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 歷史. 家計會灣仔診所.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前身為於1936年成立的香港優生學會Hong Kong Eugenics League),也是世界上最早為婦女提供避孕服務的組織之一最初在 灣仔 貝夫人健康院 提供婦女節育診所服務。 學會於 香港日佔時期 期間停止運作,後於1950年易名為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並以 非牟利志願機構 性質為香港市民提供節育指導及家庭推廣計劃及服務。 1952年,家計會成為 國際計劃生育聯合會 的八個創會成員之一。 1955年起, 香港政府 開始每年資助家計會的運作和活動。 [2] :251 [3] :692-693 [4] :150.

  2. 修頓中心 (英語: Southorn Centre )位於 香港 灣仔 軒尼詩道 130號,貼鄰 港鐵 灣仔站 ,西面毗鄰 修頓球場 ,東面毗鄰 修頓花園 。. 原址是修頓場館、福利會及1935年啟用的 貝夫人健康院 ,1982年貝夫人健康院原址的場所及修頓場館等建築物為配合地鐵 ...

    • 名稱
    • 歷史
    • 市區老化及重建
    • 可持續發展
    • 旅遊景點
    • 著名地點、街道及建築物
    • 交通
    • 區議會議席分佈
    • 外部連結

    灣仔之名來源於現今灣仔洪聖廟一帶原來的小海灣地貌,故當地村民稱呼該海灣爲「灣仔」[註 7]。香港開埠後灣仔附近成爲華人的聚居地,當時的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有「四環九約」的通俗分區,現今灣仔到銅鑼灣禮頓山以東一帶被稱爲「下環」,爲「四環」其中一環[註 8]。1847年灣仔洪聖廟落成[註 9],當地人流漸多,而「灣仔」之名也不脛而走,至1881年港英政府根據民俗將「下環」之地正式命名爲「灣仔」。 從香港開埠到20世紀中葉,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註 10]的官方分區可分爲東、中、西三區,根據維多利亞城界碑所示,維多利亞城東界在現今跑馬地黃泥涌道,故可肯定灣仔一帶屬於當時的「東區」。1963年港英政府對香港島北岸及九龍半島重新分區,灣仔之地被確立爲「灣仔區」。到了1982年香港建立區議會制度,原「灣...

    19世紀時,灣仔爲香港華人俗稱爲「下環」。自1843年以來,灣仔一直是華人聚居的地方,英國人及其他外國人則多居於中環。1874年桂文燦編纂的《廣東圖說》同治刊本,當中以群帶路標誌為「上環」、「中環」和「下環」,而1866年的《新安縣全圖》,當時的群帶路所標示的位置亦在灣仔現址相近。 灣仔之名本是「小海灣」的意思,不過隨着城市的發展以及持續的移山填海,昔日的「小海灣」早已不復見。今日皇后大道東,大王東街和大王西街「洪聖廟」附近一帶,就是原來名爲「灣仔」的小海灣所在地。在填海之前,灣仔的海岸線亦在洪聖廟附近。灣仔當時是居民捕魚的主要地方。惟經過多年的填海,海岸線早已北移數百米,現時皇后大道東一帶已被商業大廈及住宅大廈包圍。

    灣仔面對城市老化的一個嚴重的問題。 為了應付問題,政府開始一系列的都市更新帶領新的生活進入區域。根據規劃署數據顯示於地鐵沿線,如港島、荃灣,官塘各區有9,300座私有大廈,樓齡達到30年以上,而於未來十年內,樓齡達到30年以上將增加將50%。舊樓的問題變成一個需要正視的問題。為加快重建及舊區更新香港政府於2000年7月根據市區重建局法例(第563章)於2001年5月1日成立市區重建局負責市區重建及更新。

    灣仔發展計劃

    灣仔發展計劃第一期由1994年4月至1997年6月,主要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對出海面築一個70,000平方米的人工島作為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擴展部分,工程完成後保證附近的水質保持在令人滿意的水平。 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是整個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的最後一期工程。這項目以交通基建為主,如中環灣仔繞道、東區走廊連接路、港鐵北港島線及沙田至中環鐵路線的第四條過海隧道段提供土地。在供應土地以容納上述設施之餘,亦同時提供機會在海濱區興建露天廣場、園景作為美化、船隻碇泊區及休憩文娛設施,從而提升香港市民的生活質素。填海計劃將原有的灣仔碼頭被拆卸,以便進行填海工程。 在2015年6月,規劃署展開「灣仔北及北角海濱城市設計研究」,為填海計劃範圍設全面的規劃及設計綱領,作為未來發展海濱優化的指引,以建設灣仔及北角海濱地區成為一個更具吸引力、更方便暢達、更具活力及可持續發展的海濱,供公眾享用。首階段工程在2020年末起陸續完成。

    地點及街道

    1. 灣仔運動場 2. 修頓球場 3. 堅拿道 4. 堅尼地道 5. 寶雲道 6. 皇后大道東 7. 太原街- 玩具街及生肖吉祥物 8. 利東街- 喜帖街(因地區重建而消失) 9. 克街 - 小食街

    建築物

    1.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2. 金紫荊廣場 3. 灣仔政府大樓及區域法院 4. 稅務大樓 5. 入境事務大樓 6. 香港警察總部 7. 灣仔警署,建於1932年,將被活化成為特色酒店,二級歷史建築。 8. 灣仔洪聖廟,1860年重建而成,一級歷史建築。 9. 灣仔北帝廟,於清同治二年建成,一級歷史建築。 10. 舊灣仔郵政局,1915年正式啟用,現為環保署的環境資源中心「環保軒」,法定古蹟。 11. 灣仔街市,1937年落成啟用,三級歷史建築,2006年市建局交由華置重建發展,只獲保留部分外牆。 12. 律敦治醫院 13. 寶雲道姻緣石 14. 灣仔碼頭 15. 中環廣場 16. 新鴻基中心 17. 合和中心 18. 和昌大押,四座建於1920年代的唐樓,2007年被活化成為餐館與商店。 19. 循道衛理香港堂 20. 東城大廈,1964至1973年間是最鬧鬼的戲院(東城戲院,1964年更是殯儀館)

    運動場

    1. 修頓球場,1934年由時任輔政司修頓夫人爭取建成,讓灣仔的兒童可以「在陽光下奔跑」。 2. 灣仔運動場

    地理上,灣仔位處於香港島中西區與東區之間,因此島上很多主要道路都會經過此區。加上該區通勤人流相當多,因此對高流動性的交通網絡有很大的需求。現時,灣仔已有一個既複雜亦尚算有效率的交通網絡,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多次填海造就了區內多條主要道路的建成。一號幹線及四號幹線連接灣仔及香港島其他地方。一如香港市區的很多地方,灣仔居民十分依賴公共交通,而且每日更有600,000通勤人流來往該區及其他地區,故此區內有多種公共交通服務,在繁忙時間時經常水泄不通。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會東由堅拿道天橋、摩理臣山道、皇后大道東至司徒拔道交界,西至沿香港演藝學院演藝道、香港警察總部(包括灣仔峽地區)為範圍。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分別,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

    口述歷史 - 灣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香港大學圖書館數碼化項目,香港口述歷史檔案
  3. 2019年9月30日 · 2019年10月1日香港示威. 1种语言. 不转换. 工具. 若非特別註明,本條目所有時間皆為 東八區 標準時間( UTC+8 )。 兩名防暴警察手持 SIG P250手槍 警告、驅趕示威者,右側的一名警員在持槍時展露出詭異笑容. 2019年10月1日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示威活動 ,是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建國 70週年 當天,發生在 香港 的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 示威活動。 示威原由 民間人權陣線 所發起之「沒有國慶,只有國殤」遊行,意圖在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 期間同步進行示威,由港島 銅鑼灣 遊行至 中環 ,但被 警方 發出 反對通知書 ,其後經 公眾集會及遊行上訴委員會 上訴亦被駁回。 有民眾決定承擔法律後果,並於十月一日當日在港多區自行發起遊行。

  4. 灣仔區 (英語: Wan Chai District )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 香港島 中部,由 灣仔 、 銅鑼灣 和 跑馬地 等地合拼而成,為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 其中,銅鑼灣及灣仔是購物娛樂區,灣仔則是早期發展的華人住宅區。 灣仔北 以大型會議及展覽為主,也有少量住宅。 灣仔區主要的住宅區如 灣仔 和 跑馬地 一帶以單幢樓同舊樓為主,而 東半山 及 渣甸山 是香港其中一個富豪聚居地。 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灣仔區人口以約166,695人成為全港人口最低的一區,亦是 香港 十八區 中收入第二高的地區 [3] 以及全港第二高學歷的地區,46.2%人口持專上教育學位課程。 [3]

  5. 1980年代, 港英政府 收回原修頓場館及福利大樓的用地,轉交 香港地鐵 建造 港島綫 及興建 灣仔站 之用,相鄰的 貝夫人健康院 原址亦於1981年11月停用及拆卸健康院家計會 及福利會獲安排臨時遷址於灣仔站上蓋項目完工後遷回 [1] 。. 政府重新 ...

  6. 灣仔區議會 (英語: Wan Chai District Council )是 香港 十八個 區議會 之一,負責就 灣仔區 的地區事務,向政府提出意見。 此區議會由2名民選議員、4名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及4名委任議員組成。 最新一次的灣仔區區議會選舉在 2023年12月10日 舉行 [1] 。 範圍 [ 編輯] 灣仔區是自1980年代地區行政計劃推行以來少有改變區界的地方。 政府在宣佈取消委任議員時,原本人口過少的灣仔區會由有13個區議員變成只有11個區議員,而且區內全部選區都低於平均選區標準。 2013年,政府提出要從鄰近的東區改劃 維園 和 天后 到灣仔區議會以解決未來灣仔區議會或會不夠人開會的情況,其有關命令經立法會通過後,在2015年區議會一般選舉對劃界作出調整 [2]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