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 HKD =

    0.100 GBP

  2. 港元最初與英鎊掛鈎,但是戰後英國的經濟實力減弱,更曾一度大幅貶值,影響香港經濟。香港政府於是在1972年6月英鎊作自由浮動後,改為將港元以美元掛鈎。匯率由1972年7月6日開始,最初為5.65港元兌1美元。1973年2月改為5.085港元兌1美元。

  3. 由於後來的全球白銀危機,白銀兌黃金的價格異常波動,所以香港銀元兌英鎊及其他金本位貨幣的匯價時有變動。 到了1935年11月,銀價急升, 中華民國 棄用銀本位制,香港立即跟隨。

  4. 1935年11月9日,政府宣佈放棄銀本位制,以港元為本地貨幣單位,並按16港元兌1英鎊的匯率將港元與英鎊掛鈎。1935年頒佈的《貨幣條例》規定銀行需向外匯基金以英鎊購買負債證明書發行港元紙幣 [12]。奠定日後貨幣發行局制度的基礎 [13]。

  5. 香港繁體. 貨幣發行局 (英語: Currency Board )是 固定匯率制 的一種,即固定本國 貨幣 與某特定 外幣 之 匯率 ,並嚴格按照既定兌換比例,使 貨幣發行量 隨 外匯存儲量 聯動的 貨幣制度 。. 貨幣發行局的掛鈎貨幣通常是 美元 或 歐元 。. 香港聯繫匯率制度 ...

  6. 英鎊(英語: Pound sterling,貨幣符號:£)是英國法定貨幣和貨幣單位名稱。 英鎊主要由 英格蘭銀行 發行,但亦有 其他發行機構 。 最常用於表示英鎊的符號是£。

  7. 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而採用此匯率制度,與英鎊掛鉤,1972年取消。1983年再度啟用,改與美元掛鉤,金管局與發鈔銀行的交易以7.80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結算,並允許市場匯率在7.75至7.85之間自由浮動。

  8. 匯率制度 ( 英文 : exchange rate regime )指一國 貨幣管理部門 在 外匯市場 管理本國貨幣與其他貨幣關係的方式。. 匯率制度與 貨幣政策 有密切的關係,兩者通常受共同因素所影響。. 匯率 為一國貨幣和其他國家貨幣之間的兌換比例。. 根據 經濟學 傳統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