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2月1日 · 隨著染疫的人數增加有愈來愈多的案例發現在肺炎痊癒後身體仍留下些許後遺症也就是所謂的長新冠症狀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資訊確診者在康復的60天內仍有3060%的患者持續出現長新冠的病症常見的症狀有疲倦53.1%)、氣喘22.943.4%)、關節痛27.3%)、胸痛21.7%)、咳嗽15.4%以及嗅味覺異常13.1%。 而美國疾病管制局的調查數據則指出,超過40%的美國成年人曾感染過新冠肺炎,而有近1/5(19%)的患者有長新冠症狀。 而除了前述的常見症狀外,美國疾病管制局也提及,心悸、腦霧、頭暈、頭痛、睡眠問題、腹瀉、皮疹、月經週期改變、抑鬱及焦慮等症狀,也可能是新冠肺炎帶來的後遺症。

  3. 2020年4月1日 · 顏進雄表示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保險公司有3項主張1.理賠從寬認定2.簡化申請流程3.附加服務一方面因應主管機關的呼籲二方面本著關懷客戶的立場保障保戶的權益同時做到便利民眾的需求發揮保險保障的真義現今人類跨國活動日益頻繁使得傳染病擴散範圍及影響層面愈來愈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若是無法順利控制將會外溢到民生及經濟等層面。 首當其衝自是對全球運輸產業、觀光旅遊產業、製造產業鏈等造成衝擊,爾後亦有很大可能再擴及到其他產業。 天災人禍時有所聞,民眾除了建立正確的認知,亦須做好風險規避,防患未然、防微於杜漸才是萬全之道。 國泰人壽理賠部協理顏進雄.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72期.

  4. 2022年12月1日 · 疫情無情,帶來太多悲劇. A先生今年65歲,剛退休不久,與江淑芬已經相識16年,太太是臺北某間醫院的護士長,目前仍在醫院服務,2個女兒都已經出嫁,家中只剩下A先生夫妻一起扶持度過。 A先生患有心血管疾病因為擔心副作用所以沒有注射任何新冠肺炎疫苗2022年8月A先生忽然發燒快篩結果是陽性A太太要求先生盡快就醫但A先生認為自己只是輕症在家休息就好因而拒絕就醫A太太也拿他沒有辦法。 到了第3天早上,A先生的熱度稍退,精神也好了許多,A太太因為排班的關係早早出門,臨行前還對A先生小心囑咐要好好照顧自己身體,卻沒想到成為了他們夫妻的最後對話──那天晚上,值完夜班的A太太回家發現,A先生倒在客廳的地上,再也不會睜開眼睛了。

  5. 2021年6月1日 · 」黃仁堂以近期造成人心惶惶的新冠肺炎為例,「新冠肺炎最可怕的地方是它很容易演變成重症,而根據健保署的項目,滿多新冠患者是可以申請重大傷病卡的(見圖一、二)! 前陣子防疫保單大受歡迎,黃仁堂點出原因:「因為民眾覺得只要罹患新冠肺炎就能有10萬元理賠金,但理賠上限也就僅是10萬元。 我發現一般消費者並沒有注意到,其實患者有很多隱形成本。 一般民眾若被傳染,若是輕症還好,但是萬一需要重症治療,患者可能會擁有一輩子的後遺症,再加上全家被迫隔離,家庭將有一段不短的時間無收入,到時10萬元理賠金能提供的幫助,或許僅是杯水車薪。 「這一年,我只要和客戶提到新冠肺炎的時事,客戶幾乎都會願意再購買一份重大傷病險。

  6. 2021年3月1日 · 3228. 鑑於黃俊文副社長過往在壽險行業長達三十八年的經歷,其在業務線上之所見、所聞、所為之經驗,藉由本專欄分享:心態建立、現況趨勢、組織發展、展業技巧、從業體悟等,都化為文字給第一線的從業人員與團隊領導人參考。 2021年才一開始臺灣就因部立桃園醫院的群聚感染事件讓新冠肺炎的疫情又起了波瀾原本已稍趨平靜的社會再次陷入無名的憂慮深怕又是一波社區感染威脅的開始。 於此同時,一張推出快2個月的產險保單,頓時成為臺灣人口耳相傳的「防疫神單」,大家趕著在保險公司宣布停賣的截止日前,有人是到保險公司辦公大樓樓下,從電梯口、大門到馬路跟著人群排成投保人龍,有人則是到處詢問保險業務員希望能夠盡快買到這張保單。

  7. 2022年8月1日 · 臺灣的新冠疫情爆發較晚,防疫政策也從去年的三級警戒,隨著Omicron全球大流行,從清零轉變為走向與病毒共存,進入防疫新生活。 而保險在疫情劇烈延燒的2年多以來,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經濟補償與安定作用,不僅在社會保險提供相應的保險保障,更有多家產險公司推出防疫保單,每一個確診的個人及其家庭,透過理賠金降低新冠疫情為家庭帶來的衝擊。 專訪過程中曾詢問桂先農董事長對於日前防疫保單的各項紛擾,「姑且不論後續的理賠爭議,又或者是保險公司的財務結構是否受到影響,排隊買保險的景象,不就代表民眾認同保險,也知道保險很重要嗎? 當然觀察本次經驗,有許多需要調整與借鑑之處。

  8. 2021年7月1日 · 5月新冠疫情升溫防疫保單詢問度與買氣大增許多民眾皆因此被喚醒危機意識而增添保障投保相關保單及險種此外由於先前臺灣出現首例30歲男子在接受AZ疫苗後出現血栓等不良反應加上國外新聞也出現諸如之清況令許多民眾擔憂施打疫苗後萬一出現副作用該怎麼辦? 對此,許多業者紛紛推出疫苗險供民眾投保。 在市場選擇多元的狀況下,民眾投保有哪些細節需要特別留意,以建立完善的風險防護網? 投保防疫保單應從需求出發,瞭解保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