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竹蔗茅根五花茶(2人份量,隨喜好加減)竹蔗 隨量 清熱生津,降火下氣。茅根 5錢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金銀花1兩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菊花1兩 散風清熱,平肝明目。
    • 雪梨無花果潤肺水(2人份量,隨喜好加減)雪梨 3個 清熱止咳,滋陰潤肺。無花果 3個 清熱生津,健脾開胃,解毒消腫。南北杏 1兩 潤肺止咳(5南杏:1北杏)
    • 消滯祛濕茶(2人份量,隨喜好加減)山楂肉1兩 消食健胃,行氣散瘀。麥芽1兩 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荷葉5錢 消暑利濕,健脾升陽。布渣葉3錢 消食化滯,清熱利濕。
  1. 2020年7月15日 · 1. 益氣化濕飲. 材料:太子參3錢、茯苓5錢、扁豆衣3錢、南棗2枚. 製法:材料加上8-10飯碗清水,水滾後改用文火煮約40分鐘。 功效:益氣健脾、理痰滲濕. 2. 雙黃西施湯. 材料:老黃瓜約斤半、黃豆両半、南北杏8錢、生薑1両、白米1小撮、西施骨約大半斤. 製法:材料加上8-10飯碗清水,煲約2小時,加鹽調味飲用。 功效:清熱解暑、健脾袪濕. 3. 清潤素湯. 材料:鮮粟米2條、馬蹄肉5枚、紅蘿蔔半條、雪耳2枚、猴頭菇1隻、羅漢果1/5個. 製法:材料加上適量清水,煲約個半小時,加鹽調味飲用。 功效:健脾益胃、清熱除煩. 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有關保健湯水食譜: 【消暑湯水】夏日炎炎肝火旺盛 中醫推介簡易湯水清熱降火【附湯水食譜

  2. 2023年7月21日 · 古人常說「暑不離濕」、「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意思是小暑節氣明顯炎熱,到了大暑節氣就更像蒸桑拿,濕熱更重。身上臉上都容易出汗油膩,頭沉重,倦怠。為減輕濕熱,推薦一款湯水,功效清心火及消暑:

  3. 2022年7月22日 · 1. 益氣化濕飲. 材料:太子參3錢、茯苓5錢、扁豆衣3錢、南棗2枚. 製法:材料加上8-10飯碗清水,水滾後改用文火煮約40分鐘。 功效:益氣健脾、理痰滲濕. 2. 雙黃西施湯. 材料:老黃瓜約斤半、黃豆両半、南北杏8錢、生薑1両、白米1小撮、西施骨約大半斤. 製法:材料加上8-10飯碗清水,煲約2小時,加鹽調味飲用。 功效:清熱解暑、健脾袪濕. 3. 清潤素湯. 材料:鮮粟米2條、馬蹄肉5枚、紅蘿蔔半條、雪耳2枚、猴頭菇1隻、羅漢果1/5個. 製法:材料加上適量清水,煲約個半小時,加鹽調味飲用。 功效:健脾益胃、清熱除煩.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 立即下載: https://bit.ly/34FTtW9.

  4. 2020年7月22日 · 陳醫師指出大暑是夏天最後一個節氣但不代表氣溫會開始下降反而是全年最熱的時候所以仍然要避免長時間在戶外暴曬出汗多時要多飲開水保充水分感覺煩熱頭痛胃口不佳可以食西瓜綠豆冬瓜等。 他提到,當氣溫越高,更覺喜飲涼、食冷和吹冷風。 在風、寒,濕三邪的影響下,容易出現關節或筋骨肌肉痹痛,即中醫學的痹證。 他推介一款解暑茶,以常用解暑藥青蒿、香薷配伍,有助清熱解毒。 青蒿香薷茶. 宜:身熱無汗或少汗, 頭重肢倦,胸悶心煩口渴,小便黃,苔膩等. 忌:感冒咳嗽,汗多,孕婦不宜。 材料: 青蒿 3錢. 清熱解暑,除蒸,截瘧。 用於暑邪發熱,陰虛發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疸。 香薷 2錢. 發汗解表,和中利濕。 用於暑濕感冒,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腹痛吐瀉,小便不利。

  5. 2016年7月21日 · 推介以下3款解暑濕湯水: 1. 益氣化濕飲 材料:太子參3錢、茯苓5錢、扁豆衣3錢、南棗2枚 製法:材料加上8-10飯碗清水,水滾後改用文火煮約40分鐘。 功效:益氣健脾、理痰滲濕 2. 雙黃西施湯

  6. 2016年7月27日 · 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徐大基博士早前接受 訪問 時表示夏天可煲些清暑益氣的湯水秋天宜煲滋潤養陽的湯水TOPick現根據DayDayCook提供的食譜教你如何解暑濕: 1. 節瓜章魚雞腳湯. 材料: 節瓜 2個. 章魚 1塊. 雞腳 8隻. 豬腱 200克. 花生 20克. 眉豆 20克. 鹽及胡椒粉 適量. 做法: 1. 章魚浸水至軟身,然後切件。 2. 花生及眉豆洗淨浸水15分鐘,瀝乾備用。 3. 將節瓜去皮切件。 4. 煮滾一鍋水,將雞腳、豬腱汆水5-8分鐘,瀝乾備用。 5. 準備一個大鍋,加入章魚、雞腳、豬腱、花生、眉豆,加入足夠份量的水蓋過材料。 6. 用大火煮滾15分鐘,然後調至中火。 蓋上蓋煮45分鐘,加入節瓜再煮1小時。 7. 加鹽及胡椒粉調味,即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