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1. 沖繩親子遊 兒童王國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1] 中文名. 冲绳儿童王国. 地理位置. 5-chōme-7-1 Goya, Okinawa, 904-0021, Japan. 开放时间. 全年 周一至周五,周日 09:30-17:30. 冲绳儿童王国是一个适合亲子游的景点内有动物园和博物馆非常适合带着小朋友一起游玩动物园依山而建规模不大但有不少跟动物互动的项目比如给长颈鹿喂食亲亲小鸡小仓鼠等。 冲绳儿童王国入口附近的收费博物馆也是来此游览的必到之地,博物馆有科学游戏和美术工作坊,那些设计巧妙、通俗易懂的陈设,把原本枯燥乏味的科学原理展示得生动有趣。 底层的展览厅会定期有不同的内容,适合小朋友。 冲绳儿童王国位于5-chōme-7-1 Goya, Okinawa, 904-0021, Japan。

  2. 亲子王国2002年在香港成立,是香港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的亲子(育儿)网站,在香港众多育儿网站中排名第一。亲子王国主要面向中小型线下实体母婴店铺,是连接品牌供应商和线下母婴店,围绕进货、营销、运营等功能服务于一体的母婴供应链一站式服务平台,专注于母婴门店一体化、数据化 ...

    • 概览
    • 国号
    • 历史
    • 疆域
    • 政治
    • 军事
    • 经济
    • 文化
    • 民族
    • 外交

    琉球群岛历史上的国家

    展开2个同名词条

    琉球王国(琉球语:琉球国/ルーチュークク Rūchū kuku)是曾存在于琉球群岛的封建政权名,最初是指在琉球群岛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国家。1429年,三国统一为琉球王国。

    琉球王国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蜿蜒1000公里,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372年,琉球诸国成为中国明王朝的藩属国。1429年,统一后的琉球王国仍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明亡后,琉球继续向清政府朝贡。1663年,琉球正式被清王朝册封,从此琉球使用清朝年号,向清朝纳贡,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从未间断。

    1609年,日本萨摩藩率兵侵占琉球,逼迫琉球向日本进贡。琉球王国形成“两属”状态,后逐渐被萨摩藩实际控制,成为萨摩藩的附庸。1872年,日本政府借明治天皇亲政之机,削琉球国号设为“琉球藩”。1875年7月,日本强令琉球王国停止对清政府的朝贡,并改用日本年号。1879年日本宣布琉球废藩置县,完成所谓的“琉球处分”,将琉球强行并入日本,设“冲绳”县,琉球王国覆亡。

    公元6世纪中后期,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出海寻访海外异俗。行至今日北起奄美大岛,南至与那国岛(今钓鱼岛西南170公里)时,见一片珍珠般的岛屿浮在海面中,“若虬龙浮在水面”,遂为其取名流虬。唐朝编纂《隋书》时,因“虬”意为小龙,为避帝王龙讳,将该地更名为流求。至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将该地美名以:琉球,意味琉璃玉和珍珠球。

    神话时代

    琉球王国有三本记载自身的史书——《中山世鉴》《中山世谱》和《球阳》。这三本书都记载了琉球开国的神话传说。 据说,天神阿摩美久下凡,由天帝赐予草木土石,做成岛屿。之后又求上天赐予人口,于是天帝将其子女二人赐予阿摩美久,此二人结合生三男二女,长男天孙氏建立了天孙王朝。天孙王朝共有二十五位国王,传至第二十五代王思金松兼王,为重臣利勇杀害,王朝灭亡。后有尊敦起兵诛灭了利勇,被拥立为君,称舜天王。这一事件大约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宋朝。

    三山时代

    据《中山世谱》等琉球王国史书记载,英祖(公元1229-1299)为琉球英祖王朝的建立者,神号英祖月子。英祖是伊祖城按司惠祖之子,惠祖则是传说中的琉球最早王朝天孙王朝的后裔。公元1253年—1259年,英祖曾担任舜天王朝义本王的摄政。义本“自称缺乏德行”,禅位于英祖,英祖遂于公元1260年继位,建立英祖王朝。英祖王朝末期,琉球分裂为山南、中山、山北三国,分别位于琉球群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这个时期称为“三山时代”。三国中,以中山最强,山北最弱。 根据琉球《中山世鉴》以及中国《明实录》和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南山王国以大里按司为中心,包括大里、佐敷、知念、玉城、具志头、东风平、岛尻大里、喜屋武、摩文仁、真壁、兼城、丰见,大致疆域相当于今日冲绳岛南端国场川—与那原一线以南的地域。中山王国以首里按司为中心,包括浦添、首里、那霸、北谷、读谷、越来、中城、胜连、具志川各城,大致疆域为南至国场川—与那原一线,北至仲泊地峡。北山王国以今归仁按司为中心,包括今归仁、羽地、名护、国头、金武、伊江、伊平屋(伊是名)等城,大致疆域为冲绳岛仲泊地峡以北的部分,以及附近的伊江岛和伊平屋岛。三国的势力主要集中在琉球本岛,并未发展到北方的奄美群岛和南方的八重山群岛、宫古群岛。 1372年(明洪武五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遣行人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此为明代第一次遣使琉球。同年十二月,琉球中山国国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杨载入朝,贡献方物。 1373年(洪武六年),山北王怕尼芝和山南王承察度也相继向明朝进贡。至此,北山、中山、南山三国开始向明政府朝贡,使用明朝年号,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 1383年(洪武十六年),琉球国中山王与山南王一同进贡,朱元璋“诏赐二王镀金银印”。此间,山南王与中山王联合与山北王争斗,相互攻伐,太祖命内史监丞梁民赐敕,令三方“罢兵息民”,三王从命共同遣使入朝献贡。 1385年(洪武十八年),明朝又相继赐印给山南王和山北王。 1390年,宫古岛酋长与那霸势头丰见亲入贡中山。不久,八重山酋长也前来朝贡中山王察度。为获得打造大型船只的技术,以避免使者船只受到海浪危害。 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琉球接受了朱元璋派遣的福建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 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中山国国王察度去世。1403年(明永乐元年),世子武宁遣侄三吾良叠讣告中国。1404年(永乐二年)2月,中山王世子武宁来朝告父丧,明成祖朱棣即遣行人时中赴琉球祭吊,“赙以市帛”,继而颁诏宣布世子武宁“袭爵位”。此为琉球受中国册封之始。 1415年(永乐十三年),山南王汪应祖世子他鲁每,因其父遇害,遣人入明进贡并请袭爵,这是琉球首次向中国提出册封的请求。同年五月,明成祖遣行人陈继芳等,前往琉球颁诏,封他鲁每为琉球山南王。自此,每位琉球国王嗣立,都会请求明朝册封,而明政府也多应其所请,派遣官员前去主持册封大礼,从而形成了中琉之间的朝贡和册封制度。

    第一尚氏

    1416年,执掌国政的中山王世子尚巴志征服山北。 1429年,中山国王尚巴志征服山南,定都首里城,建立起统一的琉球王国,仍向中国朝贡,中山国国王被明政府册封为琉球王。此后,琉球国一直按照明朝的典章制度隔年进贡,谨守臣节。根据琉球与明王朝的藩属关系,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 1430年,明宣宗正式赐姓琉球统治者“尚”姓,在之前琉球人只有名,从此在这之后才有了姓。 1400年至1550年期间,琉球王国进入黄金时代,商业高度发达,与福建、台湾、朝鲜、东南亚和日本进行贸易。 15世纪至16世纪,大量倭寇海盗骚扰琉球群岛。琉球国蒙受巨大损失,海上贸易受到阻碍。 1469年(明成化五年),琉球发生内乱,尚德王被杀,第一尚氏王朝灭亡。

    领土范围

    琉球王国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疆域主要在琉球群岛范围内,北起奄美大岛,东到喜界岛,南止波照间岛,西界与那国岛,蜿蜒1000公里,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三府五州三十五郡:俗叫府州曰方,又叫郡曰间切。 中头中山府:五州首里、三平、等、那霸、泊。十一郡西原、浦添、宜野湾、北谷、读谷山、越来、美里、中城、胜连、与那城、具志川是也。原有八郡,康熙年间分为十一郡。 岛尻南山府:十五郡真和志、南风原、东风平、大里、佐敷、知念、玉城、摩文仁、具志头、喜屋武、真壁、高岭、兼城、小禄、丰见城是也。原有十四郡,康熙年间分为十五郡。 国头北山府:九郡恩纳、金武、久志、名护、羽地、本部、今归仁、大宜味、国头是也。原有五郡,康熙年间分为九郡。

    国都

    首里城是琉球王国的政治和权力的中心。原建于三山时代末期(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中山国王察度在位期间,为加强对山南国的军事防御,控制主要港湾那霸泊港,修建了首里城,此时王城即王府与官署在浦添城。尚巴志王前期,中山国将王城迁到首里城,直到三山时代的终结。1429年琉球王国建立后,仍以首里城为国都,王城的正殿及各官署建筑更加完备,成为王国的政治中心。此后近300年间,首里城几次被毁又再建。1453年琉球王室内部因争夺王位而爆发了志鲁、布里之乱,首里城被烧毁,5年后重建。1660年、1709年首里城两度因失火被烧毁,又两度重新再建。然而,二战末期,1945年,这座古城又遭到美国军队炮火的摧毁,1992年重建。 跟日本国内的其他“城”样子完全不同,首里城以红漆为主,南北走向,正殿的穹形设计是典型的唐式大门,雕梁画栋,金龙盘旋,其布局是依照同时期明清的紫禁城作蓝本而建,其正殿是琉球王国最大的建筑物,有三层,宽29米,进深17米,高约16米,十一间七进,前面有五间一进的抱厦,重檐歇山顶中央为唐破风。资料记载,琉球被日本吞并之前,正殿二楼曾挂有九面中国皇帝赐给琉球王的御笔匾额,几经战火,已不知去向。大殿悬挂的“中山世土”匾额,为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册封尚真王时所赐,为复制品。御椅也不知去向,摆设的也为复制品。正殿的基石是用从中国进口的的大青石建造。

    政治结构

    琉球的政治架构分为国王及王族、国相、寨社三个层次。国王之下为王族,正妻为王妃,侧室分为夫人、妻两等,当中本身不是王嗣的嫔御又称为阿护母志良礼,嫡王子称直王子,庶王子称胁王子,储君为世子,储妃称世子妃。王女及宗女封按司加那志(有实际封地)或翁主(无实际封地),仪宾为翁主之夫(驸马的低一级称谓),宗室子称按司。国王去世而世子还没有得到古代中国中央政府的正式任命时代行国政则称为“摄政”。国相是一国的行政首脑,由国王任命,有很多从中国迁过去的人担任过这个职位。国相统辖的官员除了各个岛屿的“寨社”的长官和酋长外,还管辖国家机构中的官职,包括出使中国的“朝贡使”、“大夫官”、“长史官”、和充当翻译的“译官”、负责海事的“通事”、“总管”,对内的“紫巾官”、“法司”、“司贡”之类的官员。 这些寨社的长官和酋长都是世袭,也是琉球大的贵族和地方势力。其他官职有管理贸易、收税管员等。

    官员制度

    琉球位阶是琉球王国的身分序列。第二尚氏王朝第三代尚真王时位阶制度基本确立。先于1509年,确定根据金银簪区分贵贱,随后于1524年,确定根据六色冠区分等级。之后,1706年,蔡应瑞、程顺则等制定了《琉球国中山王府官制》,九品十八阶的位阶制度确立。1732年,蔡温在《琉球国中山王府官制》的基础上制定了《位阶定》,对琉球位阶的升进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琉球王国官职分为正、从九品。国王、王子、按司等王族、位于九品十八阶之上,平民位于之下。王弟、王叔、国相皆称“某地王子”。王子之下为各地按司,他们将手中兵权上交国王,聚居于首里,遥控其领地。按司再下为王舅、法司、紫巾官,称“某地亲方”。三品以下黄帽官称“某地亲云上”,无领地者称为“某里之子亲云上”、“某筑登亲云上”。从六品至从七品为“某掟亲云上”。八品红帽官称“某里之子”或“某地里主”。九品称“筑登之”,不入流者称“某子”。

    法律法规

    琉球早期的律法比较简单,许多刑罚还是沿用琉球传统的习惯代替法律。传统习惯分有死刑、轻刑两种。其中死刑有凌迟、斩首、枪刺三种刑罚。琉球的凌迟之刑用于处决犯有谋反罪的人;枪刺之刑则是将犯人捆在十字架型的木桩上,用枪刺其心脏致死,然后枭首示众直到木桩倒掉为止。轻刑分为流、曝日(罚在正午时分晒太阳)、夹、枷、笞。 在琉球传统刑罚中,犯通奸罪者男女一同处死。在第二尚氏王朝初期,对盗窃罪处罚十分严厉而且非常残酷,先剖开腹腔,然后割去鼻子、砍去双脚将窃贼杀死。到了中期,对盗窃罪的惩罚才有所减轻,依据犯人犯罪次数,分别改为笞刑、夹、曝日,甚至流刑或斩刑。 琉球民风淳朴,因此律法较为简单,“国中不设厅,没有审理诉讼的地方”,每当遇到犯罪之事即报知法司,由法司裁夺其罪,即使是官长的亲属亦依法论罪,不留情面。犯死罪者往往都选择切腹自杀而不是被处死。 由于这种律法会产生“相同的罪行但刑罚不同,轻重不均,难以解决”的现象,因此在1775年,尚穆王命令马国器(与那原亲方良矩)、向天迪(谱久山亲方朝纪)、马克义(幸地亲方良笃)、蔡世昌(高岛亲方汝显)等人编撰《琉球科律》,于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编写完成并正式颁行。该法典大部分是摹仿清律的规定,与《大清律例》相比,省略了职制、公式、婚姻、课程、祭祀、仪制、宫卫、关津、军政、邮驿、河防等篇目。当然,也参酌了日本的刑法典以及琉球的固有习惯。尚灏王在位时,又编纂了刑典《新集科律》。 琉球法律很多摹仿明、清律条文制定,虽然对犯罪的处罚与明清律不完全相同,但是在刑名的划分以及定罪量刑原则方面与明清律并无二致。琉球法律虽然简略,但却将中国封建法律的立法精神体现得非常突出,它承继了唐律以来关于“八议”和“十恶”的规定,并适时做了调整。唐律所规定的“八议”顺序为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科律》将其略做调整,调整后的顺序为:议亲、议故、议功、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宾。“十恶”仍为最重大的犯罪,《科律》第一《名例》上,按照唐律规定的内容及顺序,将“十恶”之罪作为刑法打击的重点。 琉球法律对杀人罪,按照当事人的主观动机,分为故杀、殴杀、过失杀、戏杀等,分别处以相应刑罚。 在婚姻继承方面,琉球法律规定限制结婚的条件为:父母丧中、近亲、奸通之男女、奸非和重婚。继承顺序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虽不排除女性继承权,但男子继承优先。 琉球国人口稀少,民风淳朴,律法简约,它在摹仿明清律的同时,也结合了本国的国情,体现了自己的特色。《科律》将刑罚分为死刑和轻刑两种,死刑执行方法有凌迟、斩首和枪刺。轻刑五种:流、曝日、夹、枷和笞刑。琉球法律没有规定像明清律那样的笞、杖、徒刑,而是用三种“入刑”来代替。它规定的正刑有五:一为入近所寺(即拘禁于附近之遍照寺、神应寺等处)五日至四十日,相当于《大清律》的“笞刑”;二为入中途寺(即拘禁于神宫寺、观音寺等处),六十日到九十日,相当于《大清律》的“杖刑”;三为入远所寺(即拘禁于照泰寺)一百日至五百日,相当于《大清律》的“徒刑”;流刑分三种:近流久米岛,四至六年;中流宫古岛,八年;远流八重山岛,十年或终身。最后为死刑绞、斩等。 琉球法律同样重视保护王府和“各官采地”的“公田”和“应募垦辟”者的“私田”的所有权,允许“量纳官米”的私田为“世业”,并且自由买卖。有关于动产所有权取得的法律规定,有遗拾物所有权的规定。同时,也有关于买卖、借贷等债权法的规定,对“贪不当之物价”、强买强卖者的处罚规定;对“年数虽多”的借贷,规定取息“不得过原本一倍”,禁止法外取息和取息过利。 琉球法律因袭了唐律的传统,将侵犯财产行为的犯罪分为“窃盗”和“强盗”罪两种,《科律》第十《贼盗》篇规定的“盗”就有十二种。据有限的文献记载:抢夺财物并杀害其人者,处斩;擅自闯入人家盗取财物并侵犯其妻女者,处斩。窃盗财物计赃定罪,赃钱至一万贯文者,终身流放;盗官物计赃钱至七千贯文者,终身流放。

    关于早期琉球王国的军事防御体系,在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尚真王时代,琉球王府的统治开始走向中央集权化。1522年,尚真王将统治各地的按司迁到首里城居住,禁止私人拥有兵器。此后经过1554年尚清王的改革,确立了琉球的军事体系——“库理・ヒキ制度”。而根据“库理・ヒキ制度”,琉球王府在琉球本岛中南部一带,设立有名叫“ヒキ”的王府卫队和名叫“间切军”的民间军事组织。

    “ヒキ”卫队在民间俗称“首里亲军”(しよりおやいくさ),是由琉球王府直接管辖的卫队。每个“ヒキ”卫队共二十余人,由势头亲云上一名担任队长,筑殿亲云上一名担任副队长,其他成员都由家来赤头(城的平役人)充当。琉球总共有十二支“ヒキ”卫队,分为丑日班、酉日班和巳日班三组,每组四支队伍,按照固定的日期轮班。

    “ヒキ”卫队的三个班组,分别隶属于名叫“库理”(こおり)的三个机构管辖。其中丑日班由某“库理”(史失其名)统辖,酉日班由“南库理”统辖,巳日班由“北库理”统辖。这三个库理分别由三名法司管理,而法司的直接上司便是琉球国王。

    三组卫队轮流守卫首里城、那霸港北岸一带、那霸港南岸至丰见城一带。而那霸港南岸至丰见城一带,也由南部各间切组织的民兵“间切军”协助守卫。“ヒキ”卫队和“间切军”的总人数大约在数千人左右。此外,琉球于1554年在那霸港的南岸和北岸分别建造了屋良座森城和三重城这两座炮台,凭借天险拱卫著那霸港,避免该港遭受倭寇的入侵。

    琉球王国还在今归仁城设置北山监守一职,统辖数百人的卫队,负责守卫琉球本岛的北部。

    琉球的军事组织基本是用来维持治安和防御倭寇的。除了尚清王、尚元王时代曾动用这些军事组织远征奄美大岛之外,琉球没有对外用过兵。琉球的军事装备较差,1609年萨摩入侵琉球之后,萨摩藩清点琉球的武器,竟然发现琉球只有五百张弓、三百挺枪、三百领甲胄以及若干刀、矛。

    海外贸易

    琉球王国处在海中,疆域狭小,自然资料匮乏,土地贫瘠,物产稀少,许多进贡明朝的物品如胡椒、苏木、香料等都是向东南亚诸国购买而来的。手工业方面,陶瓷制造业落后。造酒则较为原始。纺织工艺落后,唯有麻纺织品。 由于无法建立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只能通过海外贸易来获得财富。琉球王国不仅通过与中国的宗藩关系从中国获得大量的物资供应,还发展成为锁国状态下中国的海上对外贸易“总代理”。琉球的船只往来那霸与福州之间,还北上日本、朝鲜,南下安南、吕宋、暹罗、亚齐、爪哇、满剌加等,遍布整个南洋群岛。琉球从这样的“转口贸易”中富裕起来。 琉球海外贸易的大宗货物是向中国出售日本的白银、漆器、刀剑、屏风和扇子,将中国出产的药材、瓷器、丝绸、铜钱转售到日本和朝鲜,并将东南亚、印度和阿拉伯半岛出产的犀牛角、苏木、香料、锡、糖、象牙、乳香、龙涎香销售到中国、日本、朝鲜三国。 福州是琉球主要的在华贸易港口,琉球商人在福州交易的货物种类繁多,有各种手工业品、医药、香料、矿产、海产、纺织品及其他珍奇货物。福州还有人“代售球商之货”。琉球商人从福建带走的货物主要是陶瓷、漆器和丝绸三大类。 琉球对中国的朝贡贸易在康熙初年已经十分发达。带到中国的货物有金银罐、金银粉匣、金缸酒海、泥金彩画围屏、泥金扇、泥银扇、画扇、蕉布、苎布、红花、胡椒、苏木、腰刀、火刀、枪、盔甲、马、鞍、丝、绵、螺盘,额外增加的朝贡之物无定额。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日本延宝八年),琉球再次进贡,皇帝令免部分奢侈品。以后的朝贡中,只有马及熟硫磺、海螺壳、红铜等物。 朝鲜王朝通过琉球向南洋的转口贸易也有发展,从南洋进口药物、香料和珍珠、玳瑁、珊瑚等奢侈品。在琉球王国都城首里城(朝鲜称为海浦)出现了专门航行到朝鲜的琉球贸易船。琉球与朝鲜的关系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有发展,但经济的作用大于政治作用,因为他们同属于明朝的藩属。 琉球与东南亚的经济关系是互补的作用。16世纪,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势力已经进入东南亚,他们的产品通过琉球的中转站卖到朝鲜、日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随着西方国家与中国建立直接的贸易联系,以及萨摩入侵,琉球的转口贸易地位趋于衰落。此后,琉球的财政日益窘迫,有时甚至出现无钱接待册封使而向萨摩藩借贷的情况。 琉球国土贫瘠,农业难以发展,靠转口贸易获得所需物品。而且国家常闹饥荒,人们以苏铁果实为食。所以又有“苏铁地狱”之恶称。直到1594年中国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在菲律宾偷运番薯引种福建,1604年琉球人野国总管又从福州将番薯苗带回琉球,由麻平衡(仪间亲方真常)广为种植。至此人民死亡大减,亦以番薯为主食(当时只有国王和贵族阶层才可以吃米)。

    货币

    早期琉球王国经济不发达,民间贸易交流还是实行原始的物物交换方式,后来使用“海巴”作为通货。随着明清时期中国各朝皇帝颁赐铜钱,以及琉球商贩通过朝贡贸易从中国获得大量中国历代铜钱,中国铜钱逐渐成为琉球民间贸易流通使用的主要通货。根据《明实录》记载,1413年,明成祖曾赐予琉球王国中山王尚思绍、山南王汪应祖宝钞及“永乐通宝”钱;1425年册封尚巴志之际,明宣宗又赐予琉球铜钱。此后,琉球开始使用明朝铸造的铜钱作为通货。1459年,因明朝所赐铜钱在志鲁布里之乱中烧毁无存,尚泰久王又向明朝请赐铜钱。到了1534年陈侃出使琉球时,看到琉球国中使用日本所铸的铜钱。而到了徐葆光出使琉球的时候,发现其国中通行日本的宽永通宝,而明朝初年所铸的“洪武通宝”钱依旧在琉球使用。 事实上,琉球除了使用中国和日本所铸的铜钱外,也曾发行过一些自己铸造的铜钱。第一尚氏王朝尚泰久执政期间(1454—1460)就开始仿照中国古代钱币式样铸行自己国家的货币,到尚真王时共自铸了四种钱币:“大世通宝”、“世高通宝”(第一尚氏王朝世高王尚德铸)、“金圆世宝”(第二尚氏王朝金圆王尚圆铸)、“中山通宝”(第二尚氏王朝尚真王铸)。这四种钱币,总体铸造数量都不多,特别是“金圆世宝”、“中山通宝”铸造数量稀少,实物难见。琉球的官方史料《球阳》则记载,1656年,尚质王命平启祥(当间亲云上重陈)、薛礼兴(古波仓筑登之亲云上贺亲)利用萨摩藩的废钱铸造琉球自己的钱币。这种钱币被称作鸠目钱,俗称当间钱,质量差劣容易磨损,仅限国中使用,至今已无存。此外,还有一些日本所铸造的、只在琉球发行的铜钱。例如岛津氏为了完全控制琉球王国的经济,彻底将琉球纳入萨摩藩势力范围,于1863年以救济琉球的名义在萨摩藩本土开炉代铸的“琉球通宝”,在琉球王国强制流通使用。

    宗教

    琉球人的宗教信仰包括琉球神道、日本神道、佛教和道教,后亦有人尊崇基督教。 琉球神道 琉球人固有的宗教信仰为琉球神道,以龙宫信仰、妹神信仰、御岳信仰、祖灵崇拜等为核心。根据琉球神道的说法,龙宫在大海的彼岸,是大地丰饶与生命的根源。人死后,其灵魂将渡至龙宫,成为其肉亲的守护神。守护神定期回到其生前的居住地,祈祷人间的丰饶与平安。因此像中国人一样,琉球人亦对逝去的祖先十分尊敬,设牌位以祭之。琉球人对天然的山川、泉水、森林格外崇敬,是为御岳信仰。琉球人对御岳的信仰,同中国人对土地神的信仰相似。 琉球人尊敬女性,亦信仰妹神,祭司和巫师只能由女性当任,称为祝女和民间灵媒师。因此早期祝女的势力很大,甚至威胁到国王的统治地位。尚真王即位后,实行“祭政一致”政策,对祝女制度进行了改革。1470年,尚圆王的女儿首次被任命为闻得大君,成为神女的首领。闻得大君是御殿的神体,仕“御加那志御前”、“御火钵之御前”、“金之美御加那志御前”,为国家安泰、海路安全、五谷丰登等祈祷,宗教地位位居国王之下。尚真王又把琉球划分为“三平等(三个祭祀区域)”,分别任命三位“大阿母”神女主管“三平等”的祭祀,隶属于闻得大君。把各个部落的“根神”或对王国有功,有德者任命为“祝女”,祝女率领“根神(部落首领的姐妹,神女)”、“根人(部落首领)”等神职人员世袭主持一个或几个村落的祭祀,隶属于“大阿母”,政府赐予她们一定数量的土地、山林或渔猎权。在第二尚氏王朝时期,首里城设有闻得大君御殿、首里殿内、真壁殿内、仪保殿内,被称为“一本社三末社”。闻得大君御殿位于首里汀良次町,支配全国各地末社的祝女殿内。 日本神道 受日本文化的影响,琉球人亦信仰日本神道教。尚金福王在位期间,于那霸若狭町建立天照大神的神社,此为史书上所记载的琉球第一个神社。在琉球本岛,曾建有波上宫、冲宫、识名宫、普天间宫、末吉宫、八幡宫、天久宫、金武宫八个神社,即“琉球八社”。其中,八幡宫祀八幡大神,其他七社祀熊野权现。波上宫被称为琉球第一神社。 佛教 约在英祖王时期(13世纪),僧人禅鉴漂泊至那霸。英祖王尊信禅鉴,于浦添城以西建立极乐寺,相传此为琉球佛教之始。此后,察度王年间,日本僧人赖重法印来琉,于波上山建立护国寺传播真言宗。 1430年,明朝内官柴山出使琉球,捐资建立了大安禅寺。大安禅寺是琉球有创建年代记载的最古老的禅寺。 1454年,尚泰久王继任琉球王后,礼遇日本京都高僧芥隐并受其点化,为了使其更好的弘法。尚泰久为芥隐建造了广严、普门、天龙三所临济宗寺院,并延请芥隐任开山主持,此亦为琉球临济宗之始。此后,尚泰久又建造了天界、安国、万寿等寺院。此外,尚泰久还广铸巨钟悬挂于各寺院,命僧侣朝夕讲经说法,令人们拜佛以祈太平盛世。 1492年,尚真王为祭奠其父尚圆王,在首里城之北,模仿镰仓的元觉寺,建造了七堂珈蓝的圆觉寺,作为尚氏王朝的菩提寺,并延请芥隐任其开山主持。琉球历代国王的御后绘(肖像画)皆供奉于圆觉寺内,佛教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在此期间,圆觉寺、天王寺和天界寺并称为三大寺。此外,那霸的崇元寺昔日亦十分有名。 道教 琉球人亦尊崇道教。至于琉球人何时开始信仰道教,史籍缺乏相关记载。根据《中山传信录》记载,琉球王国虽然没有出家道士,但民间却有祭灶、祭祖、扫墓的习俗。清朝的册封使张学礼则称在琉球存在有三清殿,证实了道教在琉球王国的存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妈祖、拿公、拿婆、临水夫人、陈尚书等神亦为琉球人所崇敬。琉球王国共有上下两座天妃宫。其中,上天妃宫在久米村,下天妃宫在那霸港的天使馆附近。琉球的道教神蔡姑婆,亦受到琉球人的尊崇。 基督教 1622年,琉球历史上的第一位传教士乘坐“南蛮船”来到八重山,在当地进行传教。由于当时日本江户幕府实行禁教政策,作为附庸国的琉球不得不下令禁教,要求琉球民众对传播和信仰基督教的人进行检举揭发。这一禁教行动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中叶。1844年,法国传教士西奥多·奥古斯丁·福尔卡德神父乘坐法国海军的军舰来到琉球,要求自由传教。在军舰的压力下,尚育王被迫同意了传教的要求。1846年,另一位匈牙利籍的传教士伯德令乘坐英国军舰来到琉球。在琉球王府的许可下,在护国寺居住并进行传教。伯德令在琉球期间学会了琉球语,使用琉球语翻译了新约的福音书,后来于香港出版。这为基督教在琉球的传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艺术

    舞剧 琉球舞踊起源于欢迎中国册封使的宫廷舞踊“御冠船踊”,因缘于册封使节一行人乘来之船(御冠船)之名,御冠船踊可以说是琉球的古典艺能,也是组舞和古典舞蹈之始。御冠船踊的舞者皆为琉球的士族子弟。古典舞踊包括老人踊、若众踊、二才踊、女踊、打组踊等。1719年,在册封尚敬王之际,时任“踊奉行”一职的向受佑(玉城朝熏)曾到江户和萨摩五次学习戏剧艺术,创立了琉球特有的舞剧组踊,他创作的二童讨敌、执心钟入、铭荆子、女物狂等等都是常常可以看到的演出剧目。1879年,琉球被日本兼并,士族阶层趋于没落,士族们为了维持生计,开始教授古典舞踊,使得古典舞踊普及于一般的民众,于是民间舞踊诞生。 音乐 琉球王国的早期民歌称作“岛呗”,是作为献给神的歌曲,在祭祀中使用,内容也与颂扬神明和表达祈祷者的愿望有关。后来逐渐出现了与爱情、家庭生活有关的内容。14—15世纪期间,三弦乐器及其音乐从中国传入琉球。随后中国的三弦曲在琉球王国的各个地区流传开来,奠定了琉球音乐的基础。琉球音乐作曲方面的始祖夏德庸(幸地亲方贤忠)为以往无伴奏吟唱的琉球古典歌谣第一次谱写三弦伴奏曲,在当时摄政向象贤的大力宣导下,琉球音乐得以广泛传播。在夏德庸之后,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泽岻良泽(毛氏泽岻亲云上安崇)、向日长(新里亲方朝住)、萧世安(照喜名亲云上名仙,又称照喜名闻觉)、向全谟(屋嘉比亲云上朝寄)、向永祚(丰原朝典)、歌启业(知念绩高)等人继承并发展之,成为琉球音乐的一个流派——湛水流。歌启业的弟子伊丕显(安富祖正元)、毛文扬(野村安赵)又加以改进,创立了琉球音乐的新流派安富祖流和野村流。 琉球王国的宫廷音乐包括了在室内演奏的御座乐和室外演奏的路次乐。御座乐,是琉球在入贡、庆贺、谢恩与中国册封使团遣琉等政治互往活动的过程中,由中国传播到琉球的音乐。后来变成了琉球王国的宫廷仪式音乐,因在室内坐着为王公贵族演奏,故名"御座乐"。它包括用乐器合奏的"乐"与加入歌唱的"唱曲",作为琉球国王招待宾客的一种礼仪音乐,主要在款待中国册封使、江户朝贡等场合演奏。路次乐是一种仪式音乐,它是国王庆贺使的行进队列和仪式演奏的室外音乐,在地方上的乡村戏剧和乡村节庆时也吹奏。 乐器 琉球最初不具备自己的特色乐器,它的乐器,是自明代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与中国建立正式友好关系以后,不断地从中国输入的,据《通航一览》、《琉球人来朝关系书类》、《琉球关系文书》记载,自1634年至1850年,由琉球派遣的庆贺使、谢恩使一行带到江户去演奏的中国乐器有:锁呐、三板、两班、三金、金锣、铜锣、管、横笛、二线、三线、四线、长线、琵琶、鼓、小铜锣、心新、胡琴、洋琴、相思板、提筝、二弦、萧、月琴等。其中三线的原形就是从中国福建传入的三弦,由闽人三十六姓带往琉球,发展成为三线。在琉球王国的士族阶层中,并没有像日本本土那样地在墙壁上挂以甲胃、刀剑,而是陈设着三线乐器。贵族们将名工巧匠所制作的三线名器,命名为“开钟”,作为家宝而代代相传。

    武术

    琉球王国最广为人知的武术就是“手(ティー)”。“手”亦称“唐手”或“唐手拳”,是现代空手道的原型。现今大部分学者认为,“手”是由中国武术在琉球发展而成的。中国武术由明朝的闽人三十六姓带往琉球,结合了琉球当地一些格斗技术,发展成琉球特有的武术“手”。由于琉球手于琉球不同地方发展,同时亦发展出三套基本势法—那霸手、首里手以及泊手等。向文琳(真壁朝显)、佐久川宽贺、武成达(松村宗棍)等琉球武术家,其中有不少人曾拜中国武术家为师,有的甚至远赴中国切磋武艺。

    主词条:琉球人、闽人三十六姓

    琉球王国是以琉球人为主体的国家,除了琉球人还有闽人三十六姓的后裔。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明太祖为方便贡使往来,赐闽中三十六姓移居琉球。闽人三十六姓多为航海家、学者、工匠或其他拥有一技之长的人。他们来到琉球后,得到上至王府下到民间的极大尊重,大多被委以重任,参与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并世代享有高官厚禄,成为琉球王国中影响很大的名门望族。由于居住在久米村,故而被称作“久米士族”。

    与中国

    琉球王国是明清时期与中国往来最为频繁的藩属国之一, 与明朝是一水之隔的友好邻邦。自明洪武五年(1372年),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后,友好交往日益密切。琉球中山王一般每隔二年遣使一次,在明琉关系最密切时期,几乎每年遣使一次,一年中二或三至是常事,有时一年中竟达四、五次之多。明朝也常遣正副使臣前往琉球。1429年,统一后的琉球王国仍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明亡后,琉球继续向清政府朝贡。

    与日本

    14世纪至16世纪,琉球王国与日本萨摩藩和幕府间均有贸易往来。后来由于日本发生“应仁文明之乱(1467—1487年)”,琉球王国的官船不再进入日本的京畿之地。在此期间,萨摩藩渐渐掌握了对琉球贸易的特权,但双方的关系基本是对等的。1609年,日本德川幕府派萨摩藩率军侵略琉球后,琉球王国开始向日本的萨摩藩和江户幕府朝贡。

    与朝鲜

    1392年(李朝太祖元年),琉球第一次向朝鲜派出使团。此后,琉球以进贡为名向朝鲜派出使团共计40次。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琉球与朝鲜的贸易关系也非常频繁,仅次于中国、日本。

  3. 位于金沙滩啤酒城17号大篷的探索萌宠王国是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创新打造的室内全生态全互动沉浸式动物主题乐园作为室内动物园探索萌宠王国不同于野生动物园它完全不受天气制约可全天候开放萌宠王国以自然为核心理念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及栖息地环境使用栖架等进行开放式展示力求用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让人与动物零距离互动是游乐体验科普教育的综合体。 “专业的灯光、温控设备可以替代阳光和紫外线,按照小动物的需求,模拟出不同温度和光照的适宜生活环境。 ” 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策划部部长李焕斌告诉记者,探索萌宠王国的工作人员会根据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原栖息地环境特点,通过食物、环境等方面的刺激,让动物展示出更多攀爬、跳跃、捕食等自然行为,恢复其原有的天性。

  4. 在遥远的童话王国里,有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做小叮咚。小叮咚酷爱读书,尤其是童话书籍。他每次读书都很投入,深深地被剧情所吸引,也深恶痛绝故事中的坏人坏事。一天,躲在书籍里面注意小叮咚很久的“蠹虫之神”突然出现,他给了小叮咚一个魔法书签,这是个能随意进出真实 ...

  5. 《家族荣耀之继承者》是由优酷、寰亚传媒联合出品,谢颖、梁家树总监制,蔡晶盛执导,佘诗曼、林峯、罗溢、罗嘉良、许绍雄、黄浩然、余安安、张凤妮、陈静、梁靖琪、陈滢、王敏奕主演的商战剧,于2024年5月13日在优酷全网独播。该剧讲述了一向重男轻女的豪门丘家,在家族长者因病昏迷 ...

  6. 白先勇(Pai Hsien-yung),1937年8月16日(农历7月11日)出生于广西南宁,籍贯广西桂林,回族,美籍华裔作家、评论家、戏剧家、昆曲制作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荣休教授。白先勇于1956年考入中国台湾成功大学水利工程学系。1957年转入中国台湾大学外国文学系。

  1. 相關搜尋

    沖繩親子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