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北魏孝子石棺作于公元540年左右。. 孝子石棺上,着重描绘了“董永卖身葬父”、“郭巨埋儿”等中国传统的孝道故事。. 北魏时期,孝风盛行,“孝子故事”成为当时墓室装饰的主要题材,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就收藏有一套北魏时期的孝子石棺 ...

  2. 表现丁原谷对机父被遗的留恋回首望视;而祖父在与上虽表情呆滞,但还注视着川头的孙子:可是在爿一方面也以流畅细密的线条,表现了山林的景象,这幅线刻画从山水角度来看,在技法上有了一定进步。

    • 史书记载
    • 葬俗文化
    • 考古发现
    • 考古之谜
    • 相关情况

    石制的棺。《史记·秦本纪》:“是时蜚廉为 纣 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 处父 ,不与 殷 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於 霍太山 。”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有纵目人与石棺葬的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这是一条传说色彩很重,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史料。其中透露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但有些说法也令人疑惑,使后来的研究者产生了不同的诠释。关于石棺葬,应是古代西南夷民族中普遍流行的一种葬俗,常璩对此作了真实的记载。考古发现对此已有相当多的揭示,石棺葬主要分布在藏彝羌走廊与西南地区,但其影响却比较宽泛,在西北、华北、东北等地也有发现。其时间跨度很长,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秦汉时期乃至更晚。

    20世纪30年代,冯汉骥、郑德坤等考古学者就在岷江上游与安宁河谷对石棺葬作过调查。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以及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石棺葬葬式、族属、分布范围与文化内涵,已经有了越来越清晰的了解。现在来看,常璩的记载可以同考古相印证,所以仍是一条非常珍贵的史料。

    2010年5月,在一次文化遗址考察中,西林县有突破性发现:一座石棺墓在当地八达镇被发掘。据介绍,这种葬式类型的石棺墓在广西还是首次发现。西林县发现的石棺墓位于该县八达镇土黄村从勒屯卜盆坡,这里有一处古句町祭祀坑遗址。2010年4月下旬,为了考察句町祭祀坑遗址,该县专门组织了一批文化界专家到此进行田野考察。专家们在祭祀坑遗址作业时,意外地发现这座石棺墓。

    石棺墓长1.99米、头宽48.2厘米、脚宽34.4厘米、深39.8厘米。棺体呈长方形,棺壁全用页岩片石拼砌而成,形状古朴而奇特。棺中没有发现遗骨和陪葬物,因此难以判断其年代。但石棺的石料与右江流域广泛出土的祭祀用石铲的石料相同,都是容易破碎的页岩。由于遗址附近地域没有发现页岩,所以专家估计石料是从远处运来。

    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西麓有个阿里休尔特什村,该村以一个奇怪绝伦的石棺而扬名天下。来访游人一直络绎不绝。

    据石棺上文字记载:此棺是 1500年前的能工巧匠用整块大理石精雕细凿而成。公元960年,村民们将专程从罗马运来的波斯公爵桑特兄弟阿卜顿和圣南的尸首殓于其中,又别出心裁地在馆盖与棺体之间凿一小孔,并安上一根钢弯管。

    数年后的一天,突然一股清泉从棺内向外汩汩流淌,从早到晚昼夜不息,年复一年不绝如缕。据测定.每天流量达400公斤左右。即便天干地涸的大旱之前,也照样如此。这个全长193厘米的石棺紧紧密闭,固若金汤,棺盖与棺体早已连为一体。棺内是否尚有骸骨,人们不得而知。但经过反复多次的检查试验,清澈透明的泉水清凉纯正而绝无任何异味,是不可多得的上乘饮水。

    1942年10月,希特勒纳粹士兵闯入阿里休尔特什村,在石棺上撒尿拉屎,倾倒污水脏物,不久便出现了泉水枯竭的奇怪现象。数年后,当村民将石棺周身彻底洗净以后,泉水又恢复了“生命”,直至今日,仍是源源不断地日夜流淌。

    1961年7月,从法国格勒诺布尔市来了两个决意揭秘的工程师。他们经过一番苦心研究后断言,泉水是由渗透入棺的地下水,雨水以及空气中的湿气组合而成。他们请人用砖木将石棺垫高架空,四周裹以塑料薄膜,又亲自守卫,以防他人从弯管向格内灌水。可是,这两位工程师的断语被事实否定了。他们辛辛苦苦地守护了40天,泉水依然长流不止。

    1970年,英国《泰晤日报》悬赏10万美金,奖励揭晓石棺之谜。于是英国、美国、荷兰、德国、西班牙、瑞士、比利时等19个国家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先后前来寻幽探秘,但均以失败告终。

    切尔诺贝利石屋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几个月里,为防止该电站第4机组继续核泄漏,有关单位用厚厚的混凝土和钢筋建造了一个有复杂通风系统的多层大型建筑物,将4号机组的全部设施埋在其中,这个建筑物成了“石屋”,被形象地称为“石棺”。

    关于“石棺”的坚固性,曾经引起人们的质疑。俄罗斯原子能部长鲁缅采夫2003年在接受《独立报》采访时曾表示,由于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并未真正对“石棺”的强度做过评估,也未对“石棺”内的情况进行过研究和监控,“石棺”有崩塌的危险。此番言论马上遭到了乌克兰政府的反驳。乌克兰外长表示,“石棺”处于乌克兰专家监控之中,目前没有崩塌的危险。而且,乌克兰对“石棺”及其毗邻地区的监测从未间断过,一年用于此项的开支超过600万美元。“石棺”目前仍处于可控范围内。

    2003年年初,根据世界核协会的数据,乌克兰政府批准了一项加固完善“石棺”计划,一项新的“石棺”安全措施将于2014年完成,届时将建成一个含有1.8万吨金属、110米高、200米长、跨度为257米的建筑物覆盖原有的4号机组以及1986年建成的石棺。而这项计划将把4号反应堆的融化内核安全地包裹100年。“石棺”的生态安全改造费需要7.68亿美元,该支出主要来源于切尔诺贝利掩体基金。2004年年初,在“石棺”外封盖新的掩体工程正式动工。

  3. 棺材又称灵柩、寿棺等,是收敛亡者遗体的葬具。 最初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使用桦树皮和树枝掩埋尸体的方法,这种覆盖的方法被称为树枝棺,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属于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棺具范畴。

  4. 有的是群,一个洞穴放置了十几具棺木,也有夫妻,更多的是独,都被放置在峭壁上的天然洞穴里,而且都选择了朝阳的一面。 早在1978年, 江西 省就成立了专门的龙虎山崖墓悬棺考古工作队。

  5. 无赖汉葬父时偶遇风水宝地,从此命运大转变,多年后成为开国皇帝. 原创. 阅读9694赞16. 虽然出身不好、品行不佳,但王建在治国理政、选贤任能、鼓励生产等方面却是可圈可点,使得蜀中大治,经济得以恢复和繁荣,堪称一代有为之君。. 王建在位11年时间,于 ...

  6. 鲁襄公继位后,以三朝元老 季孙行 为丞相,保持鲁国的相对稳定。 鲁襄公五年(公元前568年),一代名臣季孙行去世,行要以 薄 来进行 下葬仪式,这时鲁襄公很感动的称赞的说行是个廉吏,于是襄公给行的谥号为“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