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日 · 方法1 假設同意法. 經過前面的一系列工作,業務員對客戶的經營已到了促成階段,不少人在此時會假設客戶已經同意成交,引導客戶填寫投保的基本資訊,如詢問客戶「請問您的受益人是誰? 」、「請問您喜歡年繳還是月繳? 」、「請問您的健康狀況如何? 」等問題。 這些常見的做法雖有助於引導客戶成交保單,但客戶聽多了,也會不容易被打動。 面對這樣的情況,業務員可以轉換思維,從強調保單利益的角度著手促成。 例如,客戶在同意成交之後,將獲得怎樣的保障、享受哪些服務、能為家庭解決什麼問題等。 當這些美好的景象在客戶的腦海中浮現,客戶就會希望更快擁有這些權益,讓自己和家人安心,作出購買決定也就更容易了。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419期──

  2. 2022年1月1日 · 疫情期間,各保險公司持續加強遠距及線上服務效能,將數位科技導入保險服務流程中,包含智能核保與理賠、智能客服諮詢、MID身分認證等。 通路經營則運用數位工具輔助壽險行銷推動,包含客戶聯繫、保單健檢、視訊投保等,以此滿足客戶投保需求。 顯見保險業面對疫情已能迅速調整策略,確保公司營運及服務不中斷。 他認為,後疫情時代,保險公司應持續加速數位化建置與發展,將作業流程結合數位科技,提升行政效率及服務品質,另外還要逐步建構智能化客戶服務,運用AI、語音轉文字等新興科技,快速回應客戶需求,進而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以4大策略為主軸,強化業務人員的核心能力. 2021年受疫情影響,業務人員在展業上難免面臨挑戰。

  3. 2023年2月1日 · 從業人員為什麼需要有長期主義的思維與觀念? 梁天龍從以下3個角度分別闡述從業人員對行業應具備的基本認知。 認知1 保險的本質意義. ——解決人生中各個階段的風險保障與財務規劃. 這一項認知,對每一位保險從業人員來說,乍看之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不過市場上有不少業務員只擅長單一險種的銷售,無論眼前面對的客戶是處於哪一個人生階段,都習慣運用同一個險種、方案來為客戶規劃保險,也因規劃的適切性不足而遭遇到許多拒絕和挫折。 梁天龍提醒,保險銷售必須切中客戶需求,客戶的年齡、身分等背景不同,保障規劃及方向一定大相逕庭。

  4. 2018年12月1日 · 1.只靠一個團隊就能夠執行,不依賴他人的力量。 2.活動的每一個細節都要顧及,並且安排負責人關注。 3.團隊活動是屬於大家的,不分你我,大家都要抱持著慈善的心態付出與配合。

  5. 2019年2月1日 · 其實,開拓他們的關鍵就在於你的準備上。 這類客戶習慣在可控的環境中做事,判斷事情的原則更喜歡用大量的事實、資料來驗證,而非人云亦云。 因此,業務人員在和這類客戶溝通時,切勿直奔主題、過於熱情,而是要提供詳細的資料、規劃,並不厭其煩回答他們的問題,甚至是主動問他們對自己的服務、規劃有什麼意見。 如此,他們就會在你的資料和規劃中做出判斷。 疑惑型客戶在面對業務人員時會有非常多的疑問,因為他們對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但又缺乏信心。 面對這類客戶,業務人員可能會被質疑,包括對業務人員是否專業、是否能長期在行業發展,以及保險是否真的有用等。 和疑惑型客戶順利溝通的前提是排除他們的不安和疑惑。 他們做任何事情都喜歡有跡可循,除了要解決他們的疑惑之外,更要把實際案例擺在他們面前。

  6. 2024年1月1日 · 因應接軌新制:調整商品結構及投資策略,執行資產負債管理策略. 2023年美國聯準會持續升息,使客戶將目光轉向其他高利定存商品,對於銀保商品(如投資型保險與儲蓄險)造成排擠效應,導致銀保通路明顯萎縮;此外,在投資型保單新制上路後,對於投資型 ...

  7. 2021年1月1日 · 為強化民眾在防疫期間的醫療保障及需求,陸續推出新冠肺炎相關防疫保單:如可免除法定傳染疾病30天等待期的1年期新商品,並同時擴及其他醫療險,讓保戶面對疫情時得以補足保障缺口。 此外,為不讓疫情間斷保險服務品質,不少業者均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精神、「超前部署」的行動力,以及「將心比心」的服務宗旨,在必須減少實體接觸的疫情期間,提供更多元的數位保險服務。 除疫情外,今年保險業亦面臨責準利率調降,以及死亡保障最低比率制度等政策實施,引導商品結構朝向提高保障為目的,讓保險回歸保障本質;針對仍想獲得較佳收益及可承擔適度風險的客戶,保險公司也同步規劃「傳統理財型」及「投資理財型」商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