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樓宇滲水一般是由於樓宇結構和設備破損及缺乏妥善維修所致。 因此,樓宇業主有責任維修及管理其物業。 如果懷疑滲水情況是源自樓上或毗鄰的單位,應盡快與有關鄰居商討,以跟進調查及維修工程。 亦可向大廈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求助。 在建築專業人士和法律顧問的協助下,可根據大廈公契內容要求造成滲水問題的人士作出糾正,甚至提出索償
      www.waterseepage.gov.hk/tc/water_seepage/resolving.html
  1. 其他人也問了

  2. 1. 很多香港人買樓也鍾情頂層連天台單位但天台單位也特別多滲漏假如你不幸地買入漏水屋別以為透過打針把填補裂紋修補就可解決滲水問題因為要對症下藥必須先尋找出問題根源才可以我們將剖析漏水的處理程序以及常見的檢測手法來協助業主了解漏水屋的問題。 快速跳往:漏水個案、漏水主要成因、向食環署求助方法、尋找專家協助流程、責任誰屬. 延伸閱讀:【洗冷氣教學】100蚊簡易清洗程序! 四大步驟好易搞! 漏水個案. 《胡.說樓市》谷友陳先生早前就有親身經歷。 他在十年前搬入太子一個頂層連天台單位,五百幾呎單位空間寬敞,入屋客飯廳,旁邊一列窗可遠眺旺角花墟景色,一直也是相安無事,但自從六年前大廈進行大維修後,有一次下雨天發現主人房牆身濕透,自此每逢下雨天總有滲漏。

  3. 漏水屬於民事索償一旦樓下單位堅持要告上法庭追討賠償他就有責任證明被告人的單位是漏水的源頭亦即公證行的檢測報告不過香港的樓宇結構複雜牆內水管錯綜複雜有時未必能完全肯定漏水源頭又或者同時有多個漏水源頭

  4. 樓宇滲水是香港常見的問題除了令牆身發霉外日積月累會引致石屎剝落及鋼筋外露等嚴重問題業主有責任解決滲水問題如懷疑滲水源自樓上或毗鄰單位應盡快尋找滲漏的源頭位置及進行維修工程甚至提出向滲水單位索償。 1. 常見三種滲水情況. 1.1 雨天滲水. 每逢下雨窗邊都有滲水問題有機會是鋁窗變形窗框與石屎之間的防水物料失效甚至是大廈外牆滲水。 鋁窗問題需要自行處理,大廈外牆的維修責任則屬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 1.2 排水管漏水. 當滲水源頭排水時便會出現滲水情況,如洗澡、清洗浴室等,這類滲水情況不會持續發生,故水源會慢慢滲入牆身,導到油漆續漸剝落。 1.3 來水/食水. 如果是食水管破裂,一般都會持續漏水,而水錶讀數都會有明顯變化。 2. 懷疑鄰居或樓上漏水怎麼辦?

  5. 滲水辦的主要工作為以有系統的測試方法嘗試找出滲水的源頭使有關業主進行維修以解決由滲水引致的妨擾情況要注意的是他們並不會參與任何維修的工作滲水辦會在舉報後6個工作天內聯絡舉報人並安排工作人員到樓宇進行檢查

    • (25)
    • 樓宇滲水追討賠償1
    • 樓宇滲水追討賠償2
    • 樓宇滲水追討賠償3
    • 樓宇滲水追討賠償4
  6. 2021年12月24日 · 第三方專業人士證明 助追討責任賠償. 被懷疑的單位可能拒絕讓慘水辦職員進屋測試滲水辦可向法庭申請手令強制進入單位於測試後如確定是該單位漏水出事單位的業主便要在指定限期內解決漏水問題否則或會被檢控一經定罪可被罰款但就算真的有滲水如問題並不嚴重並沒有對樓下單位構成重大影響滲水辦或會停止調查投訴人可同時聘請第三方專業人士如公證行以更先進專業的高清紅外線掃描及微波掃描儀器找出問題源頭並憑測試結果採取進一步行動如向法院入稟追討損失。 可追討維修期內暫住費租金利息等. 如證實是因懷疑單位漏水導致問題,受影響單位業主便可申請索償,而需賠償的項目,除了包括單位維修費用、聘請專家、律師的費用,還有裝修期間暫時租住其他單位或酒店的開支,以及因漏水而損毀的物件的賠償費用等。

  7. 新屋入伙竟發現家居單位有水入屋相信不少人一定會為維修費及責任而煩惱但如果單位有購買火險或者家居保險即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MoneySmart比較不同家居保險的天花漏水賠償金額兼教大家如何以3個步驟輕鬆申請賠償天花漏水保險我應該購買火險還是家居保險? 天花漏水家居保險邊間好? 不少人曾被天花漏水問題困擾,所以購買家居保險,為自己的單位購買一個保障非常重要。 目前市場上的家居保險計劃眾多,且以家居面積決定價錢。 以500平方呎面積的單位為例,提供 家居保險服務 的供應商就有 MSIG 、AIG、AXA安盛、蘇黎世及中國平安等5家公司,每年的保費由HK$520至HK$1,372不等。 當然年費不同,賠償額亦有不同,大家可根據個人需要而購買家居保險。 精選家居保險. 更多資訊.

  8. 2023年7月25日 · 被樓下投訴漏水漏水賠償責任歸誰? 如果你確定漏水源頭是與你有關,在大多數情況下,你需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這可能包括︰漏水造成的直接損失,例如修復漏水部位的費用,以及對樓下業主因此造成的間接損失,例如裝修損失、住宿費用等。 若果,被投訴方不同意賠償,一般情況下,先建議雙方進行調解。 若仍有爭議,可以尋求漏水仲裁協助,因為經漏水仲裁簽訂的協議具法律效力,既可快速地解決問題,又能避免聘請律師的開支。 然而,如果你無法確定漏水源頭,或者無法證明漏水來自於你的單位,你可能不需要承擔賠償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