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天文台最終在上午9時2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 [24],當時馬鞍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西約280公里天文台隨即表示會視乎香港風力減弱的程度考慮改發一號信號或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25] ,並在下午1時45分表示即將改發一號信號 [26] 。

  2. 2023年8月24日 · 但受東北季候風和另一熱帶氣旋海葵影響蘇拉的路徑仍有變數天文台呼籲市民留意最新風暴消息 [參93]。 天文台在8月31日凌晨4時45分表示會在下午3時至5時發出三號信號並會視乎蘇拉的強度與珠江口的距離及香港的風力變化於9月1日考慮發出更高

    • 定義
    • 歷史
    • 九號信號之最
    • 影響
    • 應變措施及注意事項
    • 風暴消息
    • 爭議
    • 外部連結

    熱帶氣旋級別為颱風或以上,颶風範圍逼近使香港的風力現正或預料會顯著加強。 根據香港天文台於1997年印製的漁民作業天氣資料卡,九號信號的意義詳述為「預料持續風力會在數小時內增至每小時88至117公里的時候,將會懸掛此信號」,意味着香港持續風力會顯著增強到最少達暴風程度。若天文台預測香港境內的海平面風力將會達至颶風程度並有可能發出十號信號的情況下,才會發出九號信號;即使持續吹暴風,若預測風力不會增強至颶風程度,天文台只會維持八號信號。換言之,九號信號的主要作用是「預警十號信號」——當一個達颱風或以上級別熱帶氣旋襲港,並且可能令香港受熱帶氣旋颶風範圍影響時,才有機會發出九號信號。

    1917年,皇家香港天文台首次設立相等於現時九號信號的「六號風球」,代表烈風將增強,為可能懸掛最高信號作準備。1931年,六號信號改為九號,自此九號信號一直沿用至今。1917年8月,天文台首次懸掛烈風增強信號。進入1920年代,颱風頻繁襲港,創下至今最多九號信號的年代,共達11次;其中1923年創下最多九號信號的年份,達4次。1929年8月的一個熱帶氣旋首次由八號信號直接改掛十號信號,而省略九號信號,最後一次由八號直升至十號信號則為1957年9月颱風姬羅莉亞。歷來最長的九號信號為1922年7月一個熱帶氣旋,生效長達24.5小時;1931年改制後最長則為2008年颱風鸚鵡,生效11小時;最短則為1979年颱風荷貝,僅懸掛25分鐘便改掛十號信號。 香港天文台曾把本警告稱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

    1917年設立數字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系統至1930年期間,香港曾發出六號信號15次;自1931年改制至今,天文台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39次[註 2],當中有30次是在1946年或之後。九號信號及改制前之六號信號合計,一共發出54次。

    港內、港外線渡輪暫停。
    往來澳門(包括氹仔)渡輪及直昇機停航。
    主題公園暫停開放。

    應變措施

    1. 鎖緊門窗,把門栓拴好,窗板或大閘上牢。當風的大玻璃窗應加貼膠紙,減少玻璃破裂時所引致的損傷。 2. 不要站近當風的窗戶。把家具及貴重物件搬離風口位。萬一窗戶被吹破,確保仍有一個安全地方暫避,故應早點決定萬一當風的窗隻破裂時,哪一個房間可作棲身之用。 3. 光管招牌負責人須安排截斷招牌的電力供應。 4. 車輛應停泊在最不容易遭受破壞的地方。 5. 如情況許可,市民應儘早回家,避免逗留在街上。

    注意事項

    1. 香港不同地區的天氣情況不能夠單憑發出的信號推斷。只知道發出了什麼信號並不足夠,市民應該留意電台、電視台及天文台網頁及「打電話問天氣」系統所提供的熱帶氣旋最新消息及有關報告,然後就發出的信號決定採取適當的相應行動。 2. 市民應已採取所有預防措施。切勿外出,應遠離當風的門窗,以免被隨風吹來的碎片擊中。 3. 受地形或鄰近建築物影響,市民所在區域的風力與香港普遍風勢可能有顯著差異。離岸海域及高地風力通常較強,不當風的地區風力較弱。 4. 天文台透過多種途徑,特別是互聯網,向公眾提供各區風力及雨量的詳細資料。市民應該因應各自的具體情況和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就警告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 5. 即使熱帶氣旋正逐步遠離香港,也不應放鬆戒備,因為烈風可能仍然肆虐一段時間,故應留在室內安全的地方,直至風勢緩和為止。

    防風措施報告

    防風措施報告一般在九號或十號信號生效期間於「熱帶氣旋警告」中顯示。 1. 各位現時切勿外出,如果已經在有遮蔽的地方躲避,就應該繼續在那裏停留,而且要遠離窗戶。屋內門戶必須關緊,小孩要安置在不當風的地方,千萬不要接觸被風吹倒的電線。 2. 窗門玻璃已遭受大風的壓力,如再受物件撞擊就會破裂,因此必須遠離當風的窗戶,並且預早選定一個安全的地方,以防玻璃萬一破裂時,可以躲避。除非毫無危險,現在不要修補破裂的窗戶及門戶。 3. 倘若「風眼」直接掠過香港,風勢會停息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但具有破壞性的風力隨時會突然恢復從另一個方向吹來。不要離開有遮蔽的地方,同時留意風向轉變。請留意有關熱帶氣旋警告的廣播。 4. 因為海面[有非常大浪/巨浪/極巨浪/水流湍急且方向不定],市民應該遠離岸邊及停止所有水上活動。 5. 外出人士若不能在短時間內回家,請即找尋安全地方躲避,直至危險過去為止。(如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若不能在短時間內回家」等字則不適用。) 6. 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班可能受到天氣影響。旅客前往機場前,請先向航空公司查詢航班情況。

    當八號或以上信號生效期間,無綫電視翡翠台及明珠台、ViuTV及ViuTVsix和港台電視31會定時提供一節風暴消息(亞洲電視在2016年停播前亦有同樣安排),HOY TV則額外時段與有線新聞台聯播《有線新聞》。其中於2008年颱風鸚鵡襲港期間的風暴消息內,翡翠台同步直播北京奧運男子乒乓球項目。但若天文台在非30分或非00分更改熱帶氣旋警告,電視台可以在廣告或節目中插播臨時的風暴消息,例如2012年的強颱風韋森特,天文台於凌晨12時45分發出十號颶風信號,翡翠台和本港台立即播出《風暴消息》。而風暴消息不會在新聞時段播出,相關風暴消息會在新聞時段內報道。 另外所有電台亦會在每小時15分、30分、45分及58分廣播天文台最新熱帶氣旋警告,而相關風暴消息則會在正點及半點新聞內報道,若天文台更改熱帶氣...

    九號信號定義爭議

    九號信號全名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表示當熱帶氣旋接近香港時,香港風力將「顯著增強」。然而,「顯著增強」一詞定義含糊,經常引起市民混淆。因此有不少議員及市民曾提議修改八號信號的定義,拆分為八號烈風信號及九號暴風信號;或直接廢除九號信號,但天文台至今並未考慮及接納以上建議。

    九號信號是否需要「再預警」爭議

    以往天文台發出九號及十號信號前,基本上都不會提早預警,只會以「可能發出更高信號」等模糊字句暗示,這是因為九號信號的作用是「預警十號信號」,因此毋須另作預警(如2017年超強颱風天鴿、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等);但2023年超強颱風蘇拉吹襲期間,天文台史無前例地提前三十分鐘預警九號信號,這再次引起了部份市民及氣象迷對九號信號爭議。

    強烈熱帶風暴正面襲港爭議

    強烈熱帶風暴之中心最高持續風力達88至117公里。天文台在多次應對強烈熱帶風暴正面襲港之處理手法均引起有關九號信號的討論。 21世紀初,每有強度達颱風級別的熱帶氣旋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並橫過香港時,天文台大多會發出九號信號,以警告市民風暴正橫過香港,香港會受其眼壁影響,如1997年颱風維克托、1999年颱風瑪姬、2008年颱風鸚鵡及2009年強颱風莫拉菲,天文台都以上述相同手法處理;因此不少市民誤以為當強烈熱帶風暴正面襲港時,天文台便會發出九號信號。2012年9月22日,在天文台及地下天文台進行聯席會議時,天文台台長岑智明回應地下天文台查詢時明確表示,強烈熱帶風暴雖可為香港帶來暴風,但八號信號含義已包括暴風在內,因此只有當颱風或以上級別的熱帶氣旋襲港,並有可能令香港吹颶風時,才有機會發出九號信號。 2017年8月27日,強烈熱帶風暴帕卡正面吹襲本港,在天文台西南約90公里內掠過,維港內吹烈風,長洲和塔門吹暴風。當時帕卡非常接近颱風強度,長洲和塔門更幾乎實測颶風,但天文台仍維持八號信號,並沒改發九號信號,此舉實為釐清九號信號的準則,證明強烈熱帶風暴正面襲港時,無論香港實測風力有多接近...

  3. 當 熱帶氣旋 可能或已經影響 香港 時, 香港天文台 便會發出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目的是以簡單容易理解的信號,警告市民熱帶氣旋為香港普遍地區帶來的風力威脅。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系統獨立於其他氣象警告,例如 暴雨警告信號 、 雷暴警告 、 山泥傾瀉警告 、 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 、 火災危險警告 及 酷熱天氣警告 ,這些警告可同時生效,與 寒冷天氣警告 同時生效的可能性極低,但仍有可能,因為香港的冬季甚少出現熱氣旋,而熱帶氣旋影響香港時不會出現結霜,因此此警告不會與 霜凍警告 同時生效。

  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香港地下天文台新版面. 香港地下天文台 是一個成立於1995年的非官方天氣預報網站。 現任台長為 皇家香港天文台 前學術主任方志剛先生,現任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 及 世界氣象組織 屬下 颱風委員會 氣象專家。 方志剛曾於2000年-2017年擔任 香港氣象學會 ( 頁面存檔備份 ,存於 網際網路檔案館 )執行委員會成員,並於2018年成立澳門氣象學會,現時擔任會長一職。

  5. 天文台署理高級科學主任蔡振榮在下午5時舉行的新聞發佈會表示尼格將會在11月2日稍後至3日初時相當接近珠江口一帶當接近沿岸地區時受到東北季候風及較涼海水的影響強度會逐漸減弱但與珠江口的距離及減弱速度仍存在相當變數天文台會 ...

  6. 2024年4月6日 · 此條目介紹的是2021年的颱風圓規。 關於其他名為圓規的熱帶氣旋,請見「 颱風圓規 」。 颱風圓規 (英語: Typhoon Kompasu ,國際編號: 2118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WP242021 ,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 Maring )是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 第18個被命名的風暴。 「圓規」(日語: コンパス )一名由 日本 提供,指 圓規座 [1] [2] 。 因應「圓規」在菲律賓造成災難性破壞,被菲律賓在第55屆 颱風委員會 年會申請退役,在2023年3月舉行的第55次 颱風委員會 會議上獲該會接納把圓規從命名表中除名。 在第56次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通過名由「時鐘」取代。 發展過程 [ 編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