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广义 的说,系指能生活在 盐度 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 鱼类 就可称为淡水鱼。 狭义 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度过的鱼类。 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 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有1000余种。 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是 脊椎动物 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8.1%。 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 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有1000余种。 中文名. 淡水鱼. 界. 动物界. 种. 一千零五十种. 构 造. 鱼鳍等. 目录. 1 简述. 2 分类. 3 构造. 4 体色. 5 器官. 6 食物. 7 生长习性. 8 游泳方式.

  2. 鲿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 展开 2 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本词条由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黄颡鱼(学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别名黄颊鱼、黄鲿鱼、黄扬等 [13] ,隶属于鲿科黄颡鱼属,是一种底层鱼类。 [13] 黄颡鱼体长180~250mm。 [16] 头大平扁,吻圆钝,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 [16] 眼侧上位。 [15] 须4对,鼻须达眼后缘。 [2] 颌须2对。 [2] 体光滑无鳞。 [16] 背鳍和胸鳍均具发达的硬刺,尾鳍分叉。 [15-16] 体青黄色,大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 [16]

  3. 鳜鱼是重要的名优淡水鱼之一。 [19] 中国人工养殖鳜鱼已有 30 多年的历史,养殖区域分布于中国10余个省市。 [9] 该物种具有经济、 [31] 食用、 [12] 药用、 [11] 生态价值。 [31] 2020年,鳜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 [2] 中文名. 鳜. 拉丁学名. Siniperca chuatsi [33] 别 名. 松花江鳜、桂花鱼、季花鱼、季鱼、鳌花鱼等 [27] 外文名. Aucha Perch. 界. 动物界 (Animalia) [33] 门.

  4. 是鲤形目鲤科鲤属淡水鱼类 [10] 。 体长形,侧扁;腹部圆,头较小;体背灰黑或黄褐色,体侧带金黄色,腹部灰白色;背鳍和尾鳍基部微黑,尾鳍下叶红色,偶鳍和臀鳍淡红色,但色彩常因栖息水体不同而有变异 [11] 。 鲤因其鳞有“十”字文理,故名 [12] 。 “鲤”为“利”的谐音,故称鲤鱼为“元宝鱼”。 [20] 鲤除中国西北高原的少数地区外,在各水系均有分布;亚洲和欧洲的自然水体也均有分布 [10] 。 栖息于河川中下游、湖沼、水库等水流静止的水域,尤其喜好营养丰富、底层或水草繁生的水域。 鲤适应性强,耐寒、耐碱、耐缺氧,能生活在各种不良环境中,性活泼而善跳跃。 鲤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以藻类、水生植物及螺蛳、河蚌、水生昆虫的幼虫等为食 [13] 。

  5. 鲫(学名:Carassius auratus)是鲤科、鲫属鱼类,体长46.9-255毫米。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鳍始点处体最高,腹缘窄而无皮棱;眼侧中位,后缘距吻端较近。眼间隔宽凸。前、后鼻孔相邻,位于眼稍前方。口前位,斜形,下颌较上颌略短。唇发达。无须。鳃孔大,侧位,下端达前鳃盖骨角下方。

  6. 黄尾鲴是鲤形目鲤科鲴属鱼类,别名黄尾、沙黄、黄姑子、黄鱼。体形长,侧扁;头呈圆锥形,吻钝;口下位,下颌有发达的角质边缘;侧线的前段向腹方微弯,后延至尾柄正中;在腹鳍基部两侧有1—2片长形的腋鳞;腹部圆,腹棱不完全。背部灰黑色,腹部及体侧下半部银白色,在鳃盖骨的后缘有 ...

  7. [6] 鲷鱼在中国沿海区均有产出, [7] 台湾省东部、苏澳、基隆、淡水、高雄、东港、澎湖等地,日本北海道以东,朝鲜部分海域也均产。 [8] 鲷鱼栖息于水质清澈、藻类丛生的岩礁海地,结群性强,游泳迅速。 [9] 鲷鱼食性很广,诱饵大多是糠虾、鳞虾、毛虾类等体型很小的虾类,或脱壳肌蛤、日本鸭嘴蛤、蛤仔等双壳类。 鲷鱼每年3~4月生殖期作生殖回游, [10] 4~6月为产期。 [8] 鲷鱼在食用价值方面,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钙、钾、硒等营养元素,可为人体补充丰富蛋白质及矿物质。 鲷鱼中的胶原蛋白不但能延缓皮肤衰老,减少皱纹、色斑等岁月问题,还能改善人体新陈代谢,让人具有更年轻的身体状态。 [11] 鲷鱼在药用价值方面,性味甘、平,具有清热消炎、补气活血、养脾祛风之功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