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12日 · 2023年2月12日星期日. 星期日生活. 下一篇 上一篇. 論語‧電影:我所認識的張婉婷 等了28年的《宋家皇朝後記. 圖1之1 - 《宋家皇朝》劇照. 【明報專訊】最近電影圈真的是相當熱鬧,商業成就自然是各式各樣的Genre屢破票房紀錄,市道興旺,觀眾報復式消費,大陽春可能還談不上,小陽春倒也應該沒有異議;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提名剛公布,單部影片的提名,亦有破紀錄的數字;一眾圈中友好、學院的新知舊雨,本來食住花生,一直追看連續劇「奇俠司徒決烈」,想知道這個「一人分禮」如何收科,怎知道忽然殺出一個程咬金,搶了風頭,炒熱了的火頭,頓時冷卻下來,人算,總不及天算。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限時優惠. 新用戶30天免費試閱

    • 「片頭」主題曲為電影定調
    • 作者電影與作者電影主題曲
    • 廣東「樂與怒」:新時代音樂的主導動機
    • 七十年代時地人:與搖滾樂的同時協奏
    • ■參考資料
    • 註十二

    對比主流的國語歌,或時尚的歐西流行曲,六十年代中期熱門樂隊Teddy Robin and the Playboys的泰迪羅賓曾說,廣東歌地位低,不入流,為怕得罪歌迷,1974年之前絕不敢唱(註二,頁75)。《鬼馬雙星》等多部許氏電影採用原創廣東歌曲,是極大膽的嘗試。大哥許冠文提出中文歌要求,弟弟許冠傑立即完成片中慢板插曲《雙星情歌》,後經許冠文催促,說電影有很多動作,於是製作了同名主題曲,許冠傑曾說:「因為每部電影都有個『片頭』(開場段落),總要作首歌出來。我們就看看整部戲的主題內容,再作主題曲。」(註二,頁67-68)許冠文在一次訪問中,對許冠傑在《鬼馬雙星》的創作,有以下回憶: 「……有一天我們在賭場,我忙着拍攝,他(許冠傑)和許冠英在房間樓上彈結他唱歌鬧着玩。我休息時回房洗澡,經過他們...

    許冠傑早年的電影歌曲,吳宏曾以歌詞作意識形態角度仔細分析,認為帶有「分裂聲音」的矛盾:既強調「有酒今朝醉」,卻又「為兩餐乜都肯制」;既「命裏無時莫強求」又「雞碎咁多都要啄」,是一方面「睇開啲」,但一方面「搏晒命」,互相衝突——即「傳播上的『雙重縛束』(double bind),窒息個人思想發展,而進一步是精神分裂」(註四)。朱耀偉則肯定箇中的雙重聲音,認為是替小市民宣泄了不滿:「一方面是小市民的吶喊(呼叫自己心聲的欲望聲音),一方面是詞人超然冷靜的道理(即被另一理性聲蓋過)……通過『分裂的聲音』造成的張力,小市民又往往能在其中得到滿足……」(註五)朱的論點,無疑更具說服力。惟上述論者未有提及的,是這些歌曲不少為電影而作,箇中創作,不能抹殺電影主題元素。上述提及的「分裂」與「雙重」聲音,正是跟...

    Ronald Rodman提出了把流行音樂作「主導動機」(leitmotif)放在電影裏考量,他針對九十年代兩部西方電影,美國的《危險人物》(Pulp Fiction,1994)及英國的《迷幻列車》(Trainspotting,1996),指出兩部電影的流行音樂類型,跟電影的命題有相當的聯繫(註八)。 所謂「主導動機」,來自德國古典音樂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在其「樂劇」(music drama)的創作理論,這理論後經音樂家Max Steiner在荷李活電影採納,廣為後世電影音樂家沿用。Claudia Gorbman曾對「主導動機」在電影裏作解說:泛指經常在電影反覆出現的主題(theme)或母題(motif),它可以是一段旋律、旋律中某個段落、和弦進程(harmonic pr...

    多年來,流行音樂在電影中的採用數之不盡,方法不一,不少均從商業角度或市場考慮,而能夠以「主導動機」有着如此貫徹整合的電影其實甚少,和許氏作品同代的西方電影代表大抵是《畢業生》(The Graduate,1967)與《迷幻車手》(Easy Rider,1969)。由主題曲主導的許氏作品,當中純樂器的電影音樂,也不時採用主題曲旋律,以不同搖滾風格變奏演繹:如前衛搖滾、 放克搖滾及藍調搖滾等,令觀眾對主題曲的風格與旋律留下深刻記憶,可以說,許冠傑從主題曲衍生的「主導動機」理念,在類型、形式、內容、演繹,均與許冠文的四部作者電影,做到具港產創意與精準有力的縫合。 不能忽略是,內含符碼還有許冠傑集搖滾樂手與電影明星的魅力,難得的健康、親民也討好。處身的家庭與社會,造就了他日後創作——成長於香港殖民地時...

    註一: 薛志雄口述,蒲鋒、劉嶔、王麗明訪問:〈薛志雄:電影是戲假情真〉,載於蒲鋒、劉嶔編:《乘風變化——嘉禾電影研究》(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2013年),頁184。 註二: 吳俊雄:《此時此處許冠傑》(香港:天窗出版社,2007年)。 註三: 許冠文口述,蒲鋒、劉嶔、王麗明、傅慧儀訪問:〈許冠文:沒有簽約卻有簽了長約的感覺〉,載於蒲鋒、劉嶔編:《乘風變化──嘉禾電影研究》,頁173。 註四: 吳宏:〈批判「許冠傑」〉,載於吳俊雄、張志偉編:《閱讀香港普及文化:1970-2000》(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年),頁204-205。 註五: 朱耀偉:《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香港:亮光文化,2011年),頁83-84。 註六: 澄雨:〈小人物看世界粵語喜劇...

    黃湛森:《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未出版博士論文(香港:香港大學,2003年),頁123。 作者簡介:電影音樂研究者,著有《必要的靜默》、《畫內音》及《畫外音》等書 (原文刊於2020年4月17、18日明報世紀版)

  2. 2023年2月12日 · 論語‧電影:我所認識的張婉婷 等了28年的《宋家皇朝》後記 movie chic, movie style:獎項觀察:而奧斯卡獎是屬於…… 家明雜感:《巴比倫:星聲追夢荷里活》(下):影像面前,人人平等

  3. 2023年2月12日 · 【明報專訊】近日由《給十九歲的我》引發的紀錄片風波,起初只是拍攝倫理的反思和討論,後來逐漸發展成#MeToo式的控訴運動,各方潛在受害人被鼓勵站出來縷述、交代自己遭遇過的傷害,對迫害者和相關建制提出檢舉和控訴,並指向抵制、施壓和網絡審判,直接導致《給十九歲的我》停止公映及退出角逐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獎項。 支持或反對抵制《給十九歲的我》的雙方在本文撰寫時還在各自「亮劍」,一方義憤填膺,聲稱要保護受害人,進而推動不義制度改革;另一方由於當事人基於種種原因不搶奪被害位置(雖然已背負喪失之痛而萬箭穿心),關注的其實是「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以及從而冒生的反感與戒懼。 兩面都有很多情緒,在情感政治主導以至氾濫的此時此地,我們有太多需要尋找理性協助。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4. 2023年2月12日 · 由「中央政法委宣傳教育局、政法綜治信息中心指導的掃黑題材劇」,可想而知本來可以有多主旋律,但巧妙在於,在滿足了這國家任務的前提下,《狂飊》竟然拍出一個跨越20年的民間微歷史,而且是用了極具劇力也極盡娛樂性的熟練類型劇手法去完成。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限時優惠. 新用戶30天免費試閱. 盡覽《明報電子報》收費內容. 立即試閱.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5. 2023年2月12日 · 論語‧電影:我所認識的張婉婷 等了28年的《宋家皇朝》後記 movie chic, movie style:獎項觀察:而奧斯卡獎是屬於…… 家明雜感:《巴比倫:星聲追夢荷里活》(下):影像面前,人人平等

  6. 2023年2月12日 · 論語‧電影:我所認識的張婉婷 等了28年的《宋家皇朝》後記 movie chic, movie style:獎項觀察:而奧斯卡獎是屬於…… 家明雜感:《巴比倫:星聲追夢荷里活》(下):影像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