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8日 · 1. 聊天溝通 直面問題. 直面問題反而更有效,潛意識不要總是覺得情侶間很難談及金錢話題,敢於將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對方,才能加深對彼此瞭解。 例如可以討論自己有多少存款,目前有無投資計劃,之前做什麽工作等等。 不過很多人會覺得不願意如此分享自己的私事,無法通過聊天來獲取這些信息,那麽可以嘗試以下兩種簡單的觀察。 2. 觀察飲食消費習慣. 吃飯是日常必須的開銷,可以嘗試觀察對方的飲食消費習慣是否與自己相近,例如,對方經常去餐廳吃大餐,而自己偶爾才去一次,平日三餐都比較節省,那麽這就要考慮如果跟他一起,飲食消費就會增加,是否能接受這種變化? 正如上面所述,一個人的金錢觀念是很難輕易改變的,就算改變,可能也需要較長時間。 自己是否能配合到這些習慣? 3. 喜歡買資產還是負債.

  2. 2024年3月21日 · 年薪百萬卻日做16小時 「野心使我代價慘痛」. 想要成功,就要上進、要有野心——不少人都這樣認為,Khe Hy與Tanmoy Goswami也一樣。. 他們出身於普通家庭,卻對金錢與躋身上流社會有著極大的野心。. 這份上進心讓他們實現了階級上升,卻也讓他們代價慘痛,倆 ...

  3. 2021年7月21日 · 1. 投資意見是否一致? 兩人成為夫妻,未來的計劃都需要有對方,所以彼此的投資意向亦要作出協調,例如丈夫喜歡買期貨或股票,妻子傾向投資外幣、基金等。 丈夫或會認為妻子太保守,妻子又可能會認為丈夫太進取等,容易造成矛盾。 其實任何投資都有賺有蝕,不妨先理解另一半對報酬、風險是否有足夠認知及做好心理準備,賺錢時能夠共同分享,蝕錢時亦不得埋怨,當兩個人協調後,作出風險管理才是明智之道。 2. 置業與否? 在香港,很多夫妻都會考慮置業,但亦有人認為樓價太不合理,故希望一直以租住的形式。 故此,夫妻二人需要就此作出理性討論,不要在婚後才為居住的問題有過多的爭執。 許多女性都會希望婚後能夠置業,建立安定感,男性卻認為供樓會犧牲生活品質,二人若觀念差異大而又沒有達成共識,容易吵架,最終影響婚姻生活。 3.

  4. 2023年6月11日 · 步驟1︰接受個人生活水平. 要實現全人均衡理財,首先需要相信錢並不是快樂的保證。 單靠看到別人的物質條件,我們無法真正了解他們的快樂程度。 事實上,有研究顯示,願意用金錢換取時間的人最快樂,因為他們擁有更滿足的人際關係和職業發展。 快樂的人通常更健康,不愛比較,能專注工作與與同事和睦相處,這些特質都是成功的關鍵。 步驟2︰努力工作,照顧家人身心健康. 工作不快樂,人生就難以快樂。 當我們開始享受工作的時候,就會發現享受工作帶來的快樂遠大於薪資的增加。 最快樂的部分來自於長官、同事和部屬的肯定,讓自己感受到自己受到需要,對別人有貢獻。 投資大師巴菲特的快樂來自於股東的肯定,他總是盡力讓更多股東參加股東大會。 當我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並獲得肯定時,會感到無與倫比的快樂。

  5. 2021年12月24日 · 現時,市場上有提供不同回報潛力的保險儲蓄計劃,你可根據自己的理財目標選擇合適的計劃,並可藉計劃容許提取保單所累積的現金價值的靈活彈性,實現人生中的各項計劃。 較全面的計劃更同時提供終身年金及財富傳承的選項,除可為自己的將來製造可以享足一世的長糧,退而無憂,亦可於日後選擇把保單內的財富直接傳承,為摯愛塑造幸福未來。 古語有云:「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 世事難料,我們確實無法預知未來,但我們卻可以未雨綢繆,管理好個人的「理財金字塔」,及早備妥風險及財富管理,以掌控實現各種人生目標的節奏,充滿信心地掌握未來。 財富是一點一滴累積的成果,只要懂得「理財斷捨離」,減少衝動消費,學懂取捨,並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你也可以成為理財達人。 撰文 : 葉偉傑 萬通保險創新營銷品牌部部門副主管.

  6. 2021年4月26日 · 分享:. 在1980年代初,基金經理彼得‧林奇(Peter Lynch)成為世界上其中一位著名的投資者,其管理的基金Fidelity Magellan在1977年至1990年間,每年產生約29%的回報,為投資者創造豐厚的收益。. 不過,他最有名的是其經典著作,包括《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及 ...

  7. 2023年3月9日 · 1. 錢是稀缺的 所以現在就要花. 這種心態背後是充滿恐慌的,忘記了讓自己的錢更有價值,因為擔心錢會消失,所以要快點花,但這樣只會令錢更快消失。 民間也有類似的誤導性言論「錢是帶不走的,有生之年要盡情花錢」。 雖然這樣會讓自己有生活很充實的感覺,但長期如此將會讓自己變得更窮,這不是留住錢的方式,相反,限制支出可以讓錢在自己手中的時間更長。 典型症狀:强迫性購物、寵壞自己、朋友和家人,或者一有錢就立即揮霍。 解決建議:嘗試用一些輕鬆的儲蓄小方法,將錢留在自己身邊。 2. 錢是稀缺的 永遠不要使用. 這種心態與上一種截然相反,這種心態背後也是恐懼,總是害怕沒有錢支持自己未來生活,所以現在要絕對節儉,這也是現在很多老年人的觀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