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程朱之说认为应该是“新”,为革新、弃旧图新之意,并且认为旧本有误。但阳明《传习录》又说应该是“亲… 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三个纲领匹配亲就感觉比新合适 而儒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这么核心应该体现在纲领中,也附合"亲"

  2. 关注者. 58. 被浏览. 75,338. 7 个回答. 按时间排序. 十三经改进小组. 22 人赞同了该回答. 目录. 2023年底《十三經漢魏古注叢書》一印全部售罄。 截止2024年3月,《十三經漢魏古注叢書》中《 周易注 》《尚書傳》《毛詩箋》《儀禮注》《禮記注》《春秋公羊傳解詁》《春秋穀梁傳集解》《論語集解》《孟子章句》九種完成修訂,二印已經上市。 其餘品種二印也將於近期全部完成修訂。 二印認真參考了學界及網友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對應當吸收的正確意見加以改正和修訂。 歡迎大家對新印本繼續提出批評,後續還會不斷改進本系列叢書,使得本叢書日臻完善。 部分改動較多的新印本,作者本人在豆瓣網條目下列有勘誤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參考。 《十三經漢魏古注叢書》整理小組. 2024年3月18日.

  3. 2018年4月26日 · 83 人赞同了该回答. 首先呢,现代是尊重科学理性的时代,所谓科学,就是一科一学,所以除非你老师选修并拿到了军事学硕士之类的学位,基本上这种跨学科的说法也就是他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 其次呢,我们中国并没有什么唯物、唯心、主观客观之类的概念,这都是科学理性的概念思维所带来的,我们中国传统上只有经验理性以及形象思维。 从这点来说, 朱 都是依靠经验、套用相似性原理以想象中的 思维实验 对现实中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加工,两者相差的是理念、是人生阅历、是对方法论的应用有所不同。 朱子是把儒学的价值外推为天理,这是为了对抗佛道的压力而将 儒学价值观 神圣化,用天道予以加持,是为了巩固儒学的地位而不受佛道的冲击。

  4. 2021年6月20日 · 心学. 传习录(书籍) 阳明心学. 今天读传习录有一个问题怎么也想不通,有懂的大佬可以帮忙点拨一下吗? 今天读《传习录》,有一个问题百思不得解。 你看,朱是主张格物致知,是认为理附着在万物之上,而要去一个个探求学习。 而阳明心学基础命题就是“心即理”他把朱… 显示全部 . 关注者. 275. 被浏览. 36,877. 205 个回答. 默认排序. 星群. 浙大哲学博士,欢迎各位咨询论文和学术基础的辅导哦. 32 人赞同了该回答. 阳明 的“心理观”与朱子的“心理观”的对比无疑是一个好问题,至少可以撑得起一篇几万字的论文了,不过很多时候更本质的问题在于读书不仔细不專注不入味, 就像题主你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实践去认识这个外在事物的话,他心中又怎会有这个外在事物的理呢?

  5. 2021年6月10日 · 前者是朱,后者是阳明。 因此,两种“形态”及其统一的,“一两关系”,也即“一元论”与“二元论”的问题便同样贯穿了整个宋明理学的发展。

  6. 2019年11月21日 · 5. 被浏览. 4,135. 3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知乎用户.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大概而言,一个向外求,一个向内求。 他们的学说,如果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来概括,即: 性即理 和 心即理 的区别。 朱认为性即理,但这个理不是现成的,需要亲身实践,通过对外在的世界的把握、认知之后,才能体贴到那一分天理。 阳明主张心即理,这个理就在自己心中,但这个理同样不是现成的,它只是潜在,需要通过发挥自己的 能动性 ,来使自己的本心和万物融为一体,来把握外在和自己。 发布于 2019-12-05 22:54. 小说读者. 等着封号. 这是在线求帮助做作业吧。 找本 中国哲学史 翻翻就知道了。 发布于 2019-11-21 01:03. paradox. 道希夷,理聒耸。

  7. 2018年5月15日 · 2 个回答. 默认排序. 萃丰. 谢邀。 有两个学术界的观点(虽然未必是主流),以资参考: (1)阳明虽然最终转向心学,但从朱的理学当中的获益,比从早期心学(如陆九渊)那里获益更多。 因此,有海外新儒认为阳明的路线,其实一直都没有悖逆朱的路线,反而是和早期心学的路线有颇多隔阂。 在早期心学那里,“心”的主体功能性更强。 如与朱“理形而上,器形而下”对置,陆九渊创设了心形而上,器(物)形而下的二元结构。 如九渊说“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是说心是万物主宰。 而阳明那里,心的主体功能性实质上有所下降,心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形而上者,而是与万物突破了有无、彼此的界限,反而更接近更早期的程颢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