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財政預算案 預料垃圾徵費可為政府帶來17.9億港元收入較政府2023年原來預測的8.6億港元收入為高收入增逾100% [6] 。 最初計劃原定2023年底推行,惟當時考慮到前線人手不足,決定押後至2024年4月1日推行。 2024年1月起,政府開始宣傳有關措施,引起社會各界熱議。 最終再度押後至8月1日。 爭議. 環境及生態局 局長 謝展寰 稱只是市民沒有接收垃圾收費的資訊,旗下公務員更說出:「清不清楚看你想不想弄清! 」 [7] 可是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胡勁欣卻聲稱地拖棍應鋸斷後放入收費垃圾袋,顯示香港特區政府未有準備好分類回收及減廢便推出收費 [8] ,而不單是解說不足的問題 [9] 。 配套設施嚴重不足.

  2. 2024年財政預算案 預料垃圾徵費可為政府帶來17.9億港元收入較政府2023年原來預測的8.6億港元收入為高收入增逾100% [6] 。 最初計劃原定2023年底推行,惟當時考慮到前線人手不足,決定押後至2024年4月1日推行。 2024年1月起,政府開始宣傳有關措施,引起社會各界熱議。 最終再度押後至8月1日。 爭議 [ 編輯] 環境及生態局 局長 謝展寰 稱只是市民沒有接收垃圾收費的資訊,旗下公務員更說出:「清不清楚看你想不想弄清! 」 [7] 可是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胡勁欣卻聲稱地拖棍應鋸斷後放入收費垃圾袋,顯示香港特區政府未有準備好分類回收及減廢便推出收費 [8] ,而不單是解說不足的問題 [9] 。 配套設施嚴重不足 [ 編輯]

  3. 2024年5月26日 · 2024年财政预算案 预料垃圾征费可为政府带来17.9亿港元收入较政府2023年原来预测的8.6亿港元收入为高收入增逾100% [6] 。 最初计划原定2023年底推行,惟当时考虑到前线人手不足,决定押后至2024年4月1日推行。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廢物徵費 ,又稱 垃圾徵費 ,是針對都市固體廢物而作出的收費,用以補償廢物收集及廢物處理的成本,同時鼓勵減少製造廢物,配合 污染者自付原則 。 廢物徵費在各大城市均有推行,當中大多數按量收費。 但有些地方是隨地稅、 差餉 或水費徵收,而沒有另立收費。 概要 [ 編輯] 垃圾費隨袋徵收,是城市管理單位在清運垃圾實務上所提出的一項政策。 歷史 [ 編輯] 1995年1月, 韓國 全國實施垃圾隨袋徵收,民眾必須將垃圾裝入預繳的垃圾袋中。 2000年7月1日, 中華民國 台北市政府 實施此政策,已獲得可觀的垃圾減量成果。 2011年1月1日, 中華民國 新北市政府 實施此政策,已獲得可觀的垃圾減量成果。

  6. 爭議事件. 涉嫌政治酬庸. 回收站處理能力成疑. 廚餘機配置細節不周. 無法完全配合環保教育.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綠在區區品牌標誌. 綠在區區 (英語: Green@Community )是由 香港環境保護署 管理的社區回收網絡發展項目。 截至2024年5月,項目驅使全香港設置了11個回收環保站、78個回收便利點、超過120個回收流動點、超過70組智能回收箱及超過400部智能廚餘機。 [1] [2] [3] 歷史. 自1998年起,香港社區回收主要倚賴路邊設置超過16,000個收集廢紙、金屬及塑膠的 分類回收桶 (俗稱「三色回收桶」),並輔以各項可回收物料的特設計劃,以便出口至其他地方循環再造。

  7. 部分縣市不再實施垃圾處理費用隨水費徵收改採販賣專用垃圾袋的方式。 導致購物時所另外購買的膠袋,無法直接用於裝垃圾,但可用於重複裝提商品,如已污損則,可盛裝資源垃圾或廚餘使用。

  8. 2024年财政预算案 预料垃圾征费可为政府带来17.9亿港元收入较政府2023年原来预测的8.6亿港元收入为高收入增逾100% [6] 。 最初计划原定2023年底推行,惟当时考虑到前线人手不足,决定押后至2024年4月1日推行。 2024年1月起,政府开始宣传有关措施,引起社会各界热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