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0日 · 她受訪時稱透過不同渠道了解,「相信這事件會發生」,料有可能透過「試點」推行,河套地區是一個選項。. 葉玉如說,從科研角度,多些數據一定會做得更好,「看人工智能,都是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即憑數據學習,如數據愈多,能做的就更多,這 ...

  2. 2023年8月22日 · 明報文章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人口估算香港人口將由2021年的741萬增至2046年的819萬人口增加78萬平均每年增長0.4%。 當中包括自然減少的75萬人(即死亡減出生人數),而人口淨入(即流入減流出)則為152萬。 也就是說,本港未來人口增長完全依賴移民增長。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的移民素質優秀
    • 愈來愈多非本地出生的香港居民
    • 避免新移民與本地居民分化和對立

    還有,過去所做的調查和研究,對象主要是拿單程證來港定居的新移民,但除這些新移民外,入境處其實每年還發出數萬個簽證,准許一些按照其他途徑申請在港居留的人士,其中最為市民熟悉的,是按照「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居港的移民:2019年,這類人士有16,446人,因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的數字減至9093人,下跌44.7%,但比對拿單程證來港定居人士的跌幅(74%),不算太多了;可見「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不但數目方面是香港人口增長的重要部分,從人口素質的角度看,他們更有提升香港整體人口素質的作用。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包括優才)」開始後,每年約有1萬多人獲准居港。另有一項為人忽略的居港計劃,是入境處根據「一般就業政策」發出的居港簽證。2019年,透過「一般就業政策」獲准居港的人士共41,289人,另有他...

    2016年香港人口普查顯示,香港居民中有約四成並非在香港出生。在其他國家,非本地出生居民的數目只佔少數。香港的人口結構十分特殊,到上世紀70年代初,本地出生的居民才首次超越非本地出生居民的數目;這種情况看來不久會逆轉,即是非本地出生的人口將再次超越本地出生的人口。香港從來就是移民社會,內地居民來港定居並非新鮮的事,但非在港出生的居民多了,香港的發展會受到怎樣的影響?香港社會將出現怎麼的景象? 第二,新移民對香港的發展將有什麼影響?這是政府制訂人口政策時重要的考量。筆者的同事葉兆輝教授講過:「政府無人口政策可言,無主動檢視過人口發展,完全是『等運到』。」(見《明報》2021年2月19日港聞版)港英時代,政府緊張的,是防止大量中國居民非法進入香港,避免他們成為香港的負擔,對待新移民的態度是讓他們...

    政府有沒有人口政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政府沒有積極的政策協助新移民融入社會。無可否認,回歸初期來港的新移民,多屬基層家庭,對社會服務的需求十分殷切,也難免受到社會歧視,一些無法融入主流社會的,更容易成為被排斥的對象。筆者講過,近年新移民的素質已有所提升,但就算他們的經濟條件有改善,在文化、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看來與本地居民仍有距離;新移民一旦成為香港人口增長的主要部分,新移民與本地居民會否出現分化和對立?特別當香港有眾多撕裂社會的政治和社會議題時,政府若處理不當,新移民與本地居民在價值觀念、文化和背景上的差異,會否造成社會更大的震盪? 還有,新移民多了,誰才是真正的「香港人」?香港人的身分認同會變成怎麼一回事?以後再談。 作者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3. 2023年9月15日 · 2023年9月15日星期五. 施政報告應正視的人口結構變化——老齡化少子化勞力缺周永新) (09:00) 圖1之1. 今年8月中政府統計處公布最新人口統計數字。 其中傳媒廣泛報道和社會關注的,有以下幾點︰. (1)經過3年新冠疫情,本港人口再次有增長,今年中整體人口約有749.8萬,較去年中734.6萬人增逾15萬,惟仍低於2019年中的750.7萬。 過去一年人口所以增加,原因是從去年到今年中,移入人口大幅上升,屬香港居民的共有17.4萬人,其中包括3.1萬名單程證持有人。 (2)根據統計處推算,本港整體人口未來會維持上升,人口總數到2046年將達819萬。 增加的人口並非因為生育率提升,而是移入香港的人口比移出者多。 也就是說,香港未來將會有更多非本地出生人口。

  4. 2021年6月10日 · 2021年6月10日星期四. 從人口數據看中港家庭團聚政策的實踐施麗珊) (09:00) 圖2之1. 2021年人口普查即將開始其中一項重要的人口數據便是內地來港定居未足7年人士或稱新移民的社經狀况統計處常以此人口數據另行發表主題性報告。 本港新移民主要源於中港跨境婚姻,婚後配偶及子女持單程證來港團聚,近年亦漸見更多其他以非單程證來港的內地專才。 社會上對新移民一直有一股排外情緒,漠視他們的家庭團聚權利,更有聲音批評新移民佔用本地資源、福利但又不事生產。 自回歸後,社會上不時出現有關新移民的重大爭議事件,如申領綜援居港年期爭議;諷刺新移民為蝗蟲,掠奪本港資源;反水貨示威等。

  5. 2021年1月22日 · 有關貧窮人口的數字最早是2009年香港有貧窮人口134.8萬貧窮率20.6%即總人口的百分比)。 經政府恆常及非恆常現金、非現金福利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減至64.4萬,貧窮率9.9%;到了2019年,貧窮人口是149.1萬,貧窮率21.4%,經政府各項福利政策介入 ...

  6. 2023年10月24日 · 2023年10月24日星期二. 社評充實人口須整全政策 鼓勵生育莫頭痛醫頭. 【明報社評香港人口結構正經歷重大變化少子化高齡化再加上移民潮導致勞動力萎縮現有人口支撐不了目前香港經濟規模遑論未來發展需要明天出爐的施政報告》,在鼓勵生育方面料將有所着墨政府一改以往不干預方針」,無疑是好事但單靠提供有限金錢誘因其實不會有多少效果。 政府必須在居住、教育、就業等方面多管齊下,落實「家庭友善」政策,不同部門需要緊密配合,避免各自為政,特區政府必須加強統籌,更要有整全的人口政策,不能頭痛醫頭。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1. 相關搜尋

    人口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