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日 · 面對中高資產客戶,保險業務員要怎麼樣才能打開他們的心房?翠霞認為,用心和傾聽是箇中關鍵,因為業務員從業有一定年資後專業素養其實不會差很多,因此心態面會決定客戶對你的觀感與信任度。 在業務銷售的領域裡,中高資產族群可說是絕大部分業務員都想要經營的目標對象。

  2. 2021年10月1日 · 台灣人壽高登通訊處廖冠雯表示每一位客戶的家庭結構與財務狀況都不盡相同讓客戶有圖像與數據為參考並以此規劃一份適合自己的醫療保障會比業務人員純文字敘述或是口頭說明還要容易許多圖像化工具就像是提供一個客戶與業務人員對話的平臺雙方有共同的思考方式後續的討論與建議就會較為順利也不會落入業務人員講得很專業客戶卻聽得很模糊所謂知識的詛咒的窠臼之中。 「知識的詛咒」常發生於專業名詞較多的領域當中,講者往往會預設聽眾已經具備一些知識,實際在對談時這樣的錯誤認知卻會造成溝通與理解上的誤差。 保險雖然是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但在條款中仍有許多較為艱澀的部分,業務人員解說時應將專業知識及條款以生活化的例子解說,讓客戶清楚瞭解其背後的意涵。 圖像化工具加上數據,具象傳達風險規劃.

  3. 2022年12月1日 · A先生今年65歲剛退休不久與江淑芬已經相識16年太太是臺北某間醫院的護士長目前仍在醫院服務2個女兒都已經出嫁家中只剩下A先生夫妻一起扶持度過。 A先生患有心血管疾病,因為擔心副作用,所以沒有注射任何新冠肺炎疫苗。 2022年8月,A先生忽然發燒,快篩結果是陽性,A太太要求先生盡快就醫,但A先生認為自己只是輕症,在家休息就好,因而拒絕就醫,A太太也拿他沒有辦法。 到了第3天早上,A先生的熱度稍退,精神也好了許多,A太太因為排班的關係早早出門,臨行前還對A先生小心囑咐要好好照顧自己身體,卻沒想到成為了他們夫妻的最後對話──那天晚上,值完夜班的A太太回家發現,A先生倒在客廳的地上,再也不會睜開眼睛了。

  4. 2020年1月1日 · 0. 1446. 二 一九年十一月十四日以「引領」為主題的第四屆CIA500世界華人保險500強團隊領導人峰會在這個素有「天府之國」美譽的古都大陸成都,正式拉開序幕。 本屆盛會,總計有96支壽險業菁英團隊榮獲CIA500世界級榮譽獎項,有來自海內外共70多家金融保險機構之550位卓越領導人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本屆盛會還特別邀請12位世界華人保險領域的傑出領導人為行業未來發聲,共奉獻13堂精妙絕倫的專題課程。 盛世之下的契機與危機. 在開幕儀式上,大會主席陳嘉虎先生代表保險行銷集團發表了開幕致辭。 陳嘉虎坦言,未來亞洲地區將成為世界保險舞台的核心,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日,以傳統業務銷售通路為主的保險業正面臨著各種形式的轉型與創新。

  5. 2016年10月1日 · 文 江嘉麗 照片 資料照片.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16 年 10 月 1 日. 0. 1786. 「變化」與「改變」不同,「改變」僅僅是「變」,但真正能產生效應的卻是「變化」的「化」。 那麼對於「變化」,我們應該如何做? 是面對變化,還是堅持變化? 這些都不夠生動形象,我們要擁抱變化,因為擁抱才會充滿熱情。 第十一屆世界華人保險大會暨2016國際龍獎IDA年會在澳門舉辦之際,有幸邀請到遠見 ‧ 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高希均,前來分享其對這次大會主題「擁抱變化」的理解。 高希均表示,「擁抱變化」並不等於「擁抱改變」,「變化」與「改變」是不一樣的,「改變」的英文詞是Change,而「變化」的英文詞是Changing。

  6. 2018年9月1日 · 江瑩紋習慣於挑戰高目標每個月每一季都有不同的目標要達成而且絕不妥協。 假使當月因為不可抗拒的因素而無法達標,未達標的部分會被她加到下個月的責任額,一口氣彌補回來,且絕不再拖欠。 她表示,一旦允許自己拖欠,就會滋生怠惰心,一個月一個月的拖下去,最後只會一事無成。 而將未完成的責任額加到下個月的目標,反而能夠心生警惕,因為這個月的目標沒有準時完成,累積到下個月壓力會非常大,這般滋味嘗過一次就足以令人警惕,自然不敢再拖欠。 為了杜絕以上情況發生,江瑩紋也有祕訣,即是提早兩個月進行目標追逐,即使臨時出現意外而無法按時完成目標,也還有充足的時間去彌補。 再者,還可以防止惡性循環。

  7. 2019年6月1日 · 這群20~29歲的新務實世代,很多人從小已有父母親替他們購買保單,只是現在當他們思考是否要成為保險業務人員時,很多人或許是他們的家人,心中還是會糾結,原因不在於保險商品或保險公司,而是業務人員還看不清究竟能走向什麼未來? 世界華人保險500強團隊CIA500執行委員會主席、保險行銷集團保險資訊研究發展中心IRDC院長陳嘉虎,在其著作《保險心經》一書當中提到:「心,是一切的源頭。 保險業為了培訓業務人員有許多的課程、研討會、峰會等,數都數不清,但都偏向於「道、法、術」(道理、方法、技術),卻少了「心」(心態與心境)的塑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