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25日 · 除了氣溫破新高之外,6月份還刷新了幾項「新紀錄」,包括天文台於6月6日早上發出自2017年5月以來的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當天亦錄得超過14,350次雲對地閃電,是自2005年推出閃電定位系統以來的第二高紀錄;此外,6月8日早上在機場附近亦有水龍捲報告 ...

  2. 此政策簡報屬香港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五年計劃的相關研究項目,概述香港特別行政區現行三層式緊急事故及災難應變系統,又指出雖然香港過去曾受流行病威脅,公眾防護意識仍見薄弱,基本急救訓練及災難防護工作的參與度亦有不足。 此政策報告作者提出多項建議,鞏固災難防護系統,培訓具專業能力及知識的災難管理人才,從而減少不預計災難帶來的損失及傷痛。 這些建議包括增強相關持分者制訂突發事故應變方案的參與度、為他們提供災難預防的知識及技術、向社會向界提供相關資訊、舉行災難演習,以及提供心理社會相關服務。 如有建議或查詢,請電郵至 hkjcdpri@hkam.org.hk 。 Tags: policybriefs. 30/10/2019.

  3. 教研中心與「 龍耳 」合作,為聽障人士度身訂造一系列火災防備活動和體驗,增強他們的應變能力。. 此外,我們舉辦了「特殊需要人士應急支援研討會」,並邀請其他業界代表及持份者,共同分享和交流殘疾人士(包括體格或心智上)在災難防備和應對過程中 ...

    • 宋達能報告1
    • 宋達能報告2
    • 宋達能報告3
    • 宋達能報告4
  4. 另外,他最近與新聞系宋韻雅博士進行了跨學科研究合作,探討社交媒體上有關災害的錯誤資訊和修正。 翟博士認為,香港在應對颱風方面有充分準備,亦已制定有效的應變計劃,不過由於香港是沿海城市,未來有可能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5. 4. 香港民意研究所. 公眾對災難風險及防災的認知及意見調查. 2018 – 2020. 報告摘要. (2021. 年. 7. 月. )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

  6. www.hkjcdpri.org.hk › zh › research-policy研究與政策 | HKJCDPRI

    研究方法包括實地考察、問卷調查及焦點訪談。發表的多份研究報告題目廣泛,包括不同機構及社區的災難防護應變方案及經驗,以及在自然及科技災害後的復原方案。這些真實個案能令社會汲取經驗,並提出災難防護應變的可行建議。

  7. 2021年8月25日 · 心理學研究顯示,「正常化偏誤」 (Normalcy bias) 指人們在面臨非常態的緊急事件時,由於慣性思維,會選擇視而不見,假裝一切都正常。 例如,當地震發生時,多數人都知道應馬上避難;但由於不知道地震會有多嚴重,故此地震逐漸加大時,還是覺得「應該要停了吧! 我不會有事吧! 」,因而輕忽危險,繼續坐著,最後錯失避難機會。 (圖片來源: capfredf.wordpress) 此外,我們亦發現大部分香港人的準備,多為簡單的一次性預防措施,例如在颱風來臨前張貼膠紙在窗上、或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保持個人衞生等。 這些固然有效,可是覆蓋面單一,難以預防較複雜的災難情景(例如:一旦玻璃窗真的破裂後,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