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日 · 本篇透過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系主任及中國人壽資深副總經理點出民眾思考的盲點。 5月新冠疫情升溫,防疫保單詢問度與買氣大增,許多民眾皆因此被喚醒危機意識而增添保障、投保相關保單及險種。 此外由於先前臺灣出現首例30歲男子在接受AZ疫苗後出現血栓等不良反應,加上國外新聞也出現諸如之清況,令許多民眾擔憂施打疫苗後,萬一出現副作用該怎麼辦? 對此,許多業者紛紛推出疫苗險供民眾投保。 在市場選擇多元的狀況下,民眾投保有哪些細節需要特別留意,以建立完善的風險防護網? 投保防疫保單應從需求出發,瞭解保障內容.

  2. 2022年6月1日 · 1.風險往往來的又快又大,甚至超過專業的評估. 對多數臺灣人來說,很難想到短短幾週的時間,臺灣每天的確診人數竟然從個位數,急升到好幾萬人。 人們從抱著「應該不會是我吧! 」的心情,一下子轉變成「恐怕可能會是我喔! 對保險公司而言,透過專業設計的防疫保單,因疫情的擴散再加上主管機關防疫政策的調整,使原有的風險評估與實際發生有巨大的變動,逼得保險公司不得不緊急停售相關保單,並將面對可能的鉅額理賠金。 2.買保險要趁早,保險不是想買就有. 當人們從上述的「應該不會是我」驚覺到「可能會是我」時,第一個聯想到的往往就是「趕緊來買個保險」,但這時候才發現保險公司已經停售保單或改版,想買也買不到了! 再次驗證保險的需求往往在事故發生時才被看到! 3.長年期保單的效能.

  3. 2022年1月1日 · 在疫情期間,各保險公司持續加強遠距及線上服務效能,將數位科技導入保險服務流程中,包含智能核保與理賠、智能客服諮詢、MID身分認證等。 通路經營則運用數位工具輔助壽險行銷推動,包含客戶聯繫、保單健檢、視訊投保等,以此滿足客戶投保需求。 顯見保險業面對疫情已能迅速調整策略,確保公司營運及服務不中斷。 他認為,後疫情時代,保險公司應持續加速數位化建置與發展,將作業流程結合數位科技,提升行政效率及服務品質,另外還要逐步建構智能化客戶服務,運用AI、語音轉文字等新興科技,快速回應客戶需求,進而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以4大策略為主軸,強化業務人員的核心能力. 2021年受疫情影響,業務人員在展業上難免面臨挑戰。

  4. 2024年3月1日 · 方法1 假設同意法. 經過前面的一系列工作,業務員對客戶的經營已到了促成階段,不少人在此時會假設客戶已經同意成交,引導客戶填寫投保的基本資訊,如詢問客戶「請問您的受益人是誰? 」、「請問您喜歡年繳還是月繳? 」、「請問您的健康狀況如何? 」等問題。 這些常見的做法雖有助於引導客戶成交保單,但客戶聽多了,也會不容易被打動。 面對這樣的情況,業務員可以轉換思維,從強調保單利益的角度著手促成。 例如,客戶在同意成交之後,將獲得怎樣的保障、享受哪些服務、能為家庭解決什麼問題等。 當這些美好的景象在客戶的腦海中浮現,客戶就會希望更快擁有這些權益,讓自己和家人安心,作出購買決定也就更容易了。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419期──

  5. 2023年2月1日 · 疫情持續3年的時間,應對方式從清零轉為共存,即便政府逐步放寬限制,戴口罩還是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隨著染疫的人數增加,有愈來愈多的案例發現在肺炎痊癒後,身體仍留下些許後遺症,也就是所謂的「長新冠」症狀。.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 ...

  6. 2021年7月1日 · 其實居家防疫和自主隔離,以及未來人人施打疫苗,就像是在風險未發生前購買保險的概念一樣,如果你選擇僥倖什麼也不做,那麼為你埋單的就是你的國與家。

  7. 2021年10月1日 · 近期變種病毒突破疫苗的防護力,讓人們普遍感到憂心忡忡。. 而手中握有資金及關注股市行情的投資人,眼看近年來全球股票市場的熱度未減,使得投信投顧專家紛紛搖旗吶喊,眾家熱切守望挹注趨勢財,從危機看見億萬商機。. 在專業投資者的算計中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