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https://www.famplan.org.hk/. 服務熱線: (852) 25722222.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英語: The Family Planning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縮寫: FPAHK ,簡稱: 家計會 ), 香港 非牟利志願機構 ,於1950年成立,致力為香港個人、家庭和社會提倡、推廣及提供「性與生殖健康及權利 ...

  2. 背景 1970年代初,香港人口急速增長,而且流行重男輕女、追男丁的社會風氣 [1];為推廣節育,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曾創作出「貴精不貴多」(1972年)、「生育有計劃,家庭有幸福」(1973年)等宣傳口號 [2]。 歌曲 「兩個就夠晒數」這句口號則由家計會首任總幹事林貝聿嘉所構思 [3]。

    • 綜合家庭服務
    • 調解服務及離異家庭服務
    • 兒童服務
    • 青少年服務
    • 長者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
    • 專項服務

    本着「兒童為重、家庭為本、社區為基礎」的服務理念,提供整合服務,包括預防、支援和補救服務等,以加強個人和家庭的抗逆力,以及促進各人預防和應付各種困難和挑戰的能力。 家福會轄下有6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分別位於北角、深水埗、觀塘、將軍澳及葵涌、油塘,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全面的專業家庭服務,協助家庭處理各類問題、發展個人及家庭潛能、強化家庭功能、提高對家庭抗逆力,並且推動社區互助的精神,致力建立和諧社會。 1. 綜合家庭服務 1.1. 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1.1.1. 服務對象:個人及家庭,特別是弱勢社群,包括單親家庭、少數族裔、新來港及低收入家庭 1.1.1.1. 家庭輔導組:透過個案輔導、家庭危機處理及治療小組等方法,協助有困難的個人和家庭。 1.1.1.2. 家庭支援...

    為分居及離異家庭提供多元化服務,透過家事調解支援有需要家庭以平和理性態度處理離婚及相關事宜,使雙方及子女的利益同被顧及;同時鼓勵離異父母建立「兒童為本」精神,透過共享親職及穩定的親子聯繫,協助兒童適應家庭轉變。 1. 調解中心 1.1. 於1997年開展家事調解服務,幫助分居 / 離婚人士以和平理性的態度處理爭議,達成雙方接納的家事調解協議。本會繼而於2001年設立調解中心,統籌和推展家事調解及社區調解服務,以解決家庭成員之間的各類爭議。中心也積極發展專業調解訓練和為大眾而設的調解教育,促進調解專業的發展和普及化,締造和諧社會。 1.2. 臻和薈調解教育及服務計劃:臻和薈是全港第一所提供調解教育及服務的中心,宗旨為整體社會建立和諧家庭及人際關係,中心目標包括推出調解精神及教育,締造和諧社會文...

    提供兒童寄養服務、幼稚園社工服務、愛心社區保姆服務、兒童課後照顧及支援服務,協助及支援有需要的家庭,促進兒童的成長和發展。 1. 寄養服務及緊急寄養服務 1. 寄養服務:寄養服務旨在安排因家庭問題而缺乏父母或家人照顧的兒童,暫時入住寄養家庭,使他們得享家庭生活及適當照顧,待其家庭情況改善後,返家團聚,或直至有其他較長期的照顧安排。為有需要兒童選配寄養家庭,提供24小時家庭照顧,並提供督導及支援,確保寄養家長的照顧質素和促進寄養兒童的適應。兒童離開服務後,亦提供為期3個月的跟進服務。 2. 緊急寄養服務:緊急寄養服務目的是協助因遇到突發或緊急事故而缺乏父母照顧的兒童,提供即時及短期的家庭式住宿照顧服務,讓他們繼續享受家庭生活,直至他們能與家人團聚或獲得長期住宿安排。寄養期限最多為6個星期。 1...

    藝進同學會賽馬會將軍澳青年坊:家福會的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座落於將軍澳區,服務對象為區內6至24歲兒童、青少年及其家長。
    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為幼稚園、小學及中學提供駐校社會工作服務及其他服務計劃,以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發揮潛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為有需要的學生和家庭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對象為幼稚園、小學、中學學生及其家庭。
    衝突化解培育服務:回應青少年朋輩間衝突上升的趨勢,家福會透過在學校和社區推行「朋輩調解計劃」、「和平與調解教育系列」、「生命旅程調解教育系列」及「和平動力」計劃,如訓練課程、工作坊、講座、為相關專業人士提供培訓活動等形式,協助青少年以和平及理智方法處理人際衝突,並在校園及社區建立平等相處、互相尊重的文化,反對使用暴力解決問題。服務對象為青少年、家長、老師及相關專業人士。
    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家福會設計一系列的預防性活動,包括個案、咨詢、工作坊、講座、訓練、活動及小組,以配合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需要及發展,並強化他們的支援網絡及系統,以促進他們身心靈的健康成長。
    「網絡」教育及輔導服務:主要針對互聯網普及所產生的新問題,如:沉迷上網、網絡欺凌、網絡代溝、不良資訊泛濫及過量使用智能手機等,家福會設計各種創新及多層次的介入手法,包括教育性、預防性及治療性的活動,並與不同專業的人士合作,深入探討網絡問題。同時由2011年起設有健康上網支援網絡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網站,定期發佈實用資訊,為全港的中小學教師、學生及家長提供健康上網支援服務,以推...
    特殊教育需要服務:設計不同小組活動,協助主流學校裏的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及疑似但未經證實的個案及其家長,包括讀寫障礙、過度活躍症、阿氏保加症等。

    為有需要的長者、家庭及殘疾人士提供家務支援、個人照顧、護理、復康、日間照顧、護老者支援、健康生活推廣及社區支援服務等,讓長者可以按其意願繼續在社區內生活,於家中安享晚年,護老者亦能得到適切的支援。 1. 長者鄰舍中心:家福會的九龍城活齡中心,透過不同服務,包括輔導、家訪、外展、諮詢及轉介服務、治療性及發展性小組、學習及興趣班、專題講座、戶外參觀、旅行、節日聯歡及大型活動、護老物資借用及代購、午膳服務、認知障礙症患者及照顧者支援等,促進60歲或以上人士建立健康、積極、活躍和快樂的晚年。 1. 綜合家居照顧服務:由8隊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隊提供不同種類的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如護理服務、復康訓練、家居安全及家居改善建議、個人照顧、護送服務、暫託服務、幼兒照顧、洗衣、膳食服務、購物、家居清潔、心理社交支...

    理財教育中心:家福會自 2007 年起開展理財教育服務,並於 2017 年正式成立理財教育中心,透過體驗活動及社交媒體,向兒童、青少年及其家長分享正確的理財觀念及實用理財技巧。此外,更從美國引入理財社會工作證書課程 (Financial Social Work Certification),旨在增進業界的理財教育知識及技巧,惠澤社群。
    婦女及家庭成長服務:
    全人專業服務:提供度身訂造的收費服務,致力增進個人身、心、靈健康,提升處理個人、家庭或工作問題的能力。
    家福慈善基金:為接受家福會服務並有經濟困難的人士與家庭,提供短期的經濟援助,幫助他們脫離困境,重建希望。所有申請均由負責社工評估,再遞交基金秘書審核。
  3. 修頓中心 (英語: Southorn Centre )位於 香港 灣仔 軒尼詩道 130號,貼鄰 港鐵 灣仔站 ,西面毗鄰 修頓球場 ,東面毗鄰 修頓花園 。. 原址是修頓場館、福利會及1935年啟用的 貝夫人健康院 ,1982年貝夫人健康院原址的場所及修頓場館等建築物為配合地鐵 ...

  4. 貝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 (英語: Tang Shiu Kin Hospital Violet Peel General Outpatient Clinic ),前稱 貝夫人健康院 ,是一間提供普通科門診的公營診所,成立於1935年 [1] ,原址鄰近 灣仔 修頓遊樂場 ,以第18任 香港總督 貝璐 夫人命名 [2] ,是香港最早的公營門診診所,診所於2006年遷到灣仔 鄧肇堅醫院 內 [3] ,其配藥處與該醫院內的職員診所共用。 歷史 [ 編輯] 1967年7月12日 六七暴動 期間《 華僑日報 》報道昨晚暴徒闖入貝夫人健康院大肆搗亂及縱火. 始建至重光初期 [ 編輯]

  5. 香港會 ,又名 香港會所 ,是 香港 一家私人 會所 ,位於 中環 遮打道 3號A。 香港會創辦於1846年,提供高級商務及飲食服務,會所設有保齡球館和圖書館等設施。 [1] 會員包括政府官員和貿易公司的負責人,目前擁有約1,550名常駐會員,會員須透過邀請和經過投票後方可加入。 香港會所大廈. 主條目: 香港會所大廈. 1890年的香港會. 原香港會大廈位於雲咸街之側。 1900年的香港會. 1928年的香港會. 第二代香港會大廈建於1897年,為4層高,是當時其中一座 文藝復興風格 建築物,設計精緻。

  6. [] 目次. 隱藏. 序言. 歷史. 歷代建築. 樓層分佈. 著名前租戶. 附近建築物.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香港會所大廈. 3 種語言. 臺灣正體. 工具. 座標 :22°16′53.40″N 114°9′39.60″E. 香港會所大廈 (英語: Hong Kong Club Building ),是 香港 高級 俱樂部 「 香港 」的會所建築物,位於 中環 昃臣道 、 遮打道 、會所街、 干諾道中 之間。 目前的會所大廈為第三代會所建築物,落成於1984年。 樓高共21層,其中8層為會所使用,其餘為商業辦公室 [1] ,其中 烏拉圭 駐港名譽領事館位於16樓(已遷)。 歷史 [ 編輯] 第一代香港會所大廈近照(1873年) 第二代香港會所大廈近照(1908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