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4日 · 這句話她一直放在心上並思考是否應該原諒他? 「我是否應該相信他,給他一次機會?」 她曾向不同的人問過這個問題。 但當人身處混亂,愈拼命向外找,就愈是迷惘,心力更被消磨。 「你跟他結婚6年,連自己都不能決定能否相信他,別人又豈能給你答案?

  2. 2024年5月15日 · 撰文: 黃正軒. 發布時間: 2024/05/15 09:10. 最後更新: 2024/05/15 09:11. 分享:. 研究:人活到54歲理財最精明!. 盤點20、30、40歲時容易犯下的財務錯誤。. 根據澳洲ARC人口老化研究卓越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Population Ageing Research)於2022年發表的 一項研究 ,一個 ...

  3. 2024年2月13日 · 年紀未到40的兩夫婦合共年薪近219萬港元竟淪為「月光族」?. 這是白手興家的美國富豪、個人理財網站「I Will Teach You To Be Rich」創辦人Ramit Sethi分享的真實案例,形容對年收入七位數的夫婦正在犯下一個「災難級」的理財錯誤。. Ramit Sethi在一篇博客文章中 ...

  4. 2019年6月21日 · 1.本土年青人被邊緣化. 首先是國內資金及移民逐漸主導香港,本土年青人被邊緣化,於是對社會感到灰心和無望。 從一九九七年回歸到現在,未計算內地居民在港生的孩子,移入香港人數已經超過150萬,擁有香港永久居留身份超過100萬,有三粒星又夠十八歲有70萬人;到2030年的時候,人數就會高達250萬人,連同他們的孩子有300至400萬人……只要你在中環走一圈,很多高薪職位都被國內同胞佔據,樓價也因為這些龐大需求而推高,讓本地年青人感到生存空間變少,將怒氣變成對建制及政府的仇恨。 2.本土青年在港職場遇到的困難. 如果政府真心愛香港的年青人,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處理,幫助本土年青人在競爭環境中爭取更多;例如國內及外國的情況,省市政府會對本地優秀青年提供協助,幫他們在事業上的路走得更好。

  5. 2021年6月3日 · 到底返工遲到有幾大程度係可以原諒呢? 以前資訊同溝通方法唔發達,返工遲到就好大機會影響到客戶同埋同事,影響到公司營運就大件事;而若你的工作是輪班制,如護士醫生等,可能需要工作交接,遲到的話又真係會影響到同事同工作。

  6. 2019年7月11日 · 3個你要懂的心理學智慧. 行為經濟學的經典書籍《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對投資、市場學、經濟學的影響極為深遠,作者相關的研究更令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以下會簡介的書本中一些簡單的心理學概念,以及如何運用書中的內容助你作出更佳的決定。 人傾向做容易作出的決定,而不是最佳的決定. 勿把熟悉當清晰. 在下重要的決定時,意識到自己的狀態. 1.人傾向做容易作出的決定,而不是最佳的決定. 快思慢想指出,當人要作出決定時,通常使用兩套系統的其中一套: 系統一(System 1): 主要根據當下的感覺,作出快速的判斷,簡而言之就是對事物的直覺。 而且系統一使用起上來,毫不費力。 比如說「2 + 2」你一看就知道等於四;看見他人憤怒的表情,你不需要分析就知道很憤怒。

  7. 2024年2月19日 · 施昇輝表示,從身邊退休朋友聽到的最可怕答案並非「沒有任何興趣」,而是「最大興趣是玩股票」。 利申稱自己雖然是略有名氣的理財作家,但不希望大家把投資理財當作退休後的生活重心。 玩股票如果有賺錢,還可以接受,但超過八成的人都是賠錢的,既傷神又傷本,何苦來哉? 施昇輝也諒解,大部份退休人士是擔心錢不夠用才會投資,但強調應該要用最簡單、安全的方法來賺錢。 聽聞過不少晚年為了炒股而傾家蕩產,得不償失的例子: 同學父親炒股炒到失心瘋,蝕掉樓房數層,氣得其妻將最後一張樓契鎖入保險箱再把逐出家門; 旅居國外的朋友有母親越洋探望,卻晚上不睡覺炒台股,犧牲了親子難得相聚的時間。 施昇輝提醒,以下才是退休人士值得關注的三枚指南針︰. 退休必做三件事(請按下圖) 點擊圖片放大. +7.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