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8 个回答. 确实存在边界,法律毕竟只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会存在其它规范与之「神仙打架」,争夺生存空间的交锋。. 例如,法律问题和政治问题之间是存在边界的。. 美国宪法学领域有个经典判例 Baker v. Carr ,369 U.S. 186 (1962),就体现了划分楚河汉界的 ...

  2. 反正法律条文这个东西,自古以来在全世界都不是著作权保护的对象,直接抄袭也没有人找你麻烦。 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在向西方(主要是日本)学习,那么法律编写也就是主要以借鉴日本现成的法律为主,兼顾我国的文化特色。

  3. 法律肯定不是绝对的正义。 首先且不论正义是相对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法律不可能是其牵涉到的所有人都有权平等地参与制订、执行的。 那么这本身就可以被解释为一种非正义,就已经否定了它是绝对正义的任何可能性。

  4. 2015年9月23日 · 法律上的推定,是不管客观事实中是否知道,在法律上,都认为他已经“知道”。 4、一部法律的“推定全知”,与法律本身的级别、它的专业性,内容的反常识性,以及公开方式,甚至包括上面说的受众的具体职业等内容相关,并不能简单得出“是法律则推定全知”的结论。

  5. 2014年11月28日 · 那么法律究竟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呢?可以说,法律好比是一套游戏规则,所有在游戏区范围内的玩家必须遵守,开挂就是违规,国家就要封你号。这样,才能好好玩耍。法律通过调节必要的一系列的社会关系来使国家这台机器尽可能顺畅地运转。

  6. 2023年5月29日 · 法律意识是法律从业者无法回避的起点和基础。法律意识的深度是法律思维的基础,人们的法律意识没有普遍达到一定的深度,显然谈不上法治的培育,但在法律意识的深度里既包含了与法治同向的内容,也包括与法治逆向的成分,其中只有顺应法治的法律意识才能作为法治意识的有效基质。

  7. 2019年3月18日 · 法律本是一种规则、制度,从这方面来讲,法律的美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规则、制度本身的逻辑结构之美, 法律语言 需要精炼,条款要有普适性,这就要求在制定之初对言语文字的仔细推敲以及社会生活的高度抽象 概括 。. 二是法律所追求的价值之美 ...

  8. 1.国际法的国内化、地方化: 联合国、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层面的法律被各国全部或部分承认或接受,通过这种承认或接受,全球性的法律成为各国法律的组成部分。.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有利影响) :. (1)在人权领域中,联合国和国际组织已经形成 ...

  9. 法律中除了民法出现过“善意第三人”之外,似乎没有再在其他地方出现过这个形容词,并且“善意第三人”的善和道德意义上的善是有差别的。 这里的善意第三人指的是合法交易中,对实际物权、债权等不知情的第三人。

  10. 2023年6月7日 · 法律有空白或者漏洞很正常,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一边填补漏洞,一遍出现新的漏洞,有时候可能越来越多,有时候可能越来越少。 但是国家不可能通过频繁地修订法律的方式解决,而是通过法律解释的方法,不断填补各种公开的漏洞和隐藏的漏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