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暑期日語 沙田 相關

    廣告
  2. 8週達日語N5級程度,全面聽講讀寫訓練,每週2堂,每堂3小時. 5月31日N5新班/6月24日N1新班,名額少量,報名從速。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5日 · 沙田区(英语: Sha Tin District )是香港 十八区的其中一区,位于新界的东部,面积约6,927公顷。沙田区最北以大埔尾坑及中文大学(沙田市地段437号)地界与大埔区为界;西北以城门峡与荃湾区为界;西面以金山效野公园(金山以西为下葵涌 大窝山华景山庄一带)与葵青区为界,西南面以蝴蝶谷 ...

    • 历史
    • 沙田新市镇
    • 备注
    • 站部链结

    沙田原称沥源,古称棘园或艻园。在宋朝时,香木在沙螺湾和沙田被大量种植作为经济树。沥源的来源是指城门河清澈的河水。 最早载有沥源一名的史志地图为万历《粤大记》的《广东沿海图》。早于清代,沥源就以出产优质香树而知名。据嘉庆《新安县志》所载:“香树,邑内多植之,东路出于沥源、沙螺湾等处为佳”。当地早于明朝或更前已经有人定居。1574年大围村于现时的大围一带建立,是该区最古老及最大的围村。其后也有不少村落于城门河河边的浅滩发展,例如山下围、小沥源村及沙田村等。当时的城门河尽头约于现时狮子桥的附近,向北已是沙田海,而圆洲角则是在沙田海中央的小岛。 清朝时,沥源的40多条村组成沥源九约,共同肩负沙田区的治安防卫。在1899年,在英国接管新界时,政府官员误以为沙田为沥源的地名,所以从此沥源便叫作沙田。 1...

    为应付香港人口的不断提升,香港政府于1960年决定发展卫星城市计划,将沙田规划成为一个卫星城市,并于1961年定下首份分区发展大纲图,其后将原属大埔理民府管辖的沙田分划出沙田区。然而沙田新市镇发展计划至1973年才正式开始,向居民收回多个原居民乡村及沙田机场用地,并进行在沙田海及城门河两岸的大规划填海工程。1979年沙田墟发生严重大火,整个墟市成为废墟,因此香港政府亦将沙田墟清拆,以配合沙田新市镇的发展计划。其后至1980年代政府决定扩大原先规划容纳大约36万人的规模,并将马鞍山纳入沙田新市镇发展的一部分,使沙田区发展至现时的规模。前特首曾荫权先生曾为沙田民政专员。

    ^ 東方日報:《新版<香港街>查文獻正地名》,2011年2月22日。. [2017年2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5月9日).
    ^ Monthly Means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for Sha Tin, 1985-2017. 香港天文台. [2018-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 陈, 嘉文. 街知巷聞﹕新機場 / 沉香賊 偷走了沙螺灣. 明报. 2015年2月15日 [2017年8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7日).
    沙田·香港 一个以沙田今昔为主题的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沙田英語: Sha Tin , 一般坊間亦作 Shatin )是 香港 沙田區 的主要部分,位於 新界 東部,涵蓋 火炭 以南、 大圍 以北的 城門河 兩岸土地,原稱 瀝源 (英語: Lek Yuen )。 沙田在1970年代進行大規模的填海工程,原有 沙田海 南部如今僅剩用作人工排洪河道城門河,而沙田新市鎮的主體部分則在填海地上發展,原有 沙田墟 一帶已建成「 沙田市中心 」。 2011年時任 香港特區政府 地政總署 副署長的黃仲衡向傳媒表示,地政總署根據歷史文獻記載確定「沙田」的英文名稱正確拼寫方式爲「Sha Tin」,而非「Shatin」或「Sha-tin」 [1] 。

  3.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分校全貌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英語:Hong Kong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ha Tin),簡稱:IVE(ST))是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位於香港 新界 沙田區 火炭的分校,前身為沙田工業學院,成立於1986年。是職業訓練局在1982年成立後所建立的三所工業學院其中之一(另外兩間位於屯門 ...

  4. 沙田東 (英語: Sha Tin East ,代號 R2 )是香港 沙田區議會 下轄的 選區 ,2023年設立,定為雙議席選區。 範圍 [ 編輯] 現時選區包括 沙田圍 、 小瀝源 、 石門 及 大水坑 ,與其接壤的選區有 沙田西 、 沙田南 、 沙田北 、 黃大仙區議會 的 黃大仙西 選區、 西貢區議會 的 西貢及坑口 選區 [3] 。

  5. 沙田政府合署原來位於 銅鑼灣山路 ,由於該地的地積比率只有0.5,面積約為8,000 平方米 ,但只提供約3,300平方米實用面積供 地政總署 、 規劃署 和 拓展署 三個部門設置辦事處,土地未獲充分利用。. 政府須租用私人或其他公共機構的地方以應付辦公地方不足的 ...

  6. 暑假的由來 [編輯] 十九世紀中葉,在美國教育家賀拉斯·曼等的推動下,美國進行教育改革,如統一教育制度,學校放暑假是其中一項,得到醫學及心理學界的支持,他們認為學生長期「受壓」,不利成長,而且夏天擠在一起,容易滋生傳染疾病。 經過半個世紀努力,加上社會條件成熟,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