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繁體. 香港常見的舊式工廈. 活化工廈計劃 Industrial building revitalisation measures 是 香港政府 自2010年4月起實施的 公共政策 ,容許15年以上舊工業大廈工廈業主免補地價將整幢工廈改裝活化。 改裝作其它用途,例如改建為 寫字樓 、 藝術 工作室 、 服務式住宅 等。 截至2016年2月底,地政總署共接獲215宗在活化工廈措施下提出的申請,其中124宗已獲批准。 合共可提供約138萬平方米的樓面面積。 在獲批的124宗個案中,有28宗整幢改裝舊工業大廈個案的擬議新用途包括「康體文娛場所」用途,作文化及創意產業之用。 背景 [ 編輯]

  2. 簡介. 房委會廠廈是早期 香港公共房屋 的其中一個組成部份, 香港政府 在1954年開始發展 徙置區 ,為吸納受 寮屋 及 平房區 清拆計劃影響,俗稱「山寨廠」的家庭式工業及小規模工場,房委會前身 徙置事務處 於是開始發展徙置廠廈 [4] ,目的是安置受寮屋及 ...

  3. 2023年5月14日 · 香港曾經在20世紀中後期大力發展該模式該類型建築物被稱為工廈」。 至近年因應香港產業的進一步轉型港府推出過兩次活化工廈計劃引導工廈改建為數據中心寫字樓藝術工作室等用途冀望為工廈注入新的活力。 長三角、珠三角等多個城市近年都在加快推進「工業上樓」,支持先進製造業發展。 所謂「工業上樓」,即汽車可以搭電梯上樓裝卸貨物,工廠「上下樓」即產業「上下游」,研發人員下樓就可以到生產線直接進行溝通,大大縮短研發周期。 在香港,該類型建築物被稱為「工廈」。 近年香港工廈迅速轉型,工廈有了許多新用途。 據香港商報記者總結,常見的工廈轉型起碼有五個新用途,包括(一)轉型成為數據中心;(二)重新定位為商廈或商場;(三)改建成為藝術場地;(四)變身樓上汽車維修城;(五)化身成為迷你倉。

  4. 2022年5月18日 · 工廈重建的住宅確有不少優勢。 據《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下稱《準則》)建議 ,工業用地須方便通往市區商業中心,並在行人最易到達的地方提供公共運輸設施 。 因此,前身為工廈的住宅,通常都交通便利,離巿中心不遠。 而且政府早於回歸前 已規劃巿區工業用地轉型,不少傳統工業區如荃灣、長沙灣經多年規劃,已逐漸變為商住社區,交通、社區設施愈趨完善。 不過,工廈轉型為住宅,除了以上優勢,亦有值得留意之處,例如過渡期間,住宅與毗鄰的工廈如何兼容,避免工廈運作影響居民。 荃灣「工廠三寶」的例子,也會在各區發生,值得參考。 過渡期間的環境問題:荃灣的故事. 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最近於荃灣進行地區規劃研究,包括在地考察、訪談等,為其未來可持續發展提出規劃建議(見文末網址)。

  5. 2016年12月15日 · 主頁. 確保可持續增長. 商業樓面面積供應. 活化工廈計劃. 位於九龍灣及觀塘的工業用地,在2001年改劃為「商貿」用地,在規劃層面上容許將工業樓宇用作辦公室用途或改建為商業/辦公室樓宇。 在2010年4月政府首次推出了活化工廈措施並於2018年10月重啟活化計劃截至2023年12月底在活化工廈政策下當局共批准及簽立了66宗位於觀塘和九龍灣的整幢改裝或重建的申請。 這些工業大廈已經或將會重建或改裝作辦公室、商鋪和服務行業及酒店。 相關資料. 新聞公報 工廈重建「標準金額」補地價先導計劃三月中推出 (04.03.2021) 相關網頁 活化工廈2022. 演辭 起動九龍東辦事處專員於香港地產行政師學會午餐講座上的簡報 (15.12.2016) 相關網頁 活化工廈2009.

  6. 2020年12月26日 · 首個工廈改建過渡性房屋項目. 有鑑於住屋需求殷切現屆政府重新推出活化工廈政策容許工廈全幢改裝為過渡性房屋為促成民間主導的建議城市規劃委員會同意如經運輸及房屋局轄下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統籌在位於市區及新市鎮地區包括在商業綜合發展區其他指定用途註明商貿以及住宅地帶內已作整幢改裝的工業大廈作為期不超過五年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可視為屬分區計劃大綱圖內經常准許的臨時用途。 地政總署會免收整幢改裝工廈作過渡性房屋指定用途的地契豁免書費用及處理申請的行政費用。 希望提供更多過渡性房屋,協助更多正在輪候公屋的基層市民,透過較相宜的租金,和改善的居住環境,以減少生活壓力。 在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與有心業主的攜手努力下,首個工廈改建過渡性房屋項目,於今年初漸見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