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6月15日 · 粵語「無(冇)」可以有「不足」的意思,這個意思,現代漢語共同語卻不會用「無」,而只會用「沒」或「沒有」來表達。 如「我學著(咗)都無三個月,就勁過渠(佢)嘞」就是「我學了還不够三個月,就比他優勝了」。 元無名氏《三國志平話》卷下︰「魯肅回程後過江,頭尾無兩個月,周瑜引軍五萬,荊州南約百里,西行收川。 」(此例轉引自溫美姬《梅縣方言古語詞研究》「頭尾」條) (粵語詞彙研究所:無) 更多精采文章. 粵語解密:吠、乞兒. 粵語解密:波(啵) (續) 粵語解密:沈、閒日. 粵語解密:大肚嵐躭.

    • 粵語曲藝的傳統
    • 粵語時代曲的緩慢發展
    • 周聰──粵語歌開荒功臣第一名

    廣東人接觸西洋文化,肯定比上海來得早,而香港更是徹頭徹尾的英國殖民地(上海只有租界),而廣州自清中葉至鴉片戰爭的大半個世紀中,更是「一口通商」的唯一對外關口。粵⼈包括海外華人認識近代西樂,肯定早過任何中國人,而將西洋樂器如小提琴、色士風和班祖(banjo,五弦琴)等引入,便全是廣東人。但可能由於粵劇 (即廣東大戲)對粵人的文化枷鎖,遠超過海派京劇或越劇對於滬人,故此,國語時代曲在上海的發展(亦不在北京),便較為迅速和全⾯。 粵語聲樂有四大類:舞台粵劇、歌壇粵曲、說唱粵謳民謠、和粵語時代曲。前三類屬傳統中式曲藝(以五音階為主),而粵語時代曲,亦如國語時代曲一樣,是要打破舊傳統、創造新傳統之新世代事物,即是放棄傳統粵語曲藝技巧、改用西洋樂理(以七音階為主)寫的曲調旋律、再填上粵語歌詞的新曲種。當...

    國語時代曲傳到廣東後不久,到了1930年代初,首批粵語時代曲便在廣州和香港出現,但此時期尚在試驗階段,參與者多是業餘或玩票性質,作品多似四不像,仍帶有濃厚的傳統粵曲味道。到了30年代後期,雖然有了一些進展,但多亦只是電影插曲的⼀首半首,曲調和歌詞仍似粵曲,唱者更多是在電影任主角的傳統粵劇名伶,數量亦不多。 1935年的港產粵語電影《生命線》,在它的多首插曲中、由李綺年主唱的〈兒安眠〉(錢大叔曲,冼幹持詞),有學者如魯金便認為,是第⼀首有真正時代曲風格的粵語歌,但亦有學者如黃志華、容世誠等持不同意見。無論如何,粵語歌在解放前,基本上仍只是在孩童學行、反覆嘗試、跌倒再嘗試的階段。 解放後,時代曲在國內被禁,在台灣亦不被鼓勵(且硬件亦不足),但在香港這個英屬殖民地,一來較自由開放,二來由於⼤批老上...

    將粵語歌帶離玩票、業餘階段,必須有一群肯冒險的全職參與者。活躍於1950至80年代的周聰(1925-1993)一馬當先,當年便是以一個全職樂人的身份投入,力圖將粵語歌帶上一個新的發展台階(周「驄」另有其人,是一位同期的粵語電影明星)。首先,周聰有一個堅實的西洋樂理根底,曾任職夜總會西樂隊領班,能奏樂器,亦有一副悅耳的歌喉,他對西洋樂理的掌握,便是一個時代曲創作人的首要條件。不少學者公認他是粵語歌一大開荒功臣,有人(如黃霑和筆者等)更會將他放在首位。 到了1950年代中期,周聰已是過百首粵語歌的填詞、作曲和演唱者,如他的《周聰粵語時代曲》歌集(馬錦記書局,1961年)中的114首,便全皆由他填詞,當中35首的曲調是原創,作調者有周聰本人、呂文成、姚敏、馬國源和林兆鎏,佔這歌集的近三成,其餘的便...

  2. 2024年7月14日 · 粵語解密:波(啵) (續). 其實《周易》的「賁卦」中並無「噃」字,只有「皤」字!. 《釋文》所謂「荀作波」者(荀指東漢 荀爽),正就賁卦六四爻辭的「賁如皤如」一句中的「皤」字而言(見陸德明《經典釋文‧周易音義》「賁」‧「皤」條)。. 作者 ...

  3. 2020年4月16日 · 粵語有一音「dim 33 」(音與「店」同)而義為「碰」、「觸及」的詞,如說︰「 勿(咪) dim 33 我啲 也(嘢) !. 」就是說︰「不要碰我的東西!. 」這個詞白宛如《廣州方言詞典》作「玷」,張勵妍、倪列懷、潘禮美等編著的《香港粵語大詞典》作 ...

  4. 2024年4月18日 · 粵語傳承 道阻且長──何文匯教授訪談錄. 實際上,粵語保存中古音系之特徵,其完備是令人驚嘆的。. 因此,以粵語誦讀唐宋詩詞,不僅更能叶韻,也更合乎平仄格律。. 可以說,粵語在保存與推廣傳統文化方面,具有很大貢獻與潛能。. 作者: 編輯精選. 2024-04 ...

  5. 2021年6月20日 · 此字讀音與「格」只有聲母之異;「格」音gak 3,而此字則音fak 3。. 由原來讀書音fak3轉為口語”fak 1 fak 35 “,其實是粵語一部分常見「疊字象聲詞」變調現象而已──而且無論該字讀書音原有調值為何,排在前面的,其調值均變為1或11;排 ...

  6. 2024年6月23日 · 先說聲母方面。 「嵐」,《廣韻》平聲‧覃韻‧盧含切;「腩」,《廣韻》上聲‧感韻‧奴感切。 可見「嵐」屬「來母」(l-),而「腩」屬「泥母」(n-)。 二字聲母上有「泥」(n-)、「來」(l-)之別。 不過,「n-」、「l-」不分的現象是自古就在某些方言中存在的。 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卷三經云︰「又南過上郡 高奴縣東」,注云︰「故言高奴縣有洧水,肥可然,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 ……水肥亦所在有之,非止高奴縣 洧水也。 ……民俗語訛,謂之高樓城也。 」「高奴」語訛為「高樓」,就是把「泥母」「奴」讀成「來母」「樓」;這就是「n-」、「l-」不分了。 時至今日,神州大地也有些方言區是「n-」、「l-」不分的。 南京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