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2日 · 默認. 在宏韻中醫出診的吳慶光教授說,談到 黑豆 ,大家都不陌生。 在中醫界流傳着一個說法:補藥一堆,不如黑豆一把。 黑豆被譽為「腎之谷」,其黑色符合腎臟的屬性,具有補腎益精、利水消腫、解毒排毒等多種功效。 黑豆尤其擅長補腎,它的妙處在於既能補充腎精,同時也能排除腎臟中的濕氣,補而不滯。 清醫學家張山雷曾讚嘆:「黑豆專補肝腎真陰,是養陰無上的妙藥。 吳慶光教授表示,那些總是口腔潰瘍,特別是 熬夜 後潰瘍就會出現的人群,很可能是因為陰虛導致虛火上炎。 黑豆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當腎臟中的濁水不能通過小便排出時,身體會出現浮腫。 這時,可以通過食療來進行調理,多吃黑豆。 黑豆肉呈青色,根據中醫理論,青色入肝,而 肝臟 能夠解毒排毒。

  2. 2020年6月7日 · 高血壓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 心腦血管疾病 最主要的危險因素。 典型高血壓病的主要症狀有頭暈、頭痛、耳鳴耳脹、 失眠 多夢、煩躁易怒、視物模糊、頸項僵緊、血壓升高等。 晚期病人常伴有 心腦腎等器官的實質性損害 。 高血壓本身並沒什麼可怕的,怕就怕在 各種併發症 ,尤其是長期高血壓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損害後出現的併發症是最要命的。 所以,患有高血壓病的人,一定要對它的危害有足夠的認識和高度的重視。 中醫是怎麼認識高血壓的? 中醫學中並無高血壓這一病名,但沒有這個病名並不代表中醫學對高血壓絲毫沒認識。 事實上,與高血壓有關的各種臨床症狀和相應的防治方法,中醫文獻中均有記載。

  3. 2017年5月18日 · 做法: (1)將烏骨雞清洗乾淨,剁成塊。 將大蔥切段。 (2)把陳皮、高良姜、草果用紗布包起來。 (3)砂鍋內放上水,將紗布包和雞塊放進去,加料酒、蔥、枸杞、紅棗同煮。 (4)旺火煮沸後改用中小火燉熟、燉爛,然後撈出紗布包和蔥段即可。 功效:烏骨雞可以溫中益氣、補肝益腎、延緩衰老、強健筋骨,對於月經不調、女性的缺鐵性 貧血 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而枸杞和紅棗一直都是女性補氣血的佳品,這款補氣血的湯不僅益氣補血,還能抗衰老,女性朋友們一定要喝一喝。 4、當歸鯽魚湯. 食材:鯽魚(1條)、當歸(1支)、枸杞(2湯匙)、黃耆(10片)、姜(5片)

  4. 2022年1月19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22-01-19 訊】 作者: 示範/幸井俊高. 默認. 編按: 黃豆 、紅豆、 黑豆 ……這些常見的豆類食材不但便宜又料理多變,還有豐富的營養和改善水腫、解毒等優點,中醫師就要用這樣食材,教你做出任何體質都能享用的養生湯料理,改善氣、血、水循環,還能喝出好健康! 黃豆、紅豆、黑豆皆有解毒作用,可以補氣,以及消除水腫。 黃豆:改善消化不良、便秘、疲勞、無精打采、疣。 紅豆:改善水腫、青春痘、沉重的疲倦感,藉由利尿作用能去除體內多餘的水分。 黑豆:改善水腫、疲勞,讓喉嚨保持清爽。 〔營養〕. 黃豆、紅豆、黑豆皆富含能幫助毒素排出的膳食纖維。 豆類的膳食纖維是不溶性纖維,能使排便量增加、促進腸的蠕動,改善便秘問題。 烹調的技巧.

  5. 2021年11月22日 · 二、芡實. 這是睡蓮科植物芡的乾燥成熟種仁,又稱「雞頭米」、「雞頭」等,在南方較常見。 道醫認為,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 其補腎效果強於山藥,祛濕效果優於紅小豆,鎮靜效果強過蓮子,可以說是一種被埋沒的補益佳品。 宋代文豪 蘇東坡 的養生之道中,有一條就是吃芡實。 三、栗子. 香甜味美的栗子,是非常受歡迎的零食,含有糖類、 蛋白質 、脂肪、多種 維生素 和礦物質等豐富的營養成分。 道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等功效。 四、花生. 花生 是一種 高蛋白 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長生果」的美譽。 《本草綱目》記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適合 脾虛 消瘦、食少乏力、乾咳少痰等人。

  6. 2014年11月9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14-11-09 訊】 默認. 專家表示,是一種營養成分多樣、價值高的食材,除了含鐵量比一般的水果蔬菜高之外,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維生素B,有着「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 無論是鮮還是乾,都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但吃要注意了,錯誤搭配小心傷身,那麼不能和什麼一起吃呢?下面為您介紹與相剋的食物。 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1、紅棗+蔥:易導致消化不良. 大最突出的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高,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滋心潤肺,養血安神,悅顏色,通九竅,助十二經,和百藥。 大蔥具刺激性氣味的揮髮油和辣素,能去除腥羶等油膩厚味菜餚中的異味,產生特殊香氣,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慾。

  7. 2021年9月28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21-09-28 訊】 默認. 中藥,是生活中很常見的藥材,很多中醫問診後,比如氣血虛弱,都會看一點中藥進行調理,平時還會推薦補氣血食材,如 黃芪 、 西洋參 等等。 還有一部分人吃中藥,則是為了保健養生,即便身體健康沒有疾病,也會吃些中藥,甚至認為中藥能防癌抗癌。 還有的人認為,如果一直吃中藥會有毒,吃的時間過長還有副作用。 先說防癌的這個說法,如果你身體健康,又沒有其他狀況,不用吃中藥調理。 中醫上講,是藥三分毒,難免身體不會吃出問題。 哪怕是藥食同源的食物,如上面所提到的黃芪。 對於有炎症,經常上火的人也不適合吃黃芪,過於進補反而有害,加重本身病情。 長期吃中藥有沒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