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在壯麗的賦格曲釋放我 ( Libera me),並從c小調轉為C大調 (1:22:56),帶給人們希望後,這首從初演以來就大受歡迎的安魂曲就此結束。. 我一直覺得威爾第的「安魂曲」與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有許多相似性,兩者都有描繪世界末日的樂章,都有合唱與管弦樂 ...

  2. 教」這一個宗教流傳已久,主持教祭祀儀式的巫師,有的地方稱之為「端工」,有的稱之為「香火」,有的稱之為「童子」,名稱雖然不一樣,但總不外乎是以舞蹈迎送神明的祭祀方式(註)所分支流傳的意思。 遠古時候的巫師 (註),僅僅是以祭祀來驅逐散播瘟疫的惡鬼,或用以防禦乾早、水患。 近來的巫師的行為則更加奇幻,除了基本的拍擊腰鼓、吹著畫角(註),口中念唱著如 秦...

  3. 那一年,全台瘋「晶晶」. 如果你是四、五年級生,你可能還記得中視在民國五十幾年時,播了全台第一部連續劇「晶晶」。. 「晶晶」的劇情描述在政局動盪不安的年代,一對母女因逃難失散,而後互相尋找的故事。. 剛播出時,每天只演十五分鐘,後來因為太 ...

  4. 貝里尼深覺自己管弦樂法不夠成熟,而重新學習,到了同年的「諾瑪 」 終於再創高峰,但1833年的歌劇丹達的貝翠絲 (Beatrice di Tenda)首演失敗,他自此移居巴黎,最後的歌劇「清教徒 」 雖然也大成功,他卻因為腸病去世。. 其實他的生命雖短暫,但作品大多受人 ...

  5. 華格納在維也納的大量建築作品改變了家鄉的城市風貌,顯示當時建築的快速演化, 代表十九世紀末維也納建築界的革新與探索。 華格納別墅II 奧匈帝國建築師/都市計畫師──維也納分離派領導者+新藝術運動倡導者──[奧托.華格納] 奧托.華格納(Otto Wagner,1841-1918),奧地利(奧匈帝國 ...

  6. 1876年在拜魯特劇院首演時的三位萊茵河女兒. 另一位水仙女,女高音薇爾關德 (5:02,這名字應該還是來自於水的聲音)問她是不是一個人在看守黃金? 兩人開始追逐著嬉戲,然後次女高音,第三位水仙女芙洛絲希爾德要她們好好看守 (5:23),不要再玩了~那這放在萊茵河底的黃金究竟是什麼? 為何需要看守? 原來這是世界最珍貴的寶藏,除了名貴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祕密.......

  7. 納比派( Les Nabis )又稱‘先知派’是1890年代流行於巴黎的藝術流派. 1888年在朱利安學院成立. 畫風介於後印象派 野獸派 象徵主義與新藝術之間. 納比派起源於對印象主義的反動. 他們崇拜高更的風格 放棄繪畫傳統觀念 以自由表現方式發揮在海報 陶瓷 插圖 書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