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1日 · 額繼續率:通常用來評估壽險公司的危險額變動狀況及清償能力狀況,是一項反映公司經營能力的指標。 根據期繳的特徵不同,繼續率還可以進一步細分,如分為13個月繼續率、25個月繼續率等。 有些保險公司統計的是14個月、26個月的繼續率,而非13個月、25個月。 差別在於各家公司保單繳費的寬限期(有的客戶在保單繳費日雖然沒有成功繳費,但會在寬限期內補上。 而在統計繼續率時,也會將這部分費統計進去)不一,有的是30天、有的是60天。 如果寬限期是30天,則繼續率的統計時間為13個月;如果寬限期是60天,則統計14個月的繼續率。 不過從業務的角度來分析,不管是13個月還是14個月的繼續率,本質上差別不大。

  2. 2019年1月1日 · 根據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從二 一三年起至二 一七年,投資型商品總費收入成長幅度達到25.76%,新契約件數成長幅度也達到了33.9%,顯見投資型商品逐漸受到民眾認可,成為保障與理財的選擇工具之一。 投資型與保障型,應視實際需求配置

  3. 2018年10月1日 · 二 一八年一~七月初年度費收入「各險別分析」:傷害險占1.0%、健康險占2.8%、年金險占12.3%.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資料,二 一八年一~七月壽險業總費收入達1兆8,974億9,700萬元,較二 一七年同期1兆8,406億300萬元增加3.1%;其中初年度費收入6,829 ...

  4. 2021年2月1日 · 關於整體保險業總資產占金融機構總資產比重之情形及趨勢過去10年臺灣整體保險業總資產占金融機構總資產比重增加了將近10%,2019年達到35.98%,主因是壽險資產之增加如果壽險業資產成長減緩未來保險業總資產對金融資產占比可能會發生減緩上升之趨勢。 再看保費收入結構,2019年產險保費收入約達新臺幣1,771億元,成長率6.96%。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2020年11月底產險業整體保費收入新臺幣1,771億1,00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產險保費收入有逐年漸增趨勢。 就歷年產險業各險種保費收入占率來看,汽車保險占5成以上居第一,其次是火災保險占1成5左右,再其次是傷害險占1成左右,臺灣產險業各險占率維持穩定趨勢、變動不大。

  5. 2023年11月1日 · 0. 428. 由於壽險費收入衰退趨勢的主要影響因素屬結構面,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兼商學院副院長彭金隆指出,保險公司未來繼續爭取更高的儲蓄性費收入其實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讓消費者認同保障型商品,這是經營上的一大挑戰。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數據顯示(表一),今年前8月壽險業費收入、初年度費收入、續年度費收入,分別年減6.1%、12.9%、3.4%。 受到美國升息、投資型保單新制上路等影響,費衰退的狀況仍未停止。 而將時間拉長到近5年來看,根據金管會保險局的統計資料(表二),可以發現人身保險業費收入已連續4年呈現負成長,由此可知費衰退已非短期的現象,而是長期的趨勢。

  6. 2019年4月1日 · 一九九八年開始施行強制汽車責任保險為使汽車交通事故所致傷害或死亡之受害人迅速獲得基本保障並設置特別補償基金提供汽車交通事故之受害人基本保障。 二 年,因為銀行利率開始走低,銀行漸漸進入保險市場,銀行保險通路至今在保費占比已達6成,成為保費收入非常重要的一塊。 住宅地震保險二 二年四月一日起實施,並設置地震保險基金,提供臺灣居民面對無預警的天然災害所可能造成損失之威脅,提出經濟有效的保障。 同時,推動「產險市場費率自由化時程計畫」,每一階段實施期間原則為三~五年。 二 九年保險業開辦微型保險業務,使弱勢民眾得以低保費獲得基本保險保障,避免因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使家中經濟陷入困境。

  7. 2021年9月1日 · 0. 隨著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及引進,民眾在醫療上的選擇愈來愈多,自費項目亦琳瑯滿目。 本次特別企劃透過不同科別的5位醫師,解析自費項目的必要性,並且分享對商業保險的看法。 近5年,臺灣醫療自費項目愈來愈受重視。 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外傷及毒物科科主任方震中點出他的觀察:「大家都不希望健費上漲,基於健保永續原則,自費項目愈來愈多將是目前趨勢。 方震中回憶,10年前自費項目偏少,甚至幾乎沒有。 過去,當病人家屬哭著拜託他:「醫師,只要能把我家人救起來,多少錢都沒問題。 」方震中都會回應:「不用啦,健都有給付。 「隨著海內外醫療的突飛猛進,我愈來愈不敢講這種話。 」方震中表示,現在不僅手術醫材有自費項目,許多藥品都必須自費。 追根究柢,是現代醫學進步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