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股票 初時的存款保障計劃補償上限為10萬港元2008年9月有謠言指東亞銀行可能倒閉導致銀行出現擠提同年10月政府宣佈動用外匯基金儲備為香港的銀行暫時提供百分百存款保障金額有效期至2010年12月31日屆滿後補償上限亦正式放寬至50萬港

  2. 港元利息結算率涵蓋到期日為1至12個月的港元存款計算方法是從20間參考銀行的報價中抽出14個中位數值然後取其平均數。 銀行公會根據財資市場公會的建議選擇參考銀行,所採用的準則包括銀行的信譽、在港元市場上的業務規模及信貸評級。 」 [1] 每間銀行都會出現資金盈餘或不足的現象,它們可以向其他銀行同業扎平資金,期限可長可短,只要在一年或以內,都屬於這個 貨幣市場 (Money Market)的交易。 拆出資金者可主動出價,稱之為拆出利率(Offered Rate),各類銀行的實力不同、需求不一,導致提出的利率亦有差異。 事實上,早晚時差亦令「銀行同業拆息」改變。

  3. 香港證券交易歷史悠久,早於19世紀香港開埠初期已出現,但到1891年 香港股票經紀會 ( The Stockbroker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成立,香港始有正式證券交易市場。. 1914年221日,該會易名為 香港股份總會 (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 1921年101日, 香港股票經 ...

  4. 2007年97日,香港特區政府以平均價155.4港元增持港交所股份,令其持股量增至5.88%,財政司司長 曾俊華 表示,港府增持港交所,顯示對港交所支持,有助香港鞏固 國際金融中心 地位。. 受消息刺激,港交所當日急升10港元,收市報158港元,在910日更暴升 ...

  5. 強制性公積金計劃 (英語: Mandatory Provident Fund Schemes ;簡稱 強積金 或 MPF ),是 香港 的一項退休保障計劃, 香港立法局 於1995年7月27日通過《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並在2000年12月1日正式實行。 除了少數人士獲豁免外,該計劃強制18至65歲的香港僱員參與。 僱主及僱員雙方共同供款以成立 基金 。 一般情況下,僱員要年滿65歲或提出特殊原因,才可取回供款。 質疑 [ 編輯] 強積金實行後,成效受到質疑,包括被指回報率不大理想,甚至可能錄得虧損,又被質疑行政費高、作為中介的金融機構成了最大得益者,以及對現時的老人無助等負面評價。 [1] 背景 [ 編輯] 早於1966年, 港英政府 已就在香港設立中央 公積金 的可行性展開研究。

  6. 1999年,當時 財政司司長 曾蔭權 公佈,為香港證券期貨市場進行全面改革,以提高香港競爭力迎接市場 全球化 所帶來挑戰。. 建議把 香港聯合交易所 (聯交所)與 香港期貨交易所 (期交所)實行股份化,並與 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 合併,由單一 ...

  7.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 (英語: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 ,縮寫: HSBC ,簡稱: 滙豐 ),舊時官方簡稱 滙豐銀行 (英語: HongkongBank ,直到1998年11 滙豐集團 宣佈統一品牌為止),是 滙豐控股有限公司 全資附屬公司,也是 香港 最大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