只。

    电子表

    电子手表根据其结构形式与发明发展的先后,国际上一般分成“四代”。上海钟表行业先后研制过第一代摆轮游丝式电子表、第二代音叉式电子表、第三代指针式石英电子表、第四代数字显示式石英电子表。第一代、第二代研制成功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均被第三代电子表所取代,第四代石英电子表虽初期走俏,随后因不受消费者欢迎也渐趋淘汰,市场上经久不衰的仅是第三代电子表。 国内最早研制第三代电子表是上海钟表元件厂。1972年初,试制出电子元器件和4节5号电池都装在机芯外面的第一只样表。1974年底,研制出16级分频电路叠加而成。到1984年共研制生产4177只,注册商标为金星牌。为使该厂能集中精力把电子表元器件的生产搞上去,是年12月,金星牌三代电子表停止生产。 1977年9月,上海手表二厂开始研制第三代电子表。1983年生产的DSE3型第三代电子表,机芯直径为19.4毫米,轮列部分厚度为2.56毫米,达到薄型要求。1987年,该厂研制成功单片式日历定位装置的DBSE3型第三代电子表获得专利申请。1987年1月,在上海钟表元件二厂协助下,又研制成功DSE4型第三代电子表。该厂自行设计的12棱全黑男表、黑珍珠时装女表、情侣对表上市后,十分走俏。1989年,该厂设计出高档的K金表和永不磨损型表壳,填补国内空白。到1990年,上海手表二厂累计生产第三代指针式石英电子表353.9万只。 1985年9月,上海手表厂自行设计6×8单机日历第三代电子表。1987年上市10万只,翌年完成101.15万只,是行业内第一个突破第三代电子表年产100万只大关。该厂在加快批量生产的同时,还抓紧新品开发。1988年10月,研制成功DSH15型第三代电子表,成为国内第三代指针式石英电子表系列中最薄表机,1990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该厂研制开发DSH14A型第三代电子表,注重机芯设计与外观设计一体化,新颖典雅,视薄性强,并在上海钟表元件厂积极配合下,在国内首次采用直径0.60×0.17×1.5毫米最薄型红宝石轴承,达到德国DIN8326手表标准的国际先进水平。 1979~1990年的12年间,上海钟表行业累计生产各类电子表1223.1885万只。1990年全行业共生产各类电子表340万只,占上海手表生产总量的22.45%,占全国电子表生产总量的33.5%,居全国之首。

    秒表

    1959年3月,金声制钟厂研制钻石牌机械秒表获得成功,指标刻度为1/10秒。到1961年共生产20325只。嗣后又研制开发指标刻度为1/100秒、1/50秒、1/5秒等10个系列品种。1964年,该厂为海军提供军用计时仪器配套的MS1S型、MS2S型双针秒表。1968年,该厂更名为上海秒表厂,且继续研制成用于国防科技的511—516型特殊秒表。 1980年,上海秒表厂又研制开发双柄头的机械秒表,填补国内空白。此后,钻石牌秒表作为我国发射的通信卫星的时间指令仪器。到1990年,累计生产钻石牌秒表144.9291万只。从1988年开始,产品向东南亚出口,1989年进入美国市场。到1990年共出口24.5535万只。 1980年12月,上海手表五厂研制金雀牌石英电子秒表10000只。1983年起,金雀牌秒表先后被我国第五届全运会,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以及第六届全运会等作为计时工具。1986年10月,该厂研制成功能进行多段计时、具有记忆功能的JD-2型电子秒表。并经中国田径协会审查,同意在全国比赛中使用。1990年2月,上海手表五厂研制的ID-3型电子秒表获得成功。经亚运会自行车赛终点计时裁判长试用,其功能、性能和计时精度均达到80年代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摆钟结构

    “死摆”改为“活摆”。民国29年(1940年)前,国内外所制造的摆钟不论挂钟、台钟都手工调节引摆杆(即擒纵叉的工作角度),被称为是“死摆”。这种钟对安放要求特别高,偏斜度2º时,就会停摆。民国29年,中国钟厂工程师阮顺发在设计三五牌摆钟时,悉心研究,采取引摆杆与空心套管座连合在一起,靠一个三角形钢丝弹簧的压力,使擒纵叉与引摆配合在一起,在三角压簧的作用下,产生偏摆现象时,能自动调整使“摆”始终处于垂直状态,即使钟的安放歪斜到摆砣近钟壳,只要通过“摆砣”的惯性冲击就能自动调整摆砣垂直度,不使发生停摆,摆脱了手工调节。这种“活摆”结构的三五牌摆钟具有“挂歪摆歪,虽歪不停”的独特优点。这是我国制钟技术上具有独创性的重大突破。 自动调节打点。民国29年以前,我国所制造的各类摆钟都采用渐进式打点机构不能自动调节,只能用手顺着时针拨,且须按一个一个钟头顺拨过去,一经倒拨就要轧刹、乱敲点。民国29年,阮顺发设计出自动打点跟踪机构,将12只角凸轮和扇形齿装在时针上,使时针不管顺拨倒拨到任何一个位置,12只角凸轮和扇形跟踪到一定的位置,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不会乱敲点。采用这种结构,可根据需要自由拨动调整时间,不影响走时系统的内在关系。当时间调整后,报时系统能自行调整时间,使三五牌摆钟具有“倒拨顺拨,一拨就准”的又一个独特优点。 延长走时天数。民国29年前,在我国时钟市场主要倾销德制“J”字牌14天钟、日制宝时牌8天钟。是年,阮顺发采用数根钢丝销子构成的形如鸟笼状的齿轮替代轴齿,使走时报时延长到15天。民国30年1月,阮顺发运用留声机原理,重新设计风轮翼,用机械摩擦,使风轮速度减慢,使打点报时速度均匀,结构简单,减少能耗,连续走时报时18天。民国33年,阮顺发又改进走时结构,精制轴心轴套,提高光洁度,从而使走时报时达到21天。1964年,该厂科技人员又采用加长发条尺寸,并应用手表加工工艺原理,推行夹板小孔修正,轴颈抛光研磨,精冲轮齿,提高孔轴光洁度,引摆杆以铝合金代铁制件,使能量消耗得以减少。这样,开一次发条可连续走时报时达31天以上。 提高走时精度。民国30年初,阮顺发应用高精度天文钟上的后退式擒纵结构,将原来的顺齿运行的擒纵轮改为逆向运行。改进后,走时精度由日误差40秒减少到20秒。1960年,由于摆钟统一机芯设计成功,零件全部实行按图生产,并规定了光洁度为△6一△7级的误差,对原材料供应也规定了牌号、性质和规格,零部件加工精度为3A级,使走时精度提高,日误差由20秒减少到12秒。后来由于应用手表夹板小孔修正等技术,提高零部件加工精度,走时精度日误差又从原来的12秒进一步减少到1秒钟以内。

    长三针闹钟

    闹钟从短三针改进为长三针,这是闹钟技术上一大创新。 1955年前,传统的国产机械闹钟均是短三针款式。短三针闹钟结构主要是时针、分针的轮轴轴心都在闹钟中心,秒针轮轴和闹盘的轴芯各偏一边。 长三针取代短三针机械闹钟最早由大光明钟厂和中国钟厂研制。1955年6月,中国钟厂工程师阮顺发参照手表长三针的结构原理,精心设计出走闹用一根法条驱动钟机结构的我国第一只时针、分针、秒针的轮轴在同一轴心上的长三针背铃闹钟。长三针机械闹钟走时系统工作原理与机械手表很相似,是通过旋紧的发条启动擒纵调速结构,再把能量周期性地释放给振动结构,带动时轮、分轮、秒轮相等的平均角速度循环运转。其心脏部位摆盘的设计又吸收了手表中的钢榫头和镶嵌玻璃钻作轴承,以提高机芯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机械表

    1962年,轻工业部颁布机械手表标准:规定每昼夜走时误差幅度分为三级:不超过正负45秒为一级,不超过正负60秒为二级,不超过正负90秒为三级。此后轻工业部修改了部颁标准,规定不超过正负30秒为一级,不超过正负45秒为二级,不超过正负60秒为三级。 1958年,上海牌A581型机械手表每昼夜走时误差正负为60秒。要提高机械手表走时精度技术,擒纵调速机构是重要关键,它是机械手表的“心脏”。由于加工难度大,光洁度要求高,一直是机械手表中最突出的技术薄弱环节。 1965年,上海手表厂对A581型机械手表进行改型设计。摆轮擒纵调速机构主要零件,按照摆轮惯量要大,重量要轻的原则,将螺丝摆轮改为光摆,摆轮外径由原来的10毫米,放大到10.3毫米,由于惯性半径增大,并在等惯量与重量比原增大12.66%,并保持原力矩,摆幅可增大20°,摆幅的平立差减少15~20°,使每天走时误差可减少5秒。为提高表机等时性和走时稳定性,调整擒纵机构工作参数,提高工作效率10%。改型设计后机械手表为SSIA型,使走时日误差从60秒减少到45秒。 1972年,上海手表厂又把SSIA型慢摆手表改进为SSIK快摆手表。慢摆变快摆主要是通过游丝加厚,并缩短游丝长度,从而使游丝振荡频率由每小时18000次提高到21600次。摆轮游丝频率越快,抗干扰性越好。同时,调整了秒轮与擒纵轴齿的传动比。使每昼夜走时误差由正负45秒减少为30秒,达到轻工业部颁布的一级表水平。

    上海金声制钟厂(后改为上海秒表厂)1956年为一机部上海航海仪器厂试制军需风速风向仪定时器。1958年7月试制指标刻度为1/10秒军需机械秒表,1959年3月获得成功。到1961年,共生产军用秒表20325只。1963年经轻工业部批准,投资20万元建造新厂房2200平方米,增添一部分关键设备,又试制成功指标刻度为TM—100、TM—125、TM—335的机械秒表及MS1S型、MS2S型双针秒表等16种系列产品,为701工程和北海舰队军用计时仪器等配套。1968年后,继续研制成功511、514、516型特殊秒表,用于测量原子弹或其他放射性物质浓度,也是发射通讯卫星的时间指令性仪器。

    1960年,上海手表厂试制航空钟脉冲计数器,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集现时、航时、测时三种计时于一体,结构十分复杂,有218种零部件,2900多道工序,精密度相当高,振动、冲击、高低温等性能都要符合航空技术规范。上海钟表公司,集中钟表行业的技术力量和设备,于1960年8月在上海手表厂成立“608”车间(军工保密车间),1961年试制出航空钟脉冲计数器样品,经轻工业部批准后小批量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为1964年10月16日国内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准确地指示了爆炸时间。1966年11月,“608”车间内迁陕西,继续承担航空、雷达配套军工任务。

    上海第四钟厂(原时民钟厂)1967年开始试制军事、气象使用的报分钟。1968年研制成为部队远程投送仪配套的0~6小时定时钟。1970年承接439-Ⅱ磁性定时雷引信试制任务,技术要求高,时间紧,难度大,经攻关组多次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在1973年试制成功,投入批量生产。此外,还先后试制成探空仪开关钟、控制定时器、三触点定时钟等军需配套产品,用于坦克、水雷、原子辐射等军工配套。

    上海第三钟厂(原远东钟厂)和上海钟表研究所,在1970年接受轻工业部下达的681型水雷定时失效器的任务,经过一年的试制,于1971年投产。1972年,为克服产品受磁场影响自带电源的问题,又设计试制654型水雷定时失效器。1975年6月,六机部、轻工业部联合部署试制新型通用性强、使用维修方便的定时灭雷器,替代681型、654型定时器,经试制成功并设计定型后投入小批量生产。1979年该厂并入上海手表厂,人员设备并入上海钟表研究所,设立军工车间,继续生产通用性定时灭雷器,1984年3月经国家有关部门定型,列入部队装备。累计生产2万多只产品。

    功能

    机械手表作为精密机械计时仪器和装饰用品,必须同时具备实用性和装饰性。质量优良的表走时准确、使用方便、工艺精细、外表美观,上足发条可连续走时36小时以上,经久耐用,一些表还具有防水、防震、防磁性能。

    鉴别

    伪劣手表一般通过非正常渠道销售。其特点是:以漂亮的外观造型作诱饵,而内机采用质差的塑料机芯、制作工艺粗糙的“粗马”表机芯、加工精度差装配质量低劣的机芯,冒充国产或进口名表销售,其走时误差大,使用寿命短。 对伪劣手表的鉴别需要有一定经验,一般消费者很难鉴别其真伪。为了避免购进伪劣手表,消费者在购买时,要仔细辨认商标,特别是一些具有特征的名牌商标。亦可根据一些机型特征结构(如上条柄密封装置、日历拨日装置、后盖旋合结构等)来辨别真伪。应尽量选一些质量较好,又有维修件的牌号机型(国产的如Z1、Z、系列,KLC、LSS系列,进口的如ETA2750、ETA2851系列,371、2660系列等)。

    选购

    1.外观。目测壳、面、针,无“沙眼”、划痕,镀层光亮,无色差,后盖旋合处应严密。 2.起动性能。缓慢旋转上条柄上发条,同时观察秒针,一般使秒针起动的上条旋转次数越少,该表的起动性能越佳。 3.上条。上条时手感应轻松,无杂音。除自动表上条上足后有打滑现象外,一般手表发条应能上足,不打滑。 4.拨针。拨针时手感应舒适,过紧或过松均不佳。时分针指示应协调(当时针分别对准3、6、9、12字符时,分针不得偏离12字符±4分格),时、分、秒三针互不碰擦。 5.表音。手表上足发条后,用耳听表音,应清晰匀称无杂音,并且不随方向变化而变化。 6.走时精度。需用专用仪器测得,一些大型国营商店有为顾客代测业务,选购时可请营业员检测走时精度以及位置误差。

    位于老沪太路500号。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亨得利钟厂、亨达利钟厂、东方钟厂。1958年9月13日,三厂合并组建上海钟厂。初建时有职工551人,年产工农牌机械闹钟68万只。1979年9月和1984年4月,上海第六钟厂和上海第七钟厂相继并入。职工达2465人,最高年产量685万只,为我国最大的生产机械闹钟的专业工厂。

    1958年以来,该厂除生产机械闹钟外,还生产8天15钻、1天15钻细马闹钟和石英电子闹钟、定时钟,广场、车站、码头的大型电子钟以及各类定时器,各种流量仪等产品。1987年10月,钻石牌机械闹钟荣获国家银质奖。到1990年累计出口闹钟5200万只,创汇1.52亿美元。

    位于愚园路1489号。前身是旅美华侨关崇昌于民国17年创办的关勒铭金笔厂。1951年公私合营,1960年转产制造手表宝石轴承、防震器,1962年改名为上海钟表元件厂。80年代先后有上海机用皮带扣厂、上海轻工电子元件厂、上海钟表配件二厂并入。

    为适应上海手表行业的高速发展,该厂坚持自力更生进行设备更新,在自制的11种自动化、半自动化的高效率专用设备中,有7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1972年采用激光钻眼打孔,之后又采用快速激光打孔,获国家创造发明四等奖。

    该厂在发展手表宝石轴承、防震器生产的同时,还最先研制成功第三代、第四代石英电子表和电子钟表用的石英振子、CMOS集成电路、KX照相机电子程序快门、红宝石显微手术刀等一批技术密集较高的产品,为国内钟表、照相机和眼科医疗器械工业填补了空白。

    1990年,全厂占地面积18115平方米,建筑面积30317平方米,有主要生产设备1446台,精密测试、计量等仪器1877台(件),固定资产原值3260.8万元。有职工1890人。主要产品年产量:手表钻眼2.86亿粒,防震器1300万套,先后向法国、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钻眼3165万粒。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均占首位。防震器获国家银质奖。该厂为国家二级企业。

  2. Apple Watch Series 2是苹果公司于2016 年 9 月 8日(北京时间)在美国旧金山发布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 Series 2采用S2 芯片,表盘使用Ion-X玻璃镜面和蓝宝石玻璃镜面。表壳有铝金属、不锈钢、精密陶瓷等材质,有金色、玫瑰金色、银色和深空灰色和深空黑色五种颜色。有38毫米和42毫米两种型号的表盘。。

  3. 依波表,是冠城钟表珠宝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集研发、设计、制作、销售于一体的精品大众手表品牌。在此基础上,又开发出面向成功女性的卡纳女装珠宝腕表品牌和面向成功男士的复杂机械机心腕表。公司下辖32个覆盖中国大陆的全资分支机构,近3000家销售终端和设立于省会城市的售后服务网络 ...

  4. 沛纳海(Panerai)创立于1860年,以精密机械及卓越品质著称,最早是为意大利皇家海军制作精密仪器和腕表,如今Panerai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高级运动腕表品牌。凭借源自大海的设计灵感,Panerai将品牌定位为运动、休闲领域中的高档腕表。意大利的设计风格和瑞士的专业技术,使得Panerai每一款表都 ...

  5. 亨得利(Hengdeli)钟表是亨得利集团旗下的腕表品牌,亨得利钟表网络遍及大中华区域,零售体系包括三宝名表、盛时表行、亨得利、尚时表行及单一品牌专卖店。截至2011年6月30日止,亨得利集团在中国内地,港澳地区及台湾地区共拥有378家零售门店,比同期增加76家。在中国内地方面,随着城市化 ...

  6. 天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于2001年在中国深圳注册成立,旗下拥有 “天王”腕表品牌,系香港上市公司时计宝集团旗下全资附属公司,是国内专注于钟表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员工5000余人,在全国拥有38个区域办事处和80个品牌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