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We Shall Overcome. 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 好多香港人都聽過呢首歌,2003年香港爆發沙士期間,一班音樂人改編《We Shall Overcome》,創作全城抗炎主題曲「香港心」,激勵士氣。 《We Shall Overcome》係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最有代表性嘅歌曲,幾乎每次示威同集會都會響起佢嘅旋律。 音樂可以觸動人心,亦可以成為動員工具,激勵被壓迫者,推動抗爭。 由法國大革命、工人運動、抵抗納粹政權、反種族隔離鬥爭、兩性平權吶喊等,民權歌曲嘅誕生同時代背景好有關係。 一連兩集《自由之歌》紀錄片,介紹家傳戶曉民權歌曲嘅起源,例如《馬賽曲》、《Bella Ciao》、《I Will Survive》、《Wind of Change》等。

  2. 2020年2月7日 · 可以將we shall overcome嘅歌詞加入喺願榮光 當年呢首歌都只係得幾句we shall overcome歌詞

  3. 2020年2月6日 · 本來以為訪問做不成但過年前武肺疫症越爆越嚴重港府遲遲未有適切應對措施沙士康復者都急了起來最後接受了訪問初心只有一個:「希望大家沒有忘記沙士」。 對沙士康復者來說當年沙士的回憶是一輩子的痛苦不願再輕易提起。 「以為應付到因為我是救護員何錦華Circle本來是一名救護員二〇〇三年因為參加旅行團外遊而被同團一名曾在出發前到訪過醫院而得病的團友所感染。 而江靜華(Cat)的染病原因簡單直接:她是淘大E座八號單位的住戶。 當年淘大E座七、八號單位有大量沙士感染個案,事後發現大廈的渠管設計出現問題,加速病毒傳播。 Circle和Cat都差不多在三月中發病。 由發燒到入住隔離病房,他們都說當時只覺得自己只不過是患了一場大感冒,病徵和一般感冒差不多。

    • 疫情概述
    • 相關片段
    • 影響
    • 疫潮時事件及討論
    • 疫潮後事件及討論
    • 相關條目

    2002年12月底,廣東民間出現了致命怪病的傳言,這種病的病原當時未明,因此只被稱為「非典型肺炎」(簡稱「非典」)。有指中國當局在對關於疫情的討論進行河蟹,人民網「強國論壇」更有數位用戶,因而被管理員封鎖賬號。 當時坊間則流傳指,煲醋和喝板藍根可以預防怪病,有關消息藉口耳相傳及互聯網,由廣東傳至本港,市面開始出現搶購白醋和板藍根情況;當時香港傳媒亦只以戲謔方式報道,大部分市民將大陸市民舉動視為無知。 2003年2月21日,一名染病的廣州中山大學退休教授來港,並入住旺角京華國際酒店911號房,有關病毒正式進入本港。至3月初,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8A病房的醫護人員及病人相繼出現急性肺炎,及後迅速感染醫院訪客、相關人士的鄰居、同事,疫症終在3月中在社區爆發並蔓延,更經由航運及遊客散播至世界各地,成為...

    五十萬人「七一遊行」

    1. 參見:七一遊行 沙士造成香港近300人死亡,不少市民不滿政府抗疫無方,特別是初期不斷否認社區爆發,令大量市民染病,同時經濟跌至谷底,失業率急升,種種怨氣加上之後政府硬推《基本法》23條立法,最終號召五十萬人於當年7月1日上街抗議,開始了每年「七一遊行」的傳統。行政長官董建華民望每況愈下,亦被視為令他辭任行政長官的原因之一。

    自由行

    1. 參見:自由行 沙士疫潮重創香港經濟,世衞更曾發旅遊警告,旅遊業一片低迷。為挽救經濟,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派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前往北京與大陸當局商討自由行計劃。最終第一期自由行於2003年7月28日開始實施,容許廣東省東莞、佛山、中山、江門的居民來香港,其後在越來越多城市實施。截至2013年,有49個大陸城市的居民可以經自由行計劃來港,最長逗留一星期,自由行成功振興香港經濟,但同時在近年衍生不少問題。

    公共衞生意識提高

    自沙士爆發後,港人衞生意識明顯提高。沙士前鮮見香港人出入均會洗手,或患病時戴口罩,但疫潮過後有關習慣基本上延續至今。政府在疫症過後亦曾積極處理衞生事宜,如委派時任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為「清潔大隊長」主理全港清潔行動、增加隨地吐痰和亂拋垃圾的定額罰款,成立衞生防護中心等。至六年後的2009年,全球爆發人類豬型流感,香港各界的反應亦遠比沙士時迅速。 是項意識也改變了電視廣告製作方針。2004年5月,當時廣播事務管理局以「自非典型肺炎爆發後,社會人士比以前更關注健康」為理由,向無綫發出勸諭時,指在一則健康產品廣告中,一名男子打噴嚏,完全沒有遮掩口鼻。該廣告所描繪的內容,有違港府推廣個人衞生的方針;兒童如無意中模仿有關動作,可能會危害他人健康。此後每當電視廣告出現傷風感冒的情節,必須顯示「傷風感冒時,須掩蓋口鼻」之類的警告字句。

    2003年時,互聯網尚未以社交網絡為主導,網絡活動仍集中於討論區、網誌、新聞組及自建網站,主要網絡通訊方法則為電郵或安裝於電腦的通訊軟件如ICQ等。所以,有關疫症的消息,在網上主要透過上述方式流傳或紀錄。

    十周年網民討論

    2013年為沙士十周年,傳媒紛紛製作特輯回顧,網民亦在網上討論十年前的人事。 同時,英國及中東一帶傳出發現致命病毒,被形容為「新沙士」,引起網民擔心瘟疫重臨,WhatsApp更先後有傳言指懷疑「新沙士」已傳入香港,政府否認事件,衞生署更表示已將事件知會警方,警方會跟進調查。網民認為有關傳言不足信,認為港府已吸取十年前的教訓,不會隱瞞疲情。 另外,有網民將本港出現「人類偏肺病毒」個案稱為「新沙士」大肆宣揚,引來不少網民聲稱報警查辦。醫管局已澄清指人類偏肺病毒感染並非等同沙士或新型冠狀病毒。 自2013年3月下旬起,上海等地證實多宗新型H7N9禽流感個案,網民關注疫潮會否在十年後重臨,再次由大陸傳至香港。至12月,香港發現首宗感染個案。

    謝婉雯逝世13周年,張德江訪港被翻舊帳

    沙士期間,自動請纓衝上最前線的胸肺科醫生謝婉雯,在2003年5月13日殉職。多年來她無私奉獻自己的生命的事跡不斷被回帶,更被拍成電影《天作之盒》,由蔡少芬飾演她的角色。她更尊稱為「香港女兒」。 2016年5月13日為謝婉雯的13周年忌日,適逢中國大陸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即將訪港。是次張德江訪港,警方採取最高級別戒備,據悉將採用3層防暴架構及應變大部隊混合模式,並調派最少5,000警力戒備。在網媒紛紛發帖悼念謝婉雯的同時,有不少網民趁機回帶張德江當年時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時,曾被指隱瞞疫情,令疫症在香港蔓延。 有網民直斥這時候張德江訪港,猶如「派王震到新疆屯兵實邊」;另外有網民斥張德江:「應該親身要去浩園向謝婉雯醫生及沙士死者謝罪。」 張德江5月17日抵港後,於停機坪立即發表講話。他指自己和香港「有一定緣分」,包括他在廣東工作期間曾與香港政府共同抗擊非典疫情並取得勝利。前無綫新聞主播呂秉權在Facebook撰文怒斥,張德江想借沙士領功,是在香港人傷口灑鹽。

    17年後終現「沙士2.0」

    2019年12月,湖北武漢出現不明肺炎疫情,癥狀與沙士相近,並有指再度與進食野味有關,香港市民十分擔心沙士重臨。至2020年1月疫情轉趨嚴重,並開始擴散至全國各地,香港亦出現懷疑個案,惟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被指未有汲取沙士教訓,抗疫不力,其中堅拒「封關」更為人詬病,結果首宗感染個案經高鐵傳入本港。武漢肺炎結果演變成「全球大流行」疫症,困擾全球逾兩年仍未消退,數以百萬計人口染疫身亡,而2022年在本港全面爆發的Omicron疫情,更令武漢肺炎死亡人數超越沙士,成為香港近年死亡人數最多的瘟疫。

  4. 疫情受控後同曲不同詞快版香港再起飛面世:「We shall overcome香港再起飛全賴我共你努力創時機」,兩首歌都有本地群星參與反觀今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至今只有一首粵語版堅信愛會贏具有群星大合唱格局參與港星包括任達華鍾鎮濤惠英紅陳偉霆張衛健及馬國明),但嚴格來說這是內地Project宣傳力亦非常不足。 截稿前,仍未有本地電視台、電台、唱片公司或協會召集香港群星合唱官方粵語抗疫歌,是因為疫情發展所限,應減少群體聚集活動(可以分開錄音吧! )? 最近,劉德華、張學友都分別用個人名義推出粵語(《我知道》)及國語(《等風雨經過》)抗疫歌,以一己之力,為大家打氣。 群星大合唱,會否已成歷史? 最新回應. We Shall Overcome——群星大合唱不再現?

  5. 2020年5月13日 · 憶及好友,蘇詠儀稱讚謝婉雯工作一向有耐性,面對精神狀況較混亂的急症室病人,或是較焦急的家屬,她仍能耐心向病人及家屬了解病情,慢慢解釋,絕不「呼呼喝喝」;除了關顧病情,她更關心病人的心情。 在同學眼中,謝婉雯(後右一)是位品學兼優、好動的乖學生。 (相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 自動請纓照顧沙士重症病人. 2003年沙士爆發期間,謝婉雯主動請纓到深切醫療部照顧病人。 蘇詠儀憶述,謝婉雯患病入院後數天,二人仍然以電話保持聯絡,向朋友交代自己的情況;並且叮囑各人代為留意媽媽的身體情況,留意有沒有發燒。 其實當時佢呼吸已經唔暢順,但佢擔心其他人多過自己…… 大學同學、同樣是屯門醫院醫生的李舜華說。 李舜華形容,謝婉雯是一位很盡責的醫生及病人,每當其他醫生到病房為她檢查,她總自覺地戴上N95口罩。

  6. 十年回望香港醫學博物館沙士口述歷史檔案精選. 2003年香港爆發沙士這場災難影響深遠為1894年鼠疫爆發以來所未見。. 憑藉港人及當中無名英雄的付出,最終熬過難關,社會更團結一致。. 十年過去香港醫學博物館學會遍邀親歷沙士的醫療業界內外人士 ...

  1. 相關搜尋

    沙士回顧沙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