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日 ·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1 年 6 月 1 日. 588. 0. 「我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曾在2008年大潤發被網路巨獸阿里巴巴集團收購時黯然地說道。 他明明已做到零售業界翹楚,卻輸給網路世代的習慣。 業務人員的處境何嘗不是如此? 隨著金融環境的演進,業務人員間的競爭已不僅侷限於保險商品,愈來愈多的業務人員需要更廣泛的金融與財務知識來因應客戶的需求。 前陣子臺股牛市沖天,一路奔向歷史高點,全民陷入狂歡,瘋股票的盛況一如1990年代臺股最狂熱的那個時代。 身為財務顧問,如何幫助客戶達成理財目標? 財務顧問若能擁有良好的理財知識,能使客戶的損失降到最低,客戶就會成為財務顧問最忠心的粉絲。

  2. 2023年8月1日 · 199. 敬愛的客戶朋友: 著名作家楊絳女士曾經寫過這樣一段話:「真實生活一半是柴米油鹽一半是星辰大海。 」我想,這也是多數人經過生活滄桑及一段歲月歷練之後,心中會有的感悟。 今年初夏我曾在某雜誌封面看到針對高齡化社會的關懷標題特刊專題報導臺日面對高齡化延伸的長照需求及在家臨終之現況分析了亞洲最快老化的臺灣和日本各走上不同的道路即是日本走保險臺灣走社福」。 關於這類問題,也在我心中佔據許多年,常思索最理想的高齡化社會是:即便獨居者、失智者,皆能夠安心變老和臨終。 而臺灣和日本,哪一邊的政策會離「理想」更近一些呢? 目前臺灣「社福」這個區塊又緊緊地與健保綁在一起。 我真的很憂心,這又是一個全民買單的政策,年輕世代該如何因應老化的社會問題?

  3. 2023年8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8 月 1 日. 304. 0. 美娟笑稱,她其實是被保銷集團增進保險業的。 26年前,她擔任金融業的高管,機緣巧合下參加了第1屆世界華人保險大會,讓當時職涯發展不錯的自己打開了眼界──原來金融業還有保險這樣的新天地,原來我可以有另一個選擇。 看見了世界有多大,美娟於是從此轉行進入保險業。 也因為當初開拓了她眼界的正是世界華人保險大會,當國際龍獎IDA正式宣布後,美娟一直十分認同並且以年年達標為基礎。 美娟認為,榮譽獎項其實是為了客戶而爭取的。

  4. 2020年1月1日 · 遠雄人壽不僅重視醫療險更將持續專注健康險及傷害險市場並配合健保及公共衛生政策提供國人完整醫療保障滿足不同年齡層的風險規劃需求。 今年起,主管機關關注儲蓄型保單的銷售,以及保險業者的高宣告利率,就是期許保險業能夠回歸保障本質,長遠來看,有利健全經營體質及保戶權益,並有助提高國人保障,屬良性循環。 趙學欣指出,無論商品政策如何調整,最重要的是民眾保險保障需求一直都在,對保險業而言,目前是調整商品策略的良機,亦是加速市場商品更多元化的機會。 此時此刻,保險業宜專注於保單特色研發,如附加身故之投資型商品、著重身故保障的壽險商品、針對55~65歲退休後可領取年金的商品,讓保障、退休、理財需求等面向更多元化,為不同客戶群量身訂作適合的保單。

  5. 2023年8月1日 · 0. 堅持從業的道路與堅定不斷接受挑戰的信念並不簡單,需要有強大的動力來源才能克服一路走來所遇到的顛頗、才能戰勝一時安逸的誘惑,而這強大的動力來源可以說成是有明確的目標。 遠人壽岷高通訊處高階處經理王添成與高階區經理李佳航,夫婦二人正是擁有明確目標的保險夫妻檔。 進入保險業的原因各人不同,想挑戰收入、喜歡工作時間彈性,或是曾受益於保險而認同保險等,此外從進入保險業的原因來看,也無法預見從業之路能走多久、能拓展得多寬廣,不過從王添成加入保險業的起因來看,能有今日成就似乎早端倪。

  6. 2023年11月1日 · 對此,曉文提出審視退休需求的2個觀點:首先,先瞭解自身有多少「退休金缺口」。 試著問自己,退休之後每個月想要多少生活費? 是不是每年都希望可以有一場國外旅遊? 如果想要入住較好的看護機構,一個月需要多少錢? 也要考慮可能的醫療成本。 當然,財富累積是愈多愈好,但當我們拉出一個可以量化的金額後,就可以用「當前與退休的距離」來進行規劃。 接著,規劃達成目標的方式。 若要累積財富,就不可不知「複利效應」的威力。

  7. 2021年7月1日 · - 2021 年 7 月 1 日. 0. 847.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商周出版發行人、 保險行銷集團集團發行人暨總編輯。 「用眼看、用耳聽、用心想」,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這還不夠,因為這可能只得到表象,如何得到更深的真相呢? 冷眼看不經意的作為、現象,耐心聽無意中說出的話語,拼湊出隱在暗處的細節,聰明的主管,需要更細緻的尋找真相方法。 有個知名的管理故事:一位空降而來的新主管,每一個人都在期待他的新人新政新改革,但這個新主管1個月沒動靜、2個月沒動靜、3個月也沒動靜,於是所有人不再期待,以為他是一個「阿斗」。 大家開始放鬆心情,原形畢露,沒想到半年之後,這位新主管看清楚了所有的真相,展開雷霆手段,大舉調動人事;問題人物不是發配邊疆,就是掃地出門,而努力工作者都受到了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