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8日 · 1. 立冬不宜過早外出. 立冬天氣寒冷,一些長輩或年紀大的人若太早出門,心血管收縮比較不舒服。 古代俗話說「立冬一日,水冷三分」,因此立冬非常寒冷,外出容易感冒生病,當日需早起者建議要多穿衣服。 2. 立冬不宜飲用大量熱水. 立冬為極寒日,飲用熱水過熱容易令身體磁場忽陰忽陽、忽冷忽熱,易導致身體不適。 3. 忌洗熱水澡過久. 立冬極寒日空氣中陰氣極盛,當我們洗澡過久陽氣會下滑,室內溫度也會被大量陰氣所覆蓋,會導致皮膚乾燥、騷癢,嚴重會脫皮,最好快速洗完,一些孩童洗完容易打冷顫,不小心就會冷到筋骨濕寒,容易骨頭酸痛。 4. 忌運勢動激烈. 立冬天氣較寒,過度跑步運動,容易導致心血管收縮劇烈,老人也容易有心血管的疾病發生,因此立冬應避開過量運動。 5. 3星座易致身體疾病.

  2. 2021年12月10日 · 有謂:「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循環會較慢,在天氣冷的日子,如腳保暖不足,免疫力就下降,並易引起感冒及咳嗽等疾病。 宜晚上在家以溫熱的水浸泡雙腳,從腳底暖起,身體也會跟着暖和。 冬季忌捱夜宜早睡. 另外,亦要記得就算再冷也要維持室內通風,不能把所有的門窗緊緊關上,造成空氣侷促。 而且室內密不透風,細菌、塵埃等有害物質亦會倍增,應每天開窗數次,以便空氣流通。 中醫建議冬季應盡量早睡或多睡,以補充身體能量,恢復精力。 (圖片:iStock) 中醫養生強調作息有律、起居有常,養生非常重視形體和精神的調養,認為「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

  3. 2023年11月18日 · 立冬冬季寒冷乾燥溫度與濕度都相對較低體內水份易散失皮膚角質層水份驟降皮脂腺因未適應氣候的變化而分泌不足便會造成皮膚粗糙及脫屑現象而且痕癢無比。 當免疫力下降,便容易誘發濕疹等皮膚問題。 乾燥性濕疹多見於冬季又稱冬季癢」,並非由所致。 主要因為寒冷的溫度,加上乾燥的氣候令身體血液循環不暢,脾主運化,肝藏血,人體津液不足,影響氣血運行,肝血腎水不足以滋陰潤肺,肺主皮毛,便易出現冬季乾燥性濕疹。 與其他季節的濕疹不同之處,在於乾燥性濕疹起因在「乾」,並非由體內「濕氣」太多導致。 冬季濕疹以血虛者最常見。 由於皮脂腺與汗腺功能下降,使罹患冬季濕疹的機率比年輕人增加。 另外,乾性皮膚者、乾皮症、魚鱗癬患者或因疾病或營養不良導致的皮膚乾燥者,也較易患乾燥性濕疹。

  4. 2022年11月7日 · 而冬天也是進補身體的好時機,因天氣寒冷,身體可接受進補並且不容易熱氣。 所謂立冬斂陰氣護陽氣」,入冬後的飲食調養原則最重要是養腎強體補益陰血」。 陳醫師推薦8款食材非常適合在立冬後食用: 點擊圖片放大. +7. 入冬後常見病及飲食指南. 陳醫師指出,入冬後常見病有4種,市民需要在飲食及生活上多方面留意,及早預防: 點擊圖片放大. +4. 養生食療. 陳醫師再推薦2款簡單食療,適合在立冬後作養生用途: 點擊圖片放大. +3. 而除了注意飲食,陳醫師亦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生活作息,例如「早睡晚起」習慣,可以確保有充足睡眠,有利陽氣潛藏、養陰。 多留意天氣,穿著合適的衣物,否則容易令寒邪入侵。

  5. 2023年11月7日 · 冬季最適宜食用. 陳醫師解釋,「冬蟲夏草」是一種珍貴的中草藥,主要生長在中國西南地區的高山地帶。 冬蟲夏草的特性正如其名,在冬季蟄伏、夏季成熟。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食用冬蟲夏草,被認為有助於增強體力和抵抗力。 具4大功效 6類人適合食用進補. 冬蟲夏草性質溫熱,味甘、微苦。 可以用來製作湯、煮粥、燉雞湯或加入藥膳;也可以作為保健品以膠囊、粉末或液體形式服用。 每日進食份量約5至10g,以水煎服;或人丸、散,研末1.5至3g。 主要具有以下功效: 點擊圖片放大. +3. 而適合食用冬蟲夏草的人群,陳醫師提及包括:虛弱體質者、免疫力較差者、常感乾燥者、咳嗽或氣虛者、想提高免疫力者,及老年人,特別是在季節變化或流感季節,食用冬蟲夏草以延緩衰老和增加體力。 養生效果佳唯不可過食 5類人禁食.

  6. 2024年5月3日 · 林醫師建議立夏節氣容易口渴心煩想解渴宜多飲用檸檬水烏梅汁菊花茶等飲品用餐時則可多選擇清潤菜式例如蒸魚炒菜冬菇馬蹄肉餅等忌食炸魚柳烤魚辣子雞等熱氣食物。 醫生又建議以下8款養生蔬果食材,煮食、煲湯時亦可多加選用: 點擊圖片放大. +9. +8. 林醫師又推介以下一款適合生津止渴養生湯水,適合任何年齡人士飲用,惟來經前或中期女惟需注意不宜飲用: 酸梅湯. 點擊圖片放大. +7. +6. 材料: 烏梅 30克、洛神花 15克、山楂 30克、甘草 20克、桂花 2克、陳皮 1片、冰糖 適量、水 2.5公升。 做法: 1.烏梅、洛神花、山楂、甘草、陳皮洗淨; 2.以2.5公升水浸半小時; 3.大火煮滾後轉中火煲45分鐘; 4.最後加桂花及冰糖攪拌溶解約10分鐘; 5.

  7. 2021年11月2日 · 中醫認為立冬後人體隨自然界轉變而陽氣內潛養生以補腎防寒斂陰護陽為原則是為補冬的好時機。 註冊中醫師梁志軒指,大家進補時應考慮個人體質,不宜過分。 來到十月下旬,早晚見涼意,即使中午時份,走在街上縱陽光明媚亦需添衣。 「以節氣來說,立冬過後就標誌為冬季時間,所以在飲食上、養生方面等,都會有所調整。 雖然香港屬於南方地區,氣候上不會一下子就變冷,但其實人體的氣,亦會順隨着大自然的規律而有所轉變,所以亦應該注意節氣的轉換。 」梁醫師解釋道。 節氣中的立冬標誌冬季的開始,雖然氣溫不一定馬上變冷,但早晚溫差會變得較大。 (iStock) 中醫認為,針對不同季節,人體的五臟六腑亦有相應的養生準則。 如春季養肝、夏季養心、秋季養肺、冬季則養腎。