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蔣廣沛在進職棒前有最快接近140的速球,搭配犀利的滑球,甚至被暱稱為「窮人版的陽建福」,但進入職棒之後不但各項指標都掉了不少,控球甚至完全消失。 先不論外傳被要求用各種姿勢來餵球的投手是不是蔣廣沛,但蔣廣沛來到兄弟之後,短短不到一年mechanism從 low three-quarter改成underhand又改成low sidearm,這種頻繁的改造如同上廁所決定要用哪一隻手擦屁股一般草率。 在這種低劣的改造手法之下,蔣的mechanism被破壞的七零八落是可想而知的。 而且因為頻繁的改變姿勢,這些姿勢使用到不同的肌肉群,也容易造成受傷。

  2. 2020年6月9日 · 先業異熟的意思,是指先前所造之業感得異熟果,而感果受生成為眼盲、獨眼、肢體殘缺、聾啞等體性的因位以及果報,這是自身的因果領受此業報,所以這樣說。 何以故,以諸業果,若已轉成異熟位體,非有功能,令其遍盡。 若因位思,正造作者,獲得所餘思差別力,能令永盡。 這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這些業果的自性,已經由因位轉成異熟位的體性,即使以四力對治,也已無法產生功效,將惡業除盡。 假定它還在因位,尚未感果的階段,或者是正在起意、正在造作;由於經過對治,或是依著正法,當下生起和造惡時完全相反的思惟,正好是能對治惡業的,那就有機會徹底地將它淨除乾淨。 猶如開示指鬘,未生怨,娑嚩迦,殺父及無憂等。 設作是云,未生怨王及殺母等,若已生起所餘善思,何故其業未得永盡,生無間耶。

  3. 2004年12月17日 · 蔣廣沛在進職棒前有最快接近140的速球,搭配犀利的滑球,甚至被暱稱為「窮人版的陽建福」,但進入職棒之後不但各項指標都掉了不少,控球甚至完全消失。 先不論外傳被要求用各種姿勢來餵球的投手是不是蔣廣沛,但蔣廣沛來到兄弟之後,短短不到一年mechanism從low three-quarter改成underhand又改成low sidearm,這種頻繁的改造如同上廁所決定要用哪一隻手擦屁股一般草率。 在這種低劣的改造手法之下,蔣的mechanism被破壞的七零八落是可想而知的。 而且因為頻繁的改變姿勢,這些姿勢使用到不同的肌肉群,也容易造成受傷。 蔣雖然沒有極優異的stuff,但在他來到兄弟之前至少擁有133-135的直球與夠銳利的滑球,兄弟以第六輪選到他還算值得,甚至可說是小賺。

  4.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②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積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積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

  5. 在生起菩提心之前,須先了解發心的殊勝利益,讓內心對發菩提心的利益增長勇悍、歡喜;然後須修習皈依與七支願行。 這是在說明菩薩道次第最超勝的教典─《集學處論》和《入行論》中所說的。 如是所說勝利略有二種,謂諸現前及畢竟勝利。 初中復二,謂不墮惡趣及生善趣。 為了能夠策發眾生生起菩提心,在此說明菩提心的兩種殊勝利益:即現前增上生利益(階段性)和究竟決定勝利益。 現前增上生利益,包括不墮惡趣及後世往生善趣。 若發此心能淨宿造眾多惡趣之因,能斷當來相續積集。 諸善趣因,先已作者,由此攝故,增長廣大,諸新作者,亦由此心為等起故,無窮盡際。

  6. 2020年12月29日 · 第一先講布施,又分四點:第一是講布施波羅蜜的特質;第二是講了解了布施度的特質之後,啟發你去修的方法,方法了解了,然後照著這個方法去修;第三是說布施的時候,還有種種不同;最後是再把它綱要地說明一下。 首先說布施波羅蜜的特質。 【《菩薩地》云:「云何施自性,謂諸菩薩不顧自身一切資具,所有無貪俱生之思,及此所發能捨施物身語二業。 」謂善捨思,及此發起身語諸業。 《菩薩地》說:“什麼是佈施的自性? 即菩薩不顧惜自己的身體和所有財物,能夠施捨一切應施之物的無貪俱生之思,以及由此思所引發的能施一切無罪施物的身業和語業。 ”這是說,佈施的自性即是善捨思以及由此意業所發起的身語諸業。 《大智度論》中也說:“檀名佈施,心相應善思,是名為檀。 有人言,從善思起身口業,亦名為檀。

  7. 2020年8月8日 · 過去無數生為了種種貪欲而虛耗度日,白白遭受許多痛苦;現在應當一心尋求菩提,透過止惡行善持戒來摧滅種種貪欲。 應當憶念往事! 過去無數生為了種種貪欲而虛耗度日,明明值遇過無量無邊諸佛出世,卻因貪著五欲而未曾承事供養、也未能在諸佛跟前聽聞法語,白白浪費暇滿人身。 」說明三界盛事都完全是欺誑不實、沒有意義的,為了追求短暫快樂,因此遭受無量眾苦。 往昔既已虛度了無數寶貴人身,現在應該痛下反省,若再執迷不悟、再不策勵勤修,那麼將來註定要繼續受苦。 思惟這些道理之後,應真正發起猛利的厭離。 慬哦瓦云,「覺窩敦巴從無始來,曾受何身,然皆未修大乘正法,猶如今日,故須策勵。 」又如桑樸瓦云,「此生死中須多仰覆,此於心中實覺不安。 」乃至未能起心如此,須勤思惟,縱起亦當恆常修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