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29日 · 偏頭痛有可能對患者造成很大生活困擾,發作時無法正常工作或生活,又或常與人發生爭執,影響精神健康。. 很多人在發作時會強忍痛楚或自行服用止痛藥,註冊藥劑師王敏恒表示:「頭痛是社區藥房最常見的痛症,一般的止痛藥在藥房便能買到,以 ...

  2. 頭痛是常見的徵狀,幾乎每一個人都試過,雖然它不會致命,但卻令人受盡折磨,甚至影響生活及工作,其中偏頭痛是全球常見疾病的第三位,據統計偏頭痛全球患病率約15%,約有10億患者,而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至3倍,本港推算有近100萬港人患偏頭痛

  3. 有見及此,為了解偏頭痛引致的困擾及實質影響,本年8月29日至9月6日進行了一項「港人對偏頭痛認知及治療調查」,於網上及社區藥房共訪問了397人,結果發現有86%受訪者對偏頭痛存在誤解,包括以為偏頭痛不能預防,只能發作時服藥減輕痛楚(57%

  4. 2021年1月26日 · 由日常生活預防. 為了預防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方醫生表示要了解導致昏厥的原因,盡量避免誘發因子,如過於疲勞、興奮、情緒緊繃、突發疼痛、長時間站立等。 另外,養成規律正確的生活習慣,調節自律神經,能有效預防昏厥。 自律神經控制心臟的搏動、血壓、血流等,若是自律神經紊亂,便會引發各種不良的身體狀況。 方醫生提醒讀者三餐要定時吃,攝取均衡的營養,每日補充身體必需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他命等營養素,也要養成多喝水和運動的習慣、保持充足睡眠、少喝含酒精飲品,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便能有效預防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 (文、部分圖片:Karena) 均衡飲食使身體正常運作,有助抵抗疾病。 定時、定量的補水更為健康,建議成人每天喝兩升至三升水。 [責任編輯:副刊]

  5. 2021年6月3日 · 1. 鈎突及鈎椎關節. 頸椎從3至7椎的椎體上面橫徑與左右面有凹陷結構,兩側偏後方有向上嵴狀突起,稱作鈎突,椎體下面橫徑有凸隆,與下一個椎體鈎突對應部位呈鈄坡狀,中間環包着椎間盤,並與上椎體形成滑膜性關節,叫鈎椎關節,又稱椎體半關節、弓椎關節及Luschka關節,這關節的特點是椎體上下均呈馬鞍狀,彼此交叉,增強頸椎的穩定性,防止椎間盤向側方突出。 當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化時,使關節間隙狹窄,上下椎體發生磨損,導致骨質增生,形成椎間孔縮小,壓迫其後方位的神經根、椎間動靜脈產生臨床症狀。 2. 頸椎橫突. 橫突較小,只有腰椎的1/4左右,橫突雖小,但橫突上有上下貫通的孔道,即稱為橫突孔,這也是頸椎在骨結構上的特點,如果橫突孔因頸椎退變,發生改變孔徑大小,可與頸椎病椎動脈型的發生有很大關係。 3.

  6. 2021年1月19日 · 姿勢不正為主因. 頸椎移位多由重覆性勞損或長期生活姿勢不正確引起,楊醫生解釋:「使用電話、電腦時會低頭,頭部亦會不自覺前傾。 若低頭傾斜60度,頸部如負重約60磅,頸椎及肌肉均承受很大的重力,使上身胸肌、肩膀、前頸肌肉繃緊、痠痛。 特別是疫情期間,很多人在家工作,更容易忽略姿勢的重要性。 另外,如果曾因意外令頸部受傷,關節、肌肉等會比較脆弱,令磨損速度加快,加劇頸椎退化。 又或嬰兒在生產過程中經過拉扯後,也有可能造成頸椎移位,因此家長可留意若是嬰兒出現專注力不足、經常維持同一姿勢睡覺、不願站立等情況,便要加倍小心。 註冊脊骨神經科醫生楊雋頎表示,維持正確姿勢是保護頸椎的重要方法。 自我測試方法. 想知自己有沒有頸椎移位的風險,建議進行以下兩個測試動作。

  7. 2022年3月16日 · 在消化系統方面,會令患者出現腹瀉、嘔吐、食慾減退等症狀;而神經系統方面就會導致失眠、記性欠佳、味覺及嗅覺減退等情況。 吃什麼中藥可以治療新冠肺炎? 趙醫師表示:「中醫在數千年的中國歷史中處理過無數次瘟疫,這次的新冠病毒在中醫的理論體系中屬於濕邪疫,主要的治療思路是祛濕。 這其中就包括兩大系統,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兩者互相影響。 目前市面能買到的中成藥,主要也是針對呼吸和消化系統。 藿香正氣系列對消化系統最有效,而針對呼吸系統可以買到的是感冒葛根湯、小柴胡顆粒、感冒止咳顆粒、金花清感顆粒和連花清瘟膠囊。 服用中成藥後,應忌吃油膩食品。 中成藥助排濕. 藿香正氣片、金花清感顆粒和連花清瘟膠囊有何分別? 在治療時可達致什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