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1日 · 一、颱風. 因為臺灣的地理位置,颱風路過頻頻,雖然為臺灣帶來巨大雨量,一年雨量約有5成來自颱風。 但根據產險公會資料統計,過去十年臺灣因為颱風所承受的經濟損失,也讓經濟遭受很大衝擊,侵臺颱風每年都會來到,幾乎是無法避免,重要的是我們為自己規劃避險的保障到底夠不夠? 二、梅雨季(豪雨事件) 臺灣的平均年降雨量在2,5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梅雨季與颱風季,梅雨季約占一年雨量的2成。 根據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長年研究,自二 年開始氣候開始變化,過往梅雨季為期三十天左右,如今縮短至二十~二十五天,但總雨量不變,也就是說單日雨量變大,沖刷的力量增強,梅雨季導致災害的比例也大幅上升。 做好防洪設施與風險管理,並安排足夠的保險保障,成為降低損失的重要關鍵。 三、地震.

  2. 2020年5月1日 · 空氣每升溫1 ,能夠容納的水分便增加7%,這代表氣溫愈高颱風等風暴帶來的降雨也會愈多。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的統計,二 一八年的颱風數量高居二十一世紀以來之冠,過去二十年以來,總降雨時數不斷減少,總雨量卻反而上升,尤其單日降雨超過200 ...

  3. 2022年7月1日 · 0. 502. 清明時節雨紛紛,但是在這樣霪雨霏霏的時節,祭祖期間的一場場火災卻還是接連不斷,以至於彰化市消防局今年還祭出了迷因哏圖,想方設法宣導清明時節的防火觀念。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1年臺灣火災總計2萬1,684件,其中燃燒雜草垃圾以8,059件居冠,後面依序為電器火災2,904件、遺留火種2,694件、爐火烹調1,754件、菸蒂1,647件與掃墓祭祖1,515件。 特別是掃墓祭祖,因為當時正逢乾旱的緣故,相較2020年的878次增加了72.55%之多。 值得慶幸的是,2021年臺灣的火災死傷總數為496人,相較2020年減少了20.64%,當中近6成為有害氣體造成的嗆傷或腐蝕等傷害,僅有26.61%為直接遭受火焰的灼燒。

  4. 2023年8月1日 · 2021年相比,癌症及心臟疾病仍高居前2名,值得注意的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首度列入十大死因當中,由2021年的第19名,上升至第3名,死亡人數年增率為1,536.9%。. 2022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死亡人數共計1萬4,667人,年齡主要分布於65歲 ...

  5. 2023年4月1日 · 454.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1年發布的世界聽力報告中提及:「我們展望了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患有聽力損失的人可以透過康復教育和賦權實現其全部潛能。. 」充分展現出對於聽力問題的重視和關懷,並點出2050年全球將會有近25億人患有某種程度 ...

  6. 2023年9月1日 · 7月下旬,一起冷氣機意外掉落砸中在路邊等公車女子的事件,引起民眾譁然。 重達約30公斤的冷氣機從17樓高的地方掉落,一條年輕寶貴的生命就此殞落。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像這樣的意外事故離自己很遙遠,然而事實上,根據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10大死因排行當中,事故傷害位居第8,共計有6,953人死亡,為近5年來最高,與2021年相比,死亡人數年增率增加2.6個百分點。 事故傷害死亡是指因非蓄意性傷害事件而死亡,衛生福利部統計處將其分為「運輸事故(含機動車交通事故)」、「因暴露與接觸有毒物質所致的意外中毒」、「跌倒(落)」、「暴露於煙霧、火災與火焰」、「意外溺死或淹沒」、「其他」等6大類。

  7. 2022年8月1日 · 0. 儘管保險填補了約40%由天然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2021年全球仍有近1,620億美元的保險保障缺口(Protection Gap),相較於2020年的缺口1,170億美元,以及過去10年平均值1,390億美元,都顯示出保障的缺口有所擴大。 保險愈來愈重要! 3個臺灣未來不能忽略的巨大風險.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