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4月4日 · 衍陽法師生前為美國三藩市大覺蓮社及香港大覺福行中心住持,她曾 兩度中風,後來先後患上肝癌及肺癌。 在偶然之際了解到遺體捐贈的概念,立下死後成為無言老師的志願。 生老病死,她並不執着,也不在意,因她相信是生是死,自己還是有福的。 以下為衍陽法師的文章: 我在香港大嶼山寶林禪寺剃度出家。 有位師兄,從我在寺中第一眼見她,便覺得她有點特別,因為她臉上長滿成片成片的紅斑。 當時她負責在廚房燒柴,每次燒柴過後,她臉上的斑就紅得更厲害。 我後來才知她自小就患有牛皮癬,許多時候皮膚癢得極難受。 那位師兄很勤勞,心地很善良,寺裏大小雜務粗活都樂意做。 有一次她說,醫生早就說她只能活到四十歲左右,自己已賺了許多年。

  2. 2023年2月6日 · 星雲大師俗名李國深,1927年8月生於江蘇江都縣,12歲時隨著母親離鄉別井到南京尋找因戰亂而失蹤的父親,途經棲霞山時,一位知客師問他是否願意出家,他直覺答應 .,就拜住持志開上人為師,剃度出家,法名徹悟,號今覺。 影片推介: 童學園. 【童學園】子女欠缺自信或因家長不願放手 校長媽媽教3個方法提升自信心. 星雲大師1949年遷居台灣後,在桃園中壢圓光寺修行,1967年在高雄大樹鄉破土建寺,定名為「 佛光山 」,在香港、馬來西亞、澳洲、印度等世界各地設置共16所佛教學院及逾300所寺院道場。

  3. 2020年3月9日 · 要成為法醫,絕對不容易,首先要大學醫學學位畢業,成為香港醫務委員會的註冊西醫。 後需接受最少6年在職專科培訓,跟隨資深法醫學習,並考取香港病理學專科學院院士資格,及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資格,便可註冊成為法醫專科醫生。 曾參與馬尼拉人質事件的法醫 走遍馬尼拉尋找乾冰防遺體變壞. 法醫的真實工作日常. 藍醫生指,現實中的本港法醫總是忙著解剖驗屍、會見家屬、出庭作證及擔任「警察醫生」(Police Surgeon)。 他表示,大部份解剖調查會集中在早上處理,法醫會分配人手,1名法醫負責與家屬會面,其餘法醫會進行解剖工作,每人每日解剖約3具遺體。 為了解剖調查可以更完美,每位法醫一般會花約45分鐘至1小時解剖一具遺體。 我們不希望解剖多於3具遺體,因為這樣的調查是不完美的。

  4. 2020年3月9日 · 法醫人類學(Forensic Anthropology)屬應用人類學,概括來說是專門為大體(屍骨、骸骨、人體殘骸等)找正確身份或辨認(positive identification)為首要任務。 法醫人類學家會應用體質人類學、考古學、文化人類學及其他科學知識用到法律層面上。 透過骨頭,掌握主人生前的資料,包括性別、年齡、身高和種族。 這種判斷屍骨的方式,尤其可善用於某些大災難的屍首之中,細閱每副骨頭的特徵,能成為身份鑒定等的鐵證。 不少人會問法醫人類學家,跟法醫科專科醫生有何分別,Winsome以處理災難來解釋。 比如,於空難現場,法醫人類學家較法醫更易追尋死者身份。 她解釋:「兩者最大的分別,是法醫人類學家會經常協助戰爭罪案及大型傷亡事件的調查工作,是一個充满人道主義色彩的專業。

  5. 2017年2月19日 · 談到當年最深刻的探訪經驗,黃仁龍說是佐敦附近的「一門四傑」,爸爸和3個兒子都是吸毒者,他們露宿在街道某角落的箱皮紙窩。 探訪中,黃仁龍把排行第二的「亞成」當作弟弟看待,並多次相約亞成去互愛團契戒毒,但亞成始終沒有出現,「一門四傑」亦在某天忽然搬走了,後來聽說亞成因參與放火事件被判長期監禁,令黃仁龍深感遺憾。 在擔任律政司司長的期間,黃仁龍設立「不可一不可再」的青少年抗毒跨部門小組,其後更收到亞成的感謝卡,令他欣喜萬分。 回想當年的投身事奉,黃仁龍笑說,當年李國能最擔心徒弟「不務正業」,不專心做好大律師工作。

  6. 2024年1月10日 · 新冠肺炎在本港肆虐期間,沈祖堯曾在電台節目向前線醫護打氣,憶起2003年港人面臨著類似的危機,而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少醫護人員仍帶著03年一疫留下心靈的瘡疤,而沈祖堯則鼓勵醫護: 我為你們仍然勇敢面對挑戰而感到自豪。 正如你們多年前所立下的承諾,你們要為在疾病,痛苦中掙扎的人,奉獻專業知識和服務。 我從上一次SARS的一役中學會了,如果我們覺得自己注定失敗,就幾乎可以肯定我們將被擊敗。 對於那些擔任領導職務的醫護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 你們的同事每一個正在看著你。 你需要告訴他們黑夜將盡,黎明必至。 你們的微笑和擁抱,對前線同事意義重大。 相信我,Dirty Team 的手足們,你們的辛勞和奉獻,在我們社會每個人都看在眼裏。

  7. 2022年3月18日 · 她回想當年大哥患病,希望自己能夠接手私營診所事業,然而父親告訴她不要為家庭經濟而放棄自己想做的事,她才驚覺自己想繼續從事研究工作,至此便留在港大至今。 楊紫芝表示,自己永遠提醒學生要尋找自己的興趣,更表示醫學日新月異,不斷學習是作為一位仁醫一輩子都要做的事,要無忘初衷之餘,目光亦要夠闊,要關注社會大小事。 被問到長壽之道,楊紫芝笑言基因很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正面的心態,「Try your best everyday」。 她說,應該要活在當下,盡自己能力做好每件事,過好每一日。 她又認為大學並不是象牙塔,學生們應該要走入人群,了解社會。 最後她把「真誠」二字贈予香港人,她認為誠懇很重要,希望大家對人對自己都要真誠。 楊紫芝(左)最近接受馬時亨邀請受訪,分享自己縱橫醫學及教育界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